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從長征到完成首個五年經濟計劃——李富春

歷史長河

從長征到完成首個五年經濟計劃——李富春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從長征到完成首個五年經濟計劃——李富春

2022年10月06日 10:00 最後更新:10:30

在今天大家都說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即國家第十四個五年經濟計劃。但從革命長征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實有賴第一代領軍人物的付出。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奠基者之稱,第一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兼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富春先生,即使抱恙在身,仍然堅持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及其身後,把畢生積蓄捐出,令人萬分敬佩。

李富春(網絡圖片)

李富春(網絡圖片)

1925年底至1926年春,國民黨中央決定舉辦政治講習班,並指定由湘籍高級領導人所組成的湖南政治研究會具體領導。該會推舉毛澤東、林祖涵、李富春等七人為理事,李富春為主任。根據李富春的建議,政治講習班設置的課程主要有:三民主義、職工運動、帝國主義之由來及其性質、中國政治經濟狀況、帝國主義侵華史、廣東農民運動、軍事學等課程。李富春主持的政治講習班,為黨的軍隊政治工作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幹部人才。

更多相片
李富春(網絡圖片)

在今天大家都說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即國家第十四個五年經濟計劃。但從革命長征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實有賴第一代領軍人物的付出。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奠基者之稱,第一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兼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富春先生,即使抱恙在身,仍然堅持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及其身後,把畢生積蓄捐出,令人萬分敬佩。

李富春與群眾見面(網絡圖片)

1925年底至1926年春,國民黨中央決定舉辦政治講習班,並指定由湘籍高級領導人所組成的湖南政治研究會具體領導。該會推舉毛澤東、林祖涵、李富春等七人為理事,李富春為主任。根據李富春的建議,政治講習班設置的課程主要有:三民主義、職工運動、帝國主義之由來及其性質、中國政治經濟狀況、帝國主義侵華史、廣東農民運動、軍事學等課程。李富春主持的政治講習班,為黨的軍隊政治工作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幹部人才。

李富春獨生女兒李特特(中)。左方是他妻子蔡暢。(網絡圖片)

集訓時,班主任李富春的年紀其實和台下的學員差不多大,瘦削精幹的身材,寬寬的腦門,雙目炯炯有神。他說話聲音不大,嚴肅中卻透著一份兄長式的循循善誘。他的話條理清晰,深入淺出地將革命的三民主義思想娓娓道來,鼓舞大家堅定為革命獻身的決心,提醒大家注意鍛煉身體,培養吃苦耐勞、不怕犧牲的精神。

李富春在演講(網絡圖片)

他的講話剛結束,學員們就使勁地鼓掌。他們知道,終有一天, 他們會像這位青年教官那樣,投身到這革命的洪流中,幹出一番波瀾壯闊的事業。他們之中,就包含有黃克誠、段德昌、李天錫、洪濤、曾希聖等閃閃將星。

李富春的畢業證書 (網絡圖片)

大革命失敗後,從1930年2月到1931年5月,李富春主持廣東省委的工作。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李富春經歷了省委遭受大面積破壞、生命遭受危險的大危難之局,並在短暫的任期內組織了多次工人運動。

2012年《我們的法蘭西歲月》中李富春與蔡暢的劇照。(網絡圖片)

1930年,在李富春領導下,廣東省委先後組織廣州五一遊行罷工;反對機械工會行動;領導順德絲廠工人運動和農村武裝鬥爭;組織香港工人罷工援助上海「四八」慘案,以及糖房、鐵廠、碼頭等工會反工頭的鬥爭;組織粵漢鐵路工人集會要求即日發糧的鬥爭;領導汕頭印務工人鬥爭;組織潮汕船業工人同盟罷工等等。其間,李富春還到廣州市委參加會議,佈置五卅示威和「六二三」總示威活動。

李富春生前十分節儉,即使所穿中山裝已經破損也不願意丟棄。(網絡圖片)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4年,他不像其他人那樣放鬆,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廣州會議要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上。這次會議彙集了包括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在內的幾十位中央高層領導和100多名隨行幹部,目的就是給新中國制訂第一個恢宏遠大的五年發展計畫。在廣州期間,李富春患上了急性皮炎,皮膚紅腫,中央要他住院治療,身邊工作人員也再三勸他住院治療,但都被他謝絕。他以頑強毅力,忍著病痛,堅持工作。

在李富春去世後,他的遺孀蔡暢以兩人的名義捐出畢生積蓄10萬元。(網絡圖片)

為這個五年計劃的編制,李富春付出了巨大的心血。1950年1月中旬,新中國成立之初,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展開了一次重要外交訪問。在他們離開莫斯科之後的兩個月裡,李富春統籌會談,和蘇聯達成了第一批共50項大工程的援建專案。1952年8月起,在長達10個月的第二次與蘇聯的訪問、商談過程中,又是在他的總負責下,中國和蘇聯達成了援助我國建設的大中型專案共91項。數月前,他和來中國訪問的蘇聯領導人米高揚進行會談,再次達成援助我國建設大型項目15項。這三次會談,確定了「一五」時期的156項工程。

