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北溪遭人為破壞嫌疑增大 德官員呻美國天然氣「太貴了」

博客文章

北溪遭人為破壞嫌疑增大 德官員呻美國天然氣「太貴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北溪遭人為破壞嫌疑增大 德官員呻美國天然氣「太貴了」

2022年10月07日 16:37 最後更新:16:46

「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事件備受關注,對肇事者的猜測和指責在國際輿論場上引發「漩渦」。

9月26日至28日,位於丹麥水域附近的「北溪1號」和「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先後被發現至少4處泄漏。其中在瑞典專屬經濟區的部分出現兩次洩漏。另外兩處洩漏發生在丹麥的專屬經濟區,德國同丹麥及瑞典按歐盟法律成立聯合調查小組,10月3日,瑞典檢察院宣布封鎖「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點附近海域,並展開刑事調查。

瑞典檢察院6日表示,可以確認瑞典專屬經濟區內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氣管道附近發生了爆炸,對天然氣管道造成了破壞。通過對案發現場的調查,瑞典方面認為管道遭人為蓄意破壞的嫌疑增大,接下來將對這些嫌疑進行進一步調查。

「北溪1號」和「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出現4處泄漏。

「北溪1號」和「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出現4處泄漏。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6日表示,俄羅斯沒有被邀請參與對「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事件的調查,俄方認為,這樣的調查無法做到客觀公正。

聯合國秘書長前特別顧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傑弗里•薩克斯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種種跡象表明,「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最有可能的肇事者是美國」。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傑弗里•薩克斯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傑弗里•薩克斯

薩克斯指出,美國把矛頭對准俄羅斯的說法沒有說服力,這起事件的「最大輸家是俄羅斯和德國」,歐洲「在很多層面上遭到嚴重打擊」。

「這起事件令歐洲更容易受到能源危機所引發的經濟嚴重衰退的影響,令歐洲更加依賴美國,」他說,「也令俄羅斯失去了一個談判籌碼。」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9月30日在記者會上針對「北溪」管道泄漏事件說,「無論如何,這件事也算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這有利於歐洲「一次性徹底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此番公開表態使輿論嘩然。

薩克斯指出「倘若他真擔憂國際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問題,如此表態未免太奇怪了。」

美國前國防部長高級顧問、美軍退役上校道格拉斯•麥格雷戈9月底在接受美國播客視頻連線採訪時表示,「北溪」管道設計非常堅固,世界上沒有多少國家有能力破壞管道。「北溪」是俄羅斯重要的經濟來源,認為俄羅斯破壞管道的說法「很荒唐」;而德國對管道天然氣有著巨大需求,也不可能是肇事者。

他指出剩下的選項不多,美國海軍特種作戰部隊和英國皇家海軍具備這個能力。

「北溪」天然氣管道受損將加劇歐洲面臨的能源危機。世界銀行在4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警告說,儲氣設施可以確保在高峰期持續供應天然氣,但這無法長期替代管道供應,如果「北溪」管道輸氣無法恢復,多數歐盟國家可能在冬季後半段面臨天然氣供應中斷的風險。不過受損的管道何時能夠修復暫時還是個未知數。

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跟隨美國對俄羅斯進行能源制裁導致能源危機,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轉向美國,尋求液化天然氣供應,目前,歐洲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比例已從去年的28%,增加到今年的45%。美國大發戰爭財賺的盆滿缽滿。德國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6日就批評美國與其他「友好國家」的天然氣太過昂貴,暗示他們從戰爭中獲利。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產能過剩」?分析:美國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

2024年04月18日 13:02 最後更新:13:18

美國財長耶倫16日再次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聲稱解決產能過剩和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有助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駐美使館對此予以駁斥。

「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有所增長,但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出,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內地觀察者網注意到,所謂「產能過剩」,是美國政客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耶倫近期無視經濟學常識,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受到多方駁斥。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耶倫本月4日至9日訪華,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8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雙方就發展中國家債務處理、世界銀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全球性挑戰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多邊渠道下就相關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廖岷表示,中美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介紹,所謂「平衡增長」,包括許多議題:各國如何平衡自身的供給和需求,如何平衡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利益,如何平衡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等。

「平衡增長」一詞同樣暗示了美國的兩面性。呂祥認為,美國既想要借中國市場發展自身,又要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和優勢產能的崛起,這種兩面性對華政策預計會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至於耶倫等美國政客近期炒作「產能過剩」,呂祥表示,此舉實質上是希望中國給美國留時間。同時,「這些話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以配合現任總統拜登的連任競選。

去年9月,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耶倫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

「經濟工作組」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金融工作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