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國慶有感言,中國往後何去何從?中國比西方優越嗎?我們可從兩條路的問題說起。

AP圖片

AP圖片

「姓資」抑或「姓社」之爭,在改革開放之前,是熱門話題,當年國家沒有任何經驗,也缺乏自主獨立的理論,於是乎,兩派正反立論者都採用「外星話」來敘事——完全是抽空了事實、為拗而拗的哲學邏輯思辯——聽得明,算你聰明。

其實,西方體制已經走不通,兩年以來睇新聞都足夠作出判斷,不必從黑格爾、康德,又從海耶克、森穆遜再講到福山,不必要了,何必帶大家遊花園?正所謂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讀過黑格爾的貓沒有優勢,就是廢貓。中國模式逐漸形成話語體系,內地經濟學家溫鐵軍提出「人民經濟」的概念,這是新名字也是新姓氏,值得關注。

「人民經濟」有四大特徵︰一、自主性。企業與經濟不能由外資控制,重點是要維護國家主權;二、在地化(Localization)。本地資源服務本國,賺國家的錢不能一句資本無國界便流出,還要說資本家有眼光又精明;三、綜合性。企業不能只求追求利潤增長,同時要促進社會發展。換言之,不能只姓「資」,也要姓「社」;四、人民性。國有企業視為國家經濟的定海神針,這姓「社」的要做大做強。

香港讀的經濟學101沒有這樣的敘事,所以未必很易明白「人民經濟」是什麼,內地朋友讀馬思克,比較了解︰「讀過《資本論》第一卷,可知道什麼是資本。資本是一種生產資源,是經濟重要組成部分。資本具能量,強有力的能量,然而,資本有兩面性,資本的正能量帶動增長,刺激市場活力,促進交易。但資本的負面能量很陰暗的,資本完全放任的話,最終是佔盡資源,把剩餘價值挖透(本應屬於工人創造的價值最終全歸資本家利潤),社會貧富愈來愈懸殊。」西方教科書不會教你了解資本的負能量,新自由主義更加強調市場與資本不可受干擾,「勿設有形的手」才會「安定繁榮」。

不過,近年西方有識之士也醒覺了,明白資本家會利用財富影響力組成「影子政府」(Deep state),在背後操縱輿論、政客,把選舉與施政向利益集團傾斜。這可不是什麼新鮮事,中國《韓非子•亡征篇》已提出警告︰「凡人主之國小而家大,權輕而臣重者,可亡也。」美西方社會經濟體制問題,是「影子政府」大過真正的政府,怎會實現以民為本的民主呢?

總的而言,資本是不是不可用?可以,但需要監管和引導。中國幾千年前已經反對今天新自由主義的主張。《漢書•食貨志下》提出:「所以齊眾庶,抑拼兼也。」中國從來都有「地產商」和「資本家」等利益集團,歷代出現兼併之風,一次又一次危及經濟基礎,於是中國名臣代表如晁錯、董仲舒、王安石等,把抑兼併(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無限壟斷)作為經濟改革的核心內容,以實現「齊眾庶」(共同富裕)的施政目標。

從「人民經濟」到馬克思101,再到中國歷史故事,這樣敘事比起講什麼康德、海耶克更貼地氣。關於中國模式,我們可以給初中學生開講了。建立香港國情教育的話語體系,使之變成有趣,又融合中國五千歷史文化元素,其實不是很難,但是需要坐言起行,實現香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的使命。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