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漢商開「海上絲路」 鄭和拓西洋貿易

一帶一路

漢商開「海上絲路」 鄭和拓西洋貿易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

漢商開「海上絲路」 鄭和拓西洋貿易

2016年05月14日 08:28

漢朝張騫出使西域後,打開了中西文明交流的大門,當時連接中國、中亞、西亞至歐洲的路上貿易通道被稱為「絲綢之路」。當時的中國商人還走海路與西方貿易,開啟了歷史上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的絲綢除通過橫貫大陸的陸上交通線大量輸往中亞、西亞、和歐洲,亦通過海上交通線源源不斷地銷往外國,「海上絲綢之路」起初只是一條普通的海上航道。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自從德意志帝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將中西貿易的路上通道稱為「絲綢之路」(Seidenstraße 及 Seidenstraßen)後,其他學者便加以引申,將海上通道稱為「海上絲綢之路」。後來由於中國的陶瓷器具聞名天下,而名貴瓷器又多用海運方式送至外國,所以「海上絲綢之路」又被稱為「陶瓷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線,始於漢武帝時期,從中國出發西行,遠至印度洋。《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武帝派遣的使者和應募的商人出海貿易,五個月後到達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即今越南南部),足跡遍及東南亞諸國,隨後行至如今緬甸一帶,再登船向西航行至印度洋,經兩個多月抵達黃支國(即今印度東南海岸)。

此後歷朝歷代,中外海上貿易繁忙興盛,但這段航道卻未有太大改變,直至明朝鄭和七下西洋,才將「海上絲綢之路」延伸至西亞、非洲。元朝在馬可孛羅回意大利後,為西方人揭開了東方神秘國度的面紗,繁華富裕的中國成為西方人嚮往的聖地。同一時期,西方亦正處於大航海時代,西班牙、葡萄牙等海上強國都希望通過海路,加強與中國的貿易來往。

東印度公司圖片 (網上圖片)

東印度公司圖片 (網上圖片)

明朝鄭和下西洋便打通了中西文明交流的海上通道。他的船隊七次縱橫往返於南海、印度洋之間,航程10萬餘里,利用強大的船隊力量剿滅海盜,保障航道的安全和暢通,將中國絲綢之路上的大規模航海推向顛峰鼎盛,亦讓這條原本普通的海上貿易通道,變成如今的經濟、軍事戰略要道。




絲路拾遺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無國家因與華合作而陷入債務危機

2024年04月18日 15:37 最後更新:04月21日 09:58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新聞發言人李明表示,沒有一個國家因與中國合作而陷入債務危機,也沒有任何一個合作夥伴認為中國製造了「債務陷阱」。

斯里蘭卡漢巴托塔港。 新華社圖片

斯里蘭卡漢巴托塔港。 新華社圖片

李明指出,中方始終高度重視發展中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始終本著平等協商、合作共贏原則,幫助緩解發展中國家債務負擔、促進可持續發展。沒有一個國家因與中國合作而陷入債務危機,也沒有任何一個合作夥伴認為中國製造了「債務陷阱」。

他表示,中方優惠貸款堅持受援國提出、受援國同意,堅持發展導向,有關專案均產生良好、長遠經濟效益,成為夥伴國重要的經濟增長動力。世界銀行研究報告指出,「一帶一路」等倡議的全面落實將使參與國間的貿易往來增加4.1%,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到2030年,將每年為全球創造1.6萬億美元收益。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 新華社圖片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 新華社圖片

李明說,散佈中國「債務陷阱」論的某些西方國家所主導的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才是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債權方和償債壓力源,應當為緩解債務負擔作出實質性貢獻。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