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稱為China 皆因絲路

一帶一路

中國稱為China 皆因絲路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

中國稱為China 皆因絲路

2016年05月09日 10:49 最後更新:05月12日 08:58

我們最近經常聽到的「一帶一路」,是中國對外發展的重要戰略藍圖,「一帶」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至於「一路」就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與我們所認知的絲綢之路有關。而「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大陸北部的商路,由西漢漢武帝時,派出張騫首次開拓,到了東漢時的班超經營西域時,打通並延伸,首次打通到歐洲。古時羅馬人征服了敘利亞的塞琉西帝國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後,他們通過安息帝國、貴霜帝國和阿克蘇姆帝國,來到當時的東漢洛陽,取得中國絲綢。

絲綢之路沿路各地的主要商品 (網上圖片)

絲綢之路沿路各地的主要商品 (網上圖片)

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後,中國和中亞及歐洲的商業往來迅速增加。通過這條貫穿歐亞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織品,源源輸出中亞和歐洲,因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Sinae) 國,稱中國人為「賽里斯」人。所謂「賽里斯」即「絲綢」之意。現今中國的英文China,就是由拉丁文Sinae而來。

除上述陸路路線,到了宋代,因應航海技術及路線打通,海上絲綢之路也出現。

中國絲綢最具代表「絲綢之路」,但在中國的文獻記載中,並沒有「絲綢之路」的記載。「絲綢之路」這個名字最早見於19世紀末,當時德意志帝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經歷七次中國之旅,寫成巨著《中國—親身旅行和據此所作研究的成果》,於1877年出版,他將行走的這條東西大道譽為「絲綢之路」(Seidenstraße 及 Seidenstraßen)。此後,不少學者都稱這條路為「絲綢之路」,亦得到世界承認,廣為使用至今。

西方記載絲綢之路商旅往來 (網上圖片)

西方記載絲綢之路商旅往來 (網上圖片)

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歐亞互通的商貿大道,也是促進歐亞各國和中原的友好往來、文化交流的通道。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除出使西域張騫,還有佛教東渡,西天取經的玄奘,他們的故事都與這條路有關。絲綢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義。




絲路拾遺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無國家因與華合作而陷入債務危機

2024年04月18日 15:37 最後更新:16:34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新聞發言人李明表示,沒有一個國家因與中國合作而陷入債務危機,也沒有任何一個合作夥伴認為中國製造了「債務陷阱」。

斯里蘭卡漢巴托塔港。 新華社圖片

斯里蘭卡漢巴托塔港。 新華社圖片

李明指出,中方始終高度重視發展中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始終本著平等協商、合作共贏原則,幫助緩解發展中國家債務負擔、促進可持續發展。沒有一個國家因與中國合作而陷入債務危機,也沒有任何一個合作夥伴認為中國製造了「債務陷阱」。

他表示,中方優惠貸款堅持受援國提出、受援國同意,堅持發展導向,有關專案均產生良好、長遠經濟效益,成為夥伴國重要的經濟增長動力。世界銀行研究報告指出,「一帶一路」等倡議的全面落實將使參與國間的貿易往來增加4.1%,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到2030年,將每年為全球創造1.6萬億美元收益。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 新華社圖片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 新華社圖片

李明說,散佈中國「債務陷阱」論的某些西方國家所主導的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才是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債權方和償債壓力源,應當為緩解債務負擔作出實質性貢獻。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