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普京指誰受益誰就是黑手後 布林肯直白表態:北溪被炸是巨大機遇

博客文章

普京指誰受益誰就是黑手後 布林肯直白表態:北溪被炸是巨大機遇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普京指誰受益誰就是黑手後 布林肯直白表態:北溪被炸是巨大機遇

2022年10月03日 14:46 最後更新:15:03

北溪天然氣管道已停止洩漏,但圍繞誰是破壞黑手,俄羅斯和美西方國家的交鋒還在持續升級。

北溪天然氣管道發生「神秘洩漏」。AP圖片

北溪天然氣管道發生「神秘洩漏」。AP圖片

9月26日至28日,位於丹麥水域附近的北溪1號和2號管道發生前所未有的多處「神秘洩漏」,在波羅的海海面形成巨大冒泡區域。

上周六,北溪二號管道已停止洩漏天然氣。丹麥能源署周日表示,北溪一號管道內的氣體及水壓已達至平衡,意味著最近的天然氣洩漏已經止住。

俄方表示,阻止管道運作對美國、烏克蘭及波蘭等反對北溪管道的國家有利。AP圖片

俄方表示,阻止管道運作對美國、烏克蘭及波蘭等反對北溪管道的國家有利。AP圖片

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指,修復受損的北溪天然氣管道技術上是可行的,但需要時間和適當資金投入。諾瓦克又表示,美國、烏克蘭及波蘭過去都曾經反對北溪管道,而阻止管道運作對反對北溪管道的國家有利。

目前,俄羅斯方面指控美西方國家製造了破壞北溪管道的事件,俄方官員稱「已掌握西方參與北溪事件證據」。俄總統普京更直指誰從事件中受益,就是誰做的。美國總統拜登則聲稱,俄羅斯在「散佈虛假資訊和謊言」。

布林肯就北溪被炸表態,形容是「巨大的機遇」。AP圖片

布林肯就北溪被炸表態,形容是「巨大的機遇」。AP圖片

那麼,北溪管道被破壞,誰是最大的受益者?

就在當地時間9月30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透露,美國已大幅增產,向歐洲提供液化天然氣等能源。他又直白地指出,當前形勢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可以借此「一勞永逸」消除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

當天,布林肯同到訪的加拿大外交部長梅拉妮•若利舉行聯合記者會。根據現場文字實錄,有記者提問指,「北溪」管道洩漏令歐洲能源供應形勢變得更加糟糕,兩國會否將獨立或採取聯合行動來協助緩解壓力?

布林肯回答,北溪1號和2號當時沒有向歐洲輸送天然氣。在看到俄烏衝突以及俄羅斯將能源武器化後,美國已與歐洲夥伴以及世界各國密切合作,確保全球市場上擁有足夠資源。其中,美國大幅增加產量,向歐洲提供液化天然氣,成為了歐洲液化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商,目的就是説明歐洲彌補因俄烏衝突而損失的天然氣或石油。

他指,美國努力從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石油,確保市場上的石油供應,並壓低石油價格。而在幾個月前,美國就與歐盟進行了接觸,成立了一個工作組,同歐洲直接合作。

他又宣稱,「歸根結底,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tremendous opportunity)。這個巨大的機遇可以一勞永逸地(once and for all)消除(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從而使普京不再把能源武器化作為推進其『帝國計畫』的手段。這是非常重要的,為未來幾年提供了巨大的戰略機遇,但與此同時,我們決心盡一切可能確保所有這些後果不會由我們國家或世界各地的公民承擔。」

各方均認為「北溪」管道洩漏或為蓄意破壞所致。AP圖片

各方均認為「北溪」管道洩漏或為蓄意破壞所致。AP圖片

北溪管道洩漏事件發生以後,德國、丹麥、瑞典已就事故原因展開立案調查。截至目前,各方均認為「北溪」管道洩漏或為蓄意破壞所致。

北溪1號管道2011年建成,東起俄羅斯維堡,經由波羅的海海底通往德國。北溪2號管道去年建成,與北溪1號基本平行,尚未投入使用,但仍有部分天然氣封存在管道內。

這兩條管道被視為俄羅斯牽制歐洲的能源王牌,歐洲若斷了北溪供應俄氣的念想,就必須加大進口美國天然氣。不過,對於俄羅斯「誰受益,誰就要為此負責」的指控,美國及其盟友就強烈否認,布林肯指,普京的指控「荒謬」,俄方所做的是「令人髮指的虛假信息活動」。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產能過剩」?分析:美國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

2024年04月18日 13:02 最後更新:13:18

美國財長耶倫16日再次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聲稱解決產能過剩和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有助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駐美使館對此予以駁斥。

「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有所增長,但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出,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內地觀察者網注意到,所謂「產能過剩」,是美國政客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耶倫近期無視經濟學常識,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受到多方駁斥。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耶倫本月4日至9日訪華,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8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雙方就發展中國家債務處理、世界銀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全球性挑戰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多邊渠道下就相關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廖岷表示,中美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介紹,所謂「平衡增長」,包括許多議題:各國如何平衡自身的供給和需求,如何平衡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利益,如何平衡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等。

「平衡增長」一詞同樣暗示了美國的兩面性。呂祥認為,美國既想要借中國市場發展自身,又要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和優勢產能的崛起,這種兩面性對華政策預計會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至於耶倫等美國政客近期炒作「產能過剩」,呂祥表示,此舉實質上是希望中國給美國留時間。同時,「這些話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以配合現任總統拜登的連任競選。

去年9月,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耶倫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

「經濟工作組」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金融工作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