1975年1月16日《大公報》報導了李富春的去世 (網絡圖片)

隨著「一五」計畫的成功實施和156項工程的順利建成,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後面的日子裡,在李富春的主持下,國家的「二五」計畫和「三五」計畫都相繼制定和執行。其中,為了經濟更好運行,李富春在20世紀50年代中對毛主席提出的「多、快、好」的經濟方針,加上了一個「省」字,其為經濟穩定有效運行所付出的苦心一目了然。「大躍進」後,他提出「調整、鞏固、提高」的方針,經周恩來總理增加「充實」以後,形成了著名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為國民經濟的好轉提供了政策指引。

李富春與群眾見面(網絡圖片)

李富春與群眾見面(網絡圖片)

集訓時,班主任李富春的年紀其實和台下的學員差不多大,瘦削精幹的身材,寬寬的腦門,雙目炯炯有神。他說話聲音不大,嚴肅中卻透著一份兄長式的循循善誘。他的話條理清晰,深入淺出地將革命的三民主義思想娓娓道來,鼓舞大家堅定為革命獻身的決心,提醒大家注意鍛煉身體,培養吃苦耐勞、不怕犧牲的精神。

李富春獨生女兒李特特(中)。左方是他妻子蔡暢。(網絡圖片)

李富春獨生女兒李特特(中)。左方是他妻子蔡暢。(網絡圖片)

他的講話剛結束,學員們就使勁地鼓掌。他們知道,終有一天, 他們會像這位青年教官那樣,投身到這革命的洪流中,幹出一番波瀾壯闊的事業。他們之中,就包含有黃克誠、段德昌、李天錫、洪濤、曾希聖等閃閃將星。

李富春在演講(網絡圖片)

李富春在演講(網絡圖片)

大革命失敗後,從1930年2月到1931年5月,李富春主持廣東省委的工作。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李富春經歷了省委遭受大面積破壞、生命遭受危險的大危難之局,並在短暫的任期內組織了多次工人運動。

李富春的畢業證書 (網絡圖片)

李富春的畢業證書 (網絡圖片)

1930年,在李富春領導下,廣東省委先後組織廣州五一遊行罷工;反對機械工會行動;領導順德絲廠工人運動和農村武裝鬥爭;組織香港工人罷工援助上海「四八」慘案,以及糖房、鐵廠、碼頭等工會反工頭的鬥爭;組織粵漢鐵路工人集會要求即日發糧的鬥爭;領導汕頭印務工人鬥爭;組織潮汕船業工人同盟罷工等等。其間,李富春還到廣州市委參加會議,佈置五卅示威和「六二三」總示威活動。

2012年《我們的法蘭西歲月》中李富春與蔡暢的劇照。(網絡圖片)

2012年《我們的法蘭西歲月》中李富春與蔡暢的劇照。(網絡圖片)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4年,他不像其他人那樣放鬆,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廣州會議要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上。這次會議彙集了包括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在內的幾十位中央高層領導和100多名隨行幹部,目的就是給新中國制訂第一個恢宏遠大的五年發展計畫。在廣州期間,李富春患上了急性皮炎,皮膚紅腫,中央要他住院治療,身邊工作人員也再三勸他住院治療,但都被他謝絕。他以頑強毅力,忍著病痛,堅持工作。

李富春生前十分節儉,即使所穿中山裝已經破損也不願意丟棄。(網絡圖片)

李富春生前十分節儉,即使所穿中山裝已經破損也不願意丟棄。(網絡圖片)

為這個五年計劃的編制,李富春付出了巨大的心血。1950年1月中旬,新中國成立之初,毛主席和周總理親自展開了一次重要外交訪問。在他們離開莫斯科之後的兩個月裡,李富春統籌會談,和蘇聯達成了第一批共50項大工程的援建專案。1952年8月起,在長達10個月的第二次與蘇聯的訪問、商談過程中,又是在他的總負責下,中國和蘇聯達成了援助我國建設的大中型專案共91項。數月前,他和來中國訪問的蘇聯領導人米高揚進行會談,再次達成援助我國建設大型項目15項。這三次會談,確定了「一五」時期的156項工程。

在李富春去世後,他的遺孀蔡暢以兩人的名義捐出畢生積蓄10萬元。(網絡圖片)

在李富春去世後,他的遺孀蔡暢以兩人的名義捐出畢生積蓄10萬元。(網絡圖片)

隨著「一五」計畫的成功實施和156項工程的順利建成,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後面的日子裡,在李富春的主持下,國家的「二五」計畫和「三五」計畫都相繼制定和執行。其中,為了經濟更好運行,李富春在20世紀50年代中對毛主席提出的「多、快、好」的經濟方針,加上了一個「省」字,其為經濟穩定有效運行所付出的苦心一目了然。「大躍進」後,他提出「調整、鞏固、提高」的方針,經周恩來總理增加「充實」以後,形成了著名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為國民經濟的好轉提供了政策指引。

