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史校際精英賽】中史複賽決出中小學4強 英華董玉娣力爭衛冕

史空穿梭

【中史校際精英賽】中史複賽決出中小學4強 英華董玉娣力爭衛冕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中史校際精英賽】中史複賽決出中小學4強 英華董玉娣力爭衛冕

2022年09月30日 12:04 最後更新:12:29

第五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即將進入最後的強強對決,考驗的不單止中史知識,還有同學的心理素質。在剛剛結束的複賽中,中小學組八強隊伍激烈角逐,上演了多次戲劇性逆轉。

第五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於9月23日舉行複賽。

第五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於9月23日舉行複賽。

中史校際比賽由香港高昇基金贊助,《巴士的報》主辦,《星島日報》作媒體夥伴。經過多輪角逐,小學組四強包括,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天主教伍華小學、英華小學和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小學;中學組則由聖保羅書院、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及喇沙書院進入決賽。

更多相片
第五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於9月23日舉行複賽。

第五屆「中國歷史校際精英問答比賽」即將進入最後的強強對決,考驗的不單止中史知識,還有同學的心理素質。在剛剛結束的複賽中,中小學組八強隊伍激烈角逐,上演了多次戲劇性逆轉。

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隊伍。

中史校際比賽由香港高昇基金贊助,《巴士的報》主辦,《星島日報》作媒體夥伴。經過多輪角逐,小學組四強包括,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天主教伍華小學、英華小學和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小學;中學組則由聖保羅書院、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及喇沙書院進入決賽。

天主教伍華小學隊伍。

天主教伍華小學隊伍。

英華小學隊伍。

首輪比賽,伍華和梨木樹於必答題環節同分,殊不知排名墊底的吳氏宗親在搶答題上越戰越勇,三間學校互有領先。相比吳氏宗親穩紮穩打,梨木樹急於求勝,連續答錯多道題目,以致分數拉開超過100分。吳氏宗親最終以小組首名出線,伍華跟隨其後。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小學隊伍。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小學隊伍。

聖保羅書院隊伍。

第二回合,英華作為多屆冠軍,是奪冠大熱,整場比賽幾乎由頭帶到尾,以全日最高的450分晉級。至於小組次名,就由王錦輝和北角循道兩校競逐,爭持過程異常激烈。司儀問完30條搶答題後,雙方依然同分,需要大會安排附加題,一決高低,同時是本屆比賽首次出現加時環節。王錦輝反應迅速,回答正確,順利晉級,北角循道雖敗猶榮。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隊伍。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隊伍。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隊伍。

來到中學組,四間學校實力平均,戰情顯得更加緊湊。必答題方面,婦女會以20分的微弱優勢,領先第二名的聖家。正當譚伯羽拋離聖家,穩佔第二之際,聖保羅突然發力,連續得分,迎頭之勢甚至趕上第一名的婦女會。最後,聖保羅和婦女會分別以小組首名和次名出線。

喇沙書院隊伍。

喇沙書院隊伍。

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隊伍接受訪問。

至第四場賽事,參賽隊伍包括林護、女拔、喇沙、董玉娣,當中董玉娣是第三屆冠軍,喇沙則是第二屆。由於涉及兩屆冠軍,各方關注喇沙能否憑著搶答策略,重演上場封殺第一屆冠軍安柱的橋段。

英華小學隊伍接受訪問。

對於本輪比賽反勝伍華,吳氏宗親隊長鄧睿洋透露,致勝關鍵在於,他和隊員特別留校訓練兩星期,學習中華五千年歷史,其間老師會安排搶答,鍛鍊反應。他又感謝隊員堅持到底,永不言敗,即使必答題環節獲最低分,但隊員仍然抱有破斧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爭奪出線資格,希望日後能有更多同類校際比賽,讓學生和中史同好交流。

聖保羅書院隊伍接受訪問。

英華隊長廖晉毅形容,自己首次參與中史校際比賽,感謝各方給予他們平台,熟讀中國歷史。由於受第五波疫情影響,本屆比賽橫跨兩個學年,隊員董睿謙提到,他們的隊伍自成立以來,講究團隊合作,即使有隊友因升讀中學而無法參賽,其他隊員仍然能迅速補位,維持隊伍實力,「一個人勁,沒有作用;最重要是一隊人勁,才有用」。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隊伍接受訪問。

