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OPEC+」減產引白宮怒火 美媒:對拜登的直接打擊

博客文章

「OPEC+」減產引白宮怒火 美媒:對拜登的直接打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OPEC+」減產引白宮怒火 美媒:對拜登的直接打擊

2022年10月06日 13:49 最後更新:13:58

10月5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非OPEC產油國組成的「OPEC+」在維也納舉行部長級會議,決定減產石油200萬桶/日。這是自疫情以來最大規模的石油減產措施,相當於全球石油需求的2%左右。

「OPEC+」各成員國代表召開新聞發布會。

「OPEC+」各成員國代表召開新聞發布會。

近一段時間,拜登政府一直敦促海灣國家提高石油產量,以降低油價、緩解全球能源危機。「OPEC+」的「重大減產計劃」,著實令拜登措手不及,白宮直言「失望」並對這一舉動相當不滿,並暗示將有可能進一步釋放石油儲備。

多家美媒將「OPEC+」此舉視為對拜登的一個重大打擊,在中期選舉臨近的時刻,高企的油價無疑會讓拜登及民主黨付出政治代價。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指出,「OPEC+」減產的決定是一個信號,表明拜登對海灣國家的影響力遠低於他的預期。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認為,鑒於美國中期選舉在即,此舉是對拜登的「直接打擊」。

報道稱,「OPEC+」減產可能導致油價急劇飆升,對因深受高能源成本困擾的西方消費者帶來進一步的壓力,同時也會幫助俄羅斯在「特別軍事活動」期間充實國庫。與此同時,能源行業在俄烏衝突加劇以來便陷入動蕩,石油價格一路飆升,美國能源市場也受到影響。如今,美國國內創紀錄的高油價和高通脹已經影響到了拜登的選情。

《紐約時報》稱,白宮的憤怒和驚訝程度顯而易見。10月4日,白宮新聞秘書皮埃爾曾表示,拜登政府「不會考慮」釋放石油儲備;但在「OPEC+」減產消息傳出後,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迪斯在5日的一份聲明中宣布,拜登將「繼續酌情指導戰略儲備的釋放」。

《紐約時報》認為,「OPEC+」的決定,大大削弱了拜登在中期選舉前避免油價上漲的努力,同時阻礙了他限制俄羅斯石油收入的努力。這也暴露了拜登與沙特王儲「撞拳外交」(fist-bump diplomacy)的失敗。

《紐約時報》截圖

《紐約時報》截圖

為了說服沙特增產,今年7月,拜登放下身段訪問沙特,甚至同沙特王儲會面。美國情報機構調查發現,沙特王儲與記者卡舒吉於2018年被「肢解」殺害一案有關,而拜登曾公開稱沙特為「賤民國家」。不過,沙特方面一直對軟硬兼施的拜登政府「愛搭不理」,致力於加強同中俄等國際夥伴的關係。

拜登7月15日訪問沙特同沙特王儲會面。

拜登7月15日訪問沙特同沙特王儲會面。

《紐約時報》援引專家分析稱,「OPEC+」減產將對全球石油價格產生很大影響,預計每加侖汽油上漲15至30美分,同時也讓美國限制俄羅斯石油收入的努力陷入危險之中。而這對於拜登來說,時機再糟糕不過了,因為現在距離中期選舉僅有一個月的時間。

「這再次表明,OPEC+仍為自身利益行事,維持石油收入對其成員國來說遠比讓俄羅斯為『入侵』烏克蘭付出代價重要得多。」《紐約時報》評價道。

《外交政策》5日的報道也表示,石油輸出國組織將削減石油產量,這對拜登構成打擊。

該報道認為,盡管白宮提出了抗議,但削減石油產量的原因並不是政治性的。相反,人們擔心的是,全球經濟衰退將嚴重削減全球石油需求。上周,高盛將其對2023年油價的預測從早先的每桶125美元下調至108美元,原因是全球石油需求低迷。

報道指出:「不過,對於拜登領導的白宮來說,這個決定是一個打擊。白宮今年曾向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海灣國家示好,以確保石油的充足供應。」

《福布斯》則很直接了,5日報道的標題直言《OPEC對拜登嗤之以鼻》。

《福布斯》截圖

《福布斯》截圖

但這一報道說出了一個事實:「我告訴人們,要理解OPEC,你必須站在他們的立場上思考。他們的目標是使地下石油的價值最大化。這一目標與大多數美國政客和消費者的願望直接相反,他們的願望是獲得廉價汽油。」

對於「OPEC+」決定減產的原因,西方和沙特方面有不同解讀。

「這絕對是政治性的(決定),這與金錢無關」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海灣地區研究員比安科(Cinzia Bianco)揣測稱,在拜登訪問沙特後,沙特人對他們從美國得到的東西感到失望,因此採取了「具有政治意義」的戰略舉動。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學者凱倫·楊(Karen Young)則認為,這是沙特的「權力舉措」,是在向世人表明石油仍然很重要,且他們「有能力影響市場」。

