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1884年為聲援中法戰爭 華工曾計劃炸毀在港法國軍艦

歷史長河

1884年為聲援中法戰爭 華工曾計劃炸毀在港法國軍艦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1884年為聲援中法戰爭 華工曾計劃炸毀在港法國軍艦

2022年11月03日 10:00 最後更新:14:57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間,滿清政府為保護越南而不惜與法國一戰。香港雖然不屬於戰場,卻因地理之便成為法軍的補給站。當時距離1842年《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不過42年、1860年《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不過24年,英國對華人採用高壓統治,華人生活艱苦,愛國情緒高漲,加上清室名臣張之洞的號召,華人仍以罷工等行動支援清室。

法軍突襲馬尾造船廠漫畫 (網上圖片)

法軍突襲馬尾造船廠漫畫 (網上圖片)

時間回到1884年,法軍於8月突襲福建省福州市馬尾港,南洋水師損失慘重,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9月初,在馬尾海戰中受傷的法國戰艦拉加利桑尼亞號(La Galissonniere)駛進香港紅磡黃埔船塢,這實有違中立原則。作為對比,李鴻章早於1881年訂購定遠號及鎮遠號兩艘鐵甲艦,雖已幾近完工,但受中法戰爭影響,德國需保持中立,所以在戰爭結束後才付運中國,未能在戰時為清軍補充戰力。

更多相片
法軍突襲馬尾造船廠漫畫 (網上圖片)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間,滿清政府為保護越南而不惜與法國一戰。香港雖然不屬於戰場,卻因地理之便成為法軍的補給站。當時距離1842年《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不過42年、1860年《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不過24年,英國對華人採用高壓統治,華人生活艱苦,愛國情緒高漲,加上清室名臣張之洞的號召,華人仍以罷工等行動支援清室。

刊於香港報章的《諭港澳華民示》(網上圖片)

時間回到1884年,法軍於8月突襲福建省福州市馬尾港,南洋水師損失慘重,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9月初,在馬尾海戰中受傷的法國戰艦拉加利桑尼亞號(La Galissonniere)駛進香港紅磡黃埔船塢,這實有違中立原則。作為對比,李鴻章早於1881年訂購定遠號及鎮遠號兩艘鐵甲艦,雖已幾近完工,但受中法戰爭影響,德國需保持中立,所以在戰爭結束後才付運中國,未能在戰時為清軍補充戰力。

法軍「拉加利尼亞爾號」(La Galissonnière)是一艘木殼鐵甲軍艦,排水量達4,654噸,擁有6門240mm主炮及4門120mm副炮。(網上圖片)

針對港英殖民政府允許法國戰艦到港維修的做法,廣東當局向港英提出嚴正抗議,那怕港英政府是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在9月5日、15日兩次發佈公告,號召香港華人拒為法國侵略者服務。由於中法戰爭與南洋艦隊有關,時任兩廣總督張之洞(1837-1909)呼籲兩廣及海外華僑攔截法國戰艦,毀壞戰艦的機器,焚燒火藥庫,偵探法軍計謀動向。

1890年代紅磡黃埔船塢一號旱塢的「HMS Powerful」號 (圖片來源︰香港海事博物館)

雖然法國軍艦得以保存,但不得不轉到日本維修,費時失事。另外,華人的支援行動並未停止。9月22日,接駁艇戶拒絕為法國商船運載貨物,結果港府拘捕了11名駁艇工人,判處其中8人每人罰款五元。9月30日,接駁艇戶發起罷工,把抵制法艦行動擴大至其他國籍船隻,並拒絕接載客人,令港口幾乎停頓。翌日,抵制行動擴大至岸上其他行業。本港歷史學家兼香港地方志中心編審委員會召集人劉智鵬表示,這可說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大罷工。

早年在香港海旁服務的轎夫及車夫 (網上圖片)

時任署理港督馬殊(William Marsh,1827-?)害怕場面失控,決定派兵到西區以武力平息騷動。大軍由皇后大道中開進時,群眾迅速四散。西區騷動後,西營盤一帶店鋪全部閉門關戶,實行罷市。下午,西區街上貼滿傳單,鼓動市民同心協力堅持鬥爭,抗議港英巡警拘捕群眾,並警告如不將被捕者免刑釋放,全港華人將再次掀起騷動。

刊於香港報章的《諭港澳華民示》(網上圖片)

刊於香港報章的《諭港澳華民示》(網上圖片)

針對港英殖民政府允許法國戰艦到港維修的做法,廣東當局向港英提出嚴正抗議,那怕港英政府是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在9月5日、15日兩次發佈公告,號召香港華人拒為法國侵略者服務。由於中法戰爭與南洋艦隊有關,時任兩廣總督張之洞(1837-1909)呼籲兩廣及海外華僑攔截法國戰艦,毀壞戰艦的機器,焚燒火藥庫,偵探法軍計謀動向。

關於該段歷史,香港地方志中心在其《香港志‧總述大事記》也有以時序的方式作出紀錄︰「9月11日,紅磡黃埔船塢華工拒絕協助維修抵港休整的法國軍艦「拉加利尼亞爾號」(La Galissonnière),並展開罷工行動,抗議法國軍艦在中法戰爭中侵犯台灣。9月17日,四家香港中文報章刊登兩廣總督張之洞的文告〈諭港澳華民示〉,稱法軍以厚利誘使香港、澳門的華人登上其兵艦做工、服役,實則是騙其投入中法戰爭的最前線,呼籲兵艦上的華人暗中起事。9月18日,有華工企圖炸毀停泊於紅磡船塢內的法國軍艦,被法國士兵發現,由香港警員制止。」

法軍「拉加利尼亞爾號」(La Galissonnière)是一艘木殼鐵甲軍艦,排水量達4,654噸,擁有6門240mm主炮及4門120mm副炮。(網上圖片)

法軍「拉加利尼亞爾號」(La Galissonnière)是一艘木殼鐵甲軍艦,排水量達4,654噸,擁有6門240mm主炮及4門120mm副炮。(網上圖片)

雖然法國軍艦得以保存,但不得不轉到日本維修,費時失事。另外,華人的支援行動並未停止。9月22日,接駁艇戶拒絕為法國商船運載貨物,結果港府拘捕了11名駁艇工人,判處其中8人每人罰款五元。9月30日,接駁艇戶發起罷工,把抵制法艦行動擴大至其他國籍船隻,並拒絕接載客人,令港口幾乎停頓。翌日,抵制行動擴大至岸上其他行業。本港歷史學家兼香港地方志中心編審委員會召集人劉智鵬表示,這可說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大罷工。

對於這次罷工,港英起初採取高壓手段,拘捕罷工領袖。10月3日,罷工群眾在堅尼地城海旁聲討復工艇戶,警察到掘斷山街(今荷李活道)一帶驅散時被擲石塊。隨後警方派出武裝巡警到場鎮壓,與群眾發生毆鬥,其中印藉騎警持劍驅散群眾,當場打死一人華人,打傷數人,約30人被捕,其中6人為兒童。港府同日審判被捕者,其中六人被判苦役一年。

1890年代紅磡黃埔船塢一號旱塢的「HMS Powerful」號 (圖片來源︰香港海事博物館)

1890年代紅磡黃埔船塢一號旱塢的「HMS Powerful」號 (圖片來源︰香港海事博物館)

時任署理港督馬殊(William Marsh,1827-?)害怕場面失控,決定派兵到西區以武力平息騷動。大軍由皇后大道中開進時,群眾迅速四散。西區騷動後,西營盤一帶店鋪全部閉門關戶,實行罷市。下午,西區街上貼滿傳單,鼓動市民同心協力堅持鬥爭,抗議港英巡警拘捕群眾,並警告如不將被捕者免刑釋放,全港華人將再次掀起騷動。

10日5日清晨,港島海旁貼滿告示,聲言多個行業已舉行會議,決議所有艇戶和苦力在當日早上復工,但抵制法國人的其他行動仍然持續。10月7日,三合會成員在九龍與船塢工人、運輸工人等以舞龍為名,直抵油麻地舉行示威遊行。港九