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男人腰圍每增10cm患「這癌」風險愈高 8招踢走大肚腩

生活事

男人腰圍每增10cm患「這癌」風險愈高 8招踢走大肚腩
生活事

生活事

男人腰圍每增10cm患「這癌」風險愈高 8招踢走大肚腩

2022年10月05日 07:00

中佬最忌中央肥胖

天王黎明早前香港小姐比賽中亮相,狀態依然,仍然Keep得很好,雖已年過半百,亦沒有最礙眼、中年人最易有的大肚腩。對於男士們,中央肥胖實在可謂最大忌,原因是除會干擾代謝率,慢性影響整體健康外,最可怕是會令男性增加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

更多相片
男人最忌中央肥胖,腰圍每增10厘米,患這癌風險愈高。

中佬最忌中央肥胖

港姐比賽上,黎明出場即引發現場尖叫。

前列腺癌風險增加18%

黎明身形KEEP得好,演唱新歌《一生幸福》。

‧戒吃宵夜

黎天王風采依然。

‧減少高脂飲食

沒有大肚腩,天王有型又健康。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穀物、蔬菜、水果等,每天建議攝入25克至30克膳食纖維月,可助增加飽腹感,以及幫助消化。

男性腰圍每增加10厘米,患致命性的前列腺癌風險即增加18%。

‧恆常運動

男人最忌中央肥胖,腰圍每增10厘米,患這癌風險愈高。

男人最忌中央肥胖,腰圍每增10厘米,患這癌風險愈高。

前列腺癌風險增加18%

世界衛生組織以男性腰圍≥90厘米35吋半 ,女性腰圍≥八十厘米31吋半 即屬於中央肥胖,作為標準,而據「歐洲肥胖峰會」所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所指,男性腰圍愈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就愈高,男性腰圍每增加10厘米,患致命性的前列腺癌風險即增加18%。

專家減腩竅門

對於要踢走大肚腩,最實際的方法,當然是要相管齊下,運動及控制飲食,以及留意專家提供的竅門:

港姐比賽上,黎明出場即引發現場尖叫。

港姐比賽上,黎明出場即引發現場尖叫。

‧戒吃宵夜

夜間腸胃消化能力已開始進入休眠狀態,此時進食宵夜,消化能力一定不高,會導致消化不及時,引致肥胖。

‧慢咽細嚼

飽腹感傳導至大腦是有時差的,而且往往滯後。在有限的時間內,進食太快,大腦可能還沒接收到飽腹信號,因此,進食得慢一些,是有效預防以為自己未吃飽而吃過量的好方法。

黎明身形KEEP得好,演唱新歌《一生幸福》。

黎明身形KEEP得好,演唱新歌《一生幸福》。

‧減少高脂飲食

少油少脂肪,尤其勿吃肥肉,建議盡量控制每天不超過25克脂肪,改為多進食魚類,以保證蛋白質攝入量。

‧多攝取膳食纖維

黎天王風采依然。

黎天王風采依然。

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穀物、蔬菜、水果等,每天建議攝入25克至30克膳食纖維月,可助增加飽腹感,以及幫助消化。

‧控制糖分

減少高糖分的飲食,即使吃水果亦應注意,因為果糖可被人體直接吸收,是影響人體血糖水平、增患中央肥胖及脂肪肝的一大風險因素。

沒有大肚腩,天王有型又健康。

沒有大肚腩,天王有型又健康。

‧恆常運動

通過適當運動幫助消耗脂肪,例如慢跑、游泳、踏單車等,而最簡單的快步走亦是有效減腩的方法之一。

‧睡眠充足

最好每天約有7至8個小時睡眠時間,因為睡眠不足會使身體產生飢餓感,增加進食量。

‧不要久坐

久坐最不利於腹部脂肪燃燒,建議有需要長時間坐着工作的人士,期間可在座位上,動動手、轉轉頭,進行一些伸展運動,或定時離座,稍作行走。

男性腰圍每增加10厘米,患致命性的前列腺癌風險即增加18%。

男性腰圍每增加10厘米,患致命性的前列腺癌風險即增加18%。

往下看更多文章

童年影響一生 研究:兒時擁快樂經驗成年後更健康

2024年04月16日 07:00

童年可能影響人的一生,成年人身心健康可能都與兒時的成長經歷有關。有研究發現,童年的快樂經驗會令成年後更健康。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研究發現青少年階段是形成健康心態和行為的關鍵期

研究發現,在年少時接觸正向情緒的愉快體驗的成年人,更趨向健康的行為模式,而患上慢性病的風險也會較低,反映青少年階段是建立健康心態和行為的關鍵期。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研究調查了近萬名青少年分析41種指標

據刊載在《PLOS Medicine》的一項研究,哈佛大學的專家長期追蹤及分析了由近1萬名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生的15至18歲青少年提供的健康資料,包括個人背景、健康及心理狀態等。

研究人員按參加者一年內的正向情緒水平來分組,評估幸福、快樂、興奮及冷靜等正向情緒,與患病、健康行為、精神和心理健康及社會行為等41指標的關係,從而了解正向情緒對成人身心健康的影響。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研究顯示兒時正向情緒對心理健康影響尤其明顯

結果顯示,正向情緒經歷愈多的青少年,在各個指標的得分也會愈高,尤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更為明顯,經歷更多正面情緒的青少年,成年後出現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及壓力都會較少。

較早介入有助於改善成年後的身心健康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結果反映若能在青少年階段介入,讓他們有更多正向的情緒經歷,有助改善成年後的身心健康和行為,若待成年後採取措施則可能已經太遲。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