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有法不依 漢宣帝時官員「穿鑿附會」

史空穿梭

有法不依 漢宣帝時官員「穿鑿附會」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有法不依 漢宣帝時官員「穿鑿附會」

2022年09月30日 20:00

經常見到有人引用「穿鑿附會」,但大家知道它的出處嗎?此成語由「穿鑿」及「附會」兩詞所組成。「穿鑿」出自《漢書.王貢兩龔鮑傳》「以意穿鑿,各取一切」及《史記.袁盎鼂錯列傳》「袁盎雖不好學,亦善傅會(編按︰亦作附會)」。後世把它們合在一起,見宋•洪邁《容齋續筆•義理之説無窮》卷二:「用是知好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説雲。」因此有成語「穿鑿附會」。

漢宣帝影視劇照 (網上圖片)

漢宣帝影視劇照 (網上圖片)

「穿鑿」是牽強的解釋,硬要把說不通的事情說通。這類人若然遇到正直人士,又會產生怎樣的故事呢?話說故事主人翁王吉為人不畏權勢,剛直不阿,敢言敢行,所以漢宣帝任命他做博士兼諫大夫。

更多相片

漢宣帝影視劇照 (網上圖片)

經常見到有人引用「穿鑿附會」,但大家知道它的出處嗎?此成語由「穿鑿」及「附會」兩詞所組成。「穿鑿」出自《漢書.王貢兩龔鮑傳》「以意穿鑿,各取一切」及《史記.袁盎鼂錯列傳》「袁盎雖不好學,亦善傅會(編按︰亦作附會)」。後世把它們合在一起,見宋•洪邁《容齋續筆•義理之説無窮》卷二:「用是知好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説雲。」因此有成語「穿鑿附會」。

在牆上鑿出圖案,化身主題餐廳。(資料圖片)

「穿鑿」是牽強的解釋,硬要把說不通的事情說通。這類人若然遇到正直人士,又會產生怎樣的故事呢?話說故事主人翁王吉為人不畏權勢,剛直不阿,敢言敢行,所以漢宣帝任命他做博士兼諫大夫。

在椅背的石料上穿鑿出神話人物圖案 (資料圖片)

當時漢宣帝問政於王吉,王吉表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朝中綱紀混亂,缺少章法。提出自古以來,都是以天子為中心,各地風俗教化相同,政令統一。但現在那些平庸無能的官員做事,不依禮樂進行教化,而是採用嚴刑峻法進行管治,甚至根據自己的意志穿鑿,任意妄為,時有發生,造成社會風氣敗壞。

工人正忙於開鑿工程 (資料圖片)

當時的社會有甚麼亂象呢?王古表示,在漢宣帝時有結婚過早的問題,不少夫婦在心智未成熟的情況生小孩,結果導致很多小孩夭折。又如當時結婚花費不少,窮人難以負擔,所以都不願意結婚,使人口出生率出現減少。在政府用人方面,現今官員用人唯親,多選用子弟為官,未能有效選拔人才,都是當時的一些問題。

穿鑿用工具 (資料圖片)

「附會」是把不相關的事情硬扯在一起進行。袁盎是漢文帝時人,任職郎中。《史記》的作者太史公評價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到現今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由此可見,原先「附會」並非貶義詞,但後來是它與「穿鑿」結合使用後,即變成貶義詞「穿鑿附會」。

在牆上鑿出圖案,化身主題餐廳。(資料圖片)

在牆上鑿出圖案,化身主題餐廳。(資料圖片)

當時漢宣帝問政於王吉,王吉表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朝中綱紀混亂,缺少章法。提出自古以來,都是以天子為中心,各地風俗教化相同,政令統一。但現在那些平庸無能的官員做事,不依禮樂進行教化,而是採用嚴刑峻法進行管治,甚至根據自己的意志穿鑿,任意妄為,時有發生,造成社會風氣敗壞。

在椅背的石料上穿鑿出神話人物圖案 (資料圖片)

在椅背的石料上穿鑿出神話人物圖案 (資料圖片)

當時的社會有甚麼亂象呢?王古表示,在漢宣帝時有結婚過早的問題,不少夫婦在心智未成熟的情況生小孩,結果導致很多小孩夭折。又如當時結婚花費不少,窮人難以負擔,所以都不願意結婚,使人口出生率出現減少。在政府用人方面,現今官員用人唯親,多選用子弟為官,未能有效選拔人才,都是當時的一些問題。

工人正忙於開鑿工程 (資料圖片)

工人正忙於開鑿工程 (資料圖片)


「附會」是把不相關的事情硬扯在一起進行。袁盎是漢文帝時人,任職郎中。《史記》的作者太史公評價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到現今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由此可見,原先「附會」並非貶義詞,但後來是它與「穿鑿」結合使用後,即變成貶義詞「穿鑿附會」。

穿鑿用工具 (資料圖片)

穿鑿用工具 (資料圖片)

「穿鑿」原來是指官員以自己的主觀想法行事,甚至選擇曲解原意,變成自己的喜歡的一另一版本。而「附會」本來不是貶義詞,而是稱讚袁盎能將古事融合到現今時事,但兩詞合在一起,便變成事情不按原意,變成自己喜歡的解釋了事。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