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楚國先祖創業艱難 「篳路藍縷」

史空穿梭

楚國先祖創業艱難 「篳路藍縷」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楚國先祖創業艱難 「篳路藍縷」

2022年09月28日 20:00

楚國是春秋五霸及戰國七雄之一,勢力不容忽視。但在西周以及東周初期,中原諸國對楚國採用排斥的態度,視之為「蠻楚」或「荊蠻」,見於《史記周本紀》:「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所以楚國的先祖創業在荒地之上,「篳路藍縷」,此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楚國文化充滿神秘色彩,圖為河南淅川楚墓出土的雲紋銅禁。(網上圖片)

楚國文化充滿神秘色彩,圖為河南淅川楚墓出土的雲紋銅禁。(網上圖片)

「篳路」是以荊竹編製的柴車,而「藍縷」是破爛的衣服,兩者合在一起是指駕柴車,穿破衣,以開闢山林。唐.孔穎達.正義:「以荊竹織門謂之篳門,則篳路亦以荊竹編車,故謂篳路為柴車。方言云:『楚謂凡人貧,衣破醜敝為藍縷。』藍縷謂敝衣也。」後比喻創造事業的艱苦。


楚人立國之初,建都丹陽,位於荊山蠻荒之地,地僻民貧,勢弱位卑,還滯留在原始社會中。若敖及蚡冒分別屬於早期的楚王,他們帶領族人,穿著敝衣,拉著用荊竹編的柴車,在蠻荒草莽之地辛勤開發,建國立業,所以重提若敖及蚡冒「篳路藍縷」創業壯舉,是有激勵後世奮發進取,希望楚國後人可以猶如接力賽一樣一代一代光大發揚。

楚晉邲之戰 (網上圖片)

楚晉邲之戰 (網上圖片)

歷史上,楚國的發展也是困難重重。西元前741年,楚國三次伐隨,打通了通往中原腹地東西通道。西元前704年,楚文王自立為王,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稱王國家,遷都至郢(紀南城),楚國東接千里平原,西控巫巴咽喉,北聯中原通衢終於成就了「楚地千里,飲馬黃河,問鼎中原」的霸業。惜其後好景不常,先後敗於齊桓公及晉文公之手。其中敗於晉文公的「城濮之戰」,楚國更矢志復仇,終於在《左傳.宣公十二年》為了爭奪霸主的寶座爆發了邲之戰。


當時楚莊王率軍攻打鄭國,鄭國派大夫皇戍到晉國求援,並稱楚人很驕傲,現在出兵可以大敗楚軍。下軍副將欒書極力反對,說楚王經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記楚國先祖若敖及蚡冒開創基業時篳路藍縷的生活。晉國堅持出兵,結果被楚軍打敗。


「篳路藍縷」是開墾荒地時的情境,意喻創業艱難。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