1975年1月16日《大公報》報導了李富春的去世 (網絡圖片)

1975年1月16日《大公報》報導了李富春的去世 (網絡圖片)

多年的財經工作經驗使李富春眼光超前。早在1958年,他在視察海南島的時候,就提出了建設環島鐵路的設想。如今,這個設想已經變成現實。自1936年陝北根據地時期開始,到後來的東北解放區,再到新中國,李富春一直奮鬥在財經工作的崗位上,至其1975年逝世,前後跨度達40年之久。實際上,李富春是我國經濟工作的第一代領軍人物之一,他的辛勤工作和無私奉獻,為共和國經濟今後幾十年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三位出自佛山高明譚姓革命家 其中一人更享年106歲

2024年03月29日 10:00 最後更新:11:02

在近代中國革命史上,難得出現三位一同出自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的譚姓革命家。他們儘管出身不同,年齡也有差異,卻不約而同踏上革命之路,史稱「革命三譚」。三譚是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的統稱,在廣東省佛山市有紀念三人的「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位於高明區明城鎮明七路325-6。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 (網上圖片)

譚平山,1886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新元坊人。1909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58名黨員之一,是廣東黨團組織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也是中共三大中央委員、中共廣東區委書記、中共四大中央執行委員、中共五大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1924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譚平山銅像 (網上圖片)

譚平山銅像 (網上圖片)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曾擔任中共中央局駐國民黨中央黨團書記、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國民黨中常委、中央組織部部長、武漢國民政府農政部長等職。1926年代表中共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七次執委擴大會議,並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他也是八一南昌起義發起人和領導者之一。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譚平山在革命統一戰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解放戰爭初期他與何香凝、李濟深等在香港組建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並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後任副主席。1949年10月1日,譚平山隨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同時還是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56年4月2日,譚平山在北京病逝。

譚植棠 (網上圖片)

譚植棠 (網上圖片)

譚植棠,1893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濠基坊人。中國共產黨廣東黨組織的創建者和早期領導者之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一、二、三屆教員,第四屆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譚植棠因患肺癆,秘密返回家鄉養病,與黨組織失去聯繫。1944年底,前往東江抗日遊擊區,重回革命隊伍。1945年冬,經周恩來親自審理,以中共中央名義正式批准恢復黨籍。新中國成立後,譚植棠由中共華南分局派往肇慶擔任西江行政專署工商科科長兼貿易、糧食、百貨三大公司經理。1952年「三反」即「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中,譚植棠受到不公平待遇。同年6月,在廣州去世。1979年9月,獲組織平反。

譚天度在三人中享有「百歲革命家」之名,直到1999年5月才以106高齡在廣州病逝。(網上圖片)

譚天度在三人中享有「百歲革命家」之名,直到1999年5月才以106高齡在廣州病逝。(網上圖片)

譚天度,1893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青玉坊人。中共「一大」期間的黨員,曾參加過建黨、建軍、工運、農運、青運、統戰等許多重大的開創性工作。大革命時期,譚天度曾引導陳鐵軍等一大批優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還同周恩來、陳延年、彭湃、鄧中夏、蘇兆征等並肩作戰,參加了省港大罷工、八一南昌起義。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廣東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為省港兩地的統戰、僑務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百歲革命家」「世紀松」。1999年5月,在廣州病逝,享年106歲。

1920年10月20日,《廣東羣報》創刊,以陳獨秀為總編輯,譚平山編新聞,譚植棠編副刊。(網上圖片)

1920年10月20日,《廣東羣報》創刊,以陳獨秀為總編輯,譚平山編新聞,譚植棠編副刊。(網上圖片)

為了緬懷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三位革命人物,更好地讓後人學習「三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精神,高明市人民政府於1998年建立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展館包括了紀念館、文化廣場等在內,其占地總面積近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26平方米,是一座仿古建築,分兩層,下麵有回廊,廊柱鋪設精緻瓷片,簷頂以玻璃瓦鑲嵌,外觀典雅大方。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內三人的銅像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內三人的銅像 (網上圖片)

展館展陳面積810平方米,首層正中央擺放著譚平山、譚天度、譚植棠的半身玻璃鋼雕塑像。首層左邊是接待室,右邊展掛國家和省領導人以及史學家的題詞。二層是70多平方米的展廳,由100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幾十幅頗具代表性的文字資料組成,中央設有10多平方米的展臺,擺放相關文物和研究書刊。

譚平山故居 (網上圖片)

譚平山故居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於1997年12月被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佛山市愛國主義基地,2014年12月被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公佈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年6月被中共佛山市委組織部公佈為佛山市黨員教育基地。2013年12月被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公佈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0年10月被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公佈為廣東統一戰線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