被問到比賽心情,聖保羅隊長冼弘晉形容,心情大起大落,猶如坐上過山車,尤其是搶答環節中段,得分依然墊底,慶幸隊友較熟悉最後數題的朝代,隊伍才能扭轉敗局,出奇制勝。隊員陳崇朗表示,透過大型比賽,學生學習中史之餘,還能看到很多熱愛中史的朋友,令他深受鼓舞。

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隊伍。

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隊伍。

天主教伍華小學隊伍。

天主教伍華小學隊伍。

首輪比賽,伍華和梨木樹於必答題環節同分,殊不知排名墊底的吳氏宗親在搶答題上越戰越勇,三間學校互有領先。相比吳氏宗親穩紮穩打,梨木樹急於求勝,連續答錯多道題目,以致分數拉開超過100分。吳氏宗親最終以小組首名出線,伍華跟隨其後。

英華小學隊伍。

英華小學隊伍。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小學隊伍。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小學隊伍。

第二回合,英華作為多屆冠軍,是奪冠大熱,整場比賽幾乎由頭帶到尾,以全日最高的450分晉級。至於小組次名,就由王錦輝和北角循道兩校競逐,爭持過程異常激烈。司儀問完30條搶答題後,雙方依然同分,需要大會安排附加題,一決高低,同時是本屆比賽首次出現加時環節。王錦輝反應迅速,回答正確,順利晉級,北角循道雖敗猶榮。

聖保羅書院隊伍。

聖保羅書院隊伍。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隊伍。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隊伍。

來到中學組,四間學校實力平均,戰情顯得更加緊湊。必答題方面,婦女會以20分的微弱優勢,領先第二名的聖家。正當譚伯羽拋離聖家,穩佔第二之際,聖保羅突然發力,連續得分,迎頭之勢甚至趕上第一名的婦女會。最後,聖保羅和婦女會分別以小組首名和次名出線。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隊伍。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隊伍。

喇沙書院隊伍。

喇沙書院隊伍。

至第四場賽事,參賽隊伍包括林護、女拔、喇沙、董玉娣,當中董玉娣是第三屆冠軍,喇沙則是第二屆。由於涉及兩屆冠軍,各方關注喇沙能否憑著搶答策略,重演上場封殺第一屆冠軍安柱的橋段。

開場不久,董玉娣率先展現皇者氣勢,以30分拋離第二名的喇沙,同時是本屆比賽首次有隊伍在必答題環節滿分。在餘下的搶答環節,董玉娣獲得240分,喇沙則有100分,兩隊大熱成功晉級決賽。翻查資料,董玉娣在必答和搶答題目中,只答錯兩條,實力不容忽視。

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隊伍接受訪問。

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隊伍接受訪問。

對於本輪比賽反勝伍華,吳氏宗親隊長鄧睿洋透露,致勝關鍵在於,他和隊員特別留校訓練兩星期,學習中華五千年歷史,其間老師會安排搶答,鍛鍊反應。他又感謝隊員堅持到底,永不言敗,即使必答題環節獲最低分,但隊員仍然抱有破斧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爭奪出線資格,希望日後能有更多同類校際比賽,讓學生和中史同好交流。

英華小學隊伍接受訪問。

英華小學隊伍接受訪問。

英華隊長廖晉毅形容,自己首次參與中史校際比賽,感謝各方給予他們平台,熟讀中國歷史。由於受第五波疫情影響,本屆比賽橫跨兩個學年,隊員董睿謙提到,他們的隊伍自成立以來,講究團隊合作,即使有隊友因升讀中學而無法參賽,其他隊員仍然能迅速補位,維持隊伍實力,「一個人勁,沒有作用;最重要是一隊人勁,才有用」。

聖保羅書院隊伍接受訪問。

聖保羅書院隊伍接受訪問。

被問到比賽心情,聖保羅隊長冼弘晉形容,心情大起大落,猶如坐上過山車,尤其是搶答環節中段,得分依然墊底,慶幸隊友較熟悉最後數題的朝代,隊伍才能扭轉敗局,出奇制勝。隊員陳崇朗表示,透過大型比賽,學生學習中史之餘,還能看到很多熱愛中史的朋友,令他深受鼓舞。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隊伍接受訪問。

保良局董玉娣中學隊伍接受訪問。

董玉娣隊長黃泓智對比賽成績和隊員之間的默契感到滿意,強調決賽對手沒有高低之分,只會做好自己,以最好的姿態應賽。隊員胡洛瑋認為,熟讀中史能以史為鑑,記取教訓,避免犯同類錯誤,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校際中史比賽,讓同學結交同好,增進知識。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