沙特分析師駁斥了這種說法,堅稱減產純粹是出於技術原因。

沙特分析師謝哈比(Ali Shihabi)表示:「這當然不是敵對的、反拜登的行為。這與拜登無關,是為了將價格保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的決定。」他補充說,石油對沙特經濟至關重要,「是王國的生命線和經濟命脈」,以致於確保石油仍然有利可圖勝過其他擔憂。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斷橋意外暴露基建問題 工程師:爲慳錢爆大镬 設計有缺陷

2024年03月27日 12:38 最後更新:12:46

周二凌晨 1 點 30 分左右,位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的一座主要橋樑被一艘貨輪撞倒,上面的車輛和行人瞬間掉入了冰冷的帕塔普斯科河中。

AP圖片

AP圖片

據悉,掛新加坡旗的「達利號」(Dali)貨船在行駛了20分鐘後,撞上了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橋的一根支撑柱子,進而導致了大橋如同被炸毀一般成爲了廢墟。

報告有車輛被淹沒,人員失踪的情况,目前尋回2人,其中1人死亡,另有6名工人失蹤。警方稱,失蹤的6人被推測已死亡。

馬里蘭州州長韋斯•摩爾(左)。AP圖片

馬里蘭州州長韋斯•摩爾(左)。AP圖片

在碰撞事故發生後,馬里蘭州州長韋斯•摩爾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州長稱,該船的船員在撞橋前成功發出了「求救」信號,這使得大橋管理者能够阻止汽車在橋上行駛。

 「我們很慶幸,在『求救』和崩潰之間,我們有官員能够開始阻止交通,這樣橋上就不會出現更多的汽車,」摩爾這樣說道。

不過慶幸只有一點點。

大橋的倒塌對於當地的經濟來說,是一場「重大灾難」,被認爲極有可能會影響運往美國最繁忙港口之一的價值800億美元的貨物,以及超過14萬個與航運相關的就業崗位。

專家解釋稱,對美國人來說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如果你正在等待一輛從海外運來的新車,那麽就得做好等待更長時間的準備。

AP圖片

AP圖片

巴爾的摩港是全美國領先的汽車、輕型卡車進出口基地。此外它也是糖和石膏等物品的主要中轉地,2023 年,通過巴爾的摩運輸的外國貨物達到創紀錄的5230萬噸。

由於隧道有高度和危險貨物限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橋無法承受重型卡車運輸,該橋在 20 世紀 70 年代花了數年時間建造。

因此整個巴爾的摩所有港口碼頭都被坍塌的大橋堵在海灣內,無法進出,同時掐斷了海灣兩岸的貨物運輸通道,讓包括華盛頓在內點首都經濟圈遭受重大一擊。

如果巴爾的摩大橋倒塌導致碼頭無法通行,國際貨運航班需要轉運到紐約、新澤西和弗吉尼亞在內的東海岸港口,才能緩解對全球貿易流動的影響。

如果這只是一個意外,那麽「達利號」貨輪確實進行了一次精準撞擊,因爲橋墩很小,而航道很大。

從監視視頻片段看,「達利號」在撞擊前多次全船燈光突然黑掉,似乎臨時喪失動力。

馬里蘭州州長韋斯•摩爾在新聞發布會上確認了這一點,他表示這艘集裝箱船以約八節的相對較快速度行駛,在撞上橋樑之前就失去了動力。

儘管「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橋」的倒塌原因仍在評估中,但一些工程師們已經將其歸咎於設計缺陷,而且不只是這一座橋,按照工程師們的說法,美國數萬座橋樑中很多都存在這樣的缺陷。

AP圖片

AP圖片

幾位專家在接受採訪時稱,巴爾的摩市的大橋缺少關鍵的保護系統,這些系統本來可以阻止這艘近105000噸的集裝箱船撞上橋樑的支撑物。

至於爲何沒有安裝保護系統,分析認爲是出於價格的考慮。建於1977年的「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橋」要是安裝防護舷的話,需要至少300萬美元(約2347萬港元)。

而現在這筆錢省下來的後果就是,當地每天的經濟損失高達1500萬美元,州和地方稅收每天損失 150萬美元,而這才僅僅算的是「經濟賬」而已。

巴爾的摩大橋的坍塌,也給了美國老舊的基礎設施沉重一擊。

2019 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報告稱,到 2025 年需要花費約 4.5 萬億美元來改善橋樑、水壩、聯邦道路、機場等。 報告稱,僅修復橋樑就需要約1230億美元。

根據單獨的數據,美國有 47,000 座橋樑年久失修。2022 年,拜登政府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幷撥款修復水利基礎設施:橋樑、水壩和港口。

這筆資金數額巨大,達到27 億美元,但顯然不足以實現全面現代化。結果就是事故頻發。

2023 年,I-95 州際高速公路上的一座橋樑在一輛汽油卡車相撞後倒塌。現在,在發生了一艘集裝箱船撞擊巴爾的摩大橋而坍塌。

去年俄亥俄州一列運載化學品的火車出軌,糟糕的鐵路基礎設施被認爲是主要原因之一。

分析指出,如果政府不及時採取措施,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或俄亥俄州的東巴勒斯坦的悲劇將被不止一次被重複。

美國基礎設施的平均壽命超過70年(有些設施已經慶祝了百年紀念),同樣的電網的預期使用壽命約爲50年,這就是爲什麽各州幾乎每年夏天都會發生輪流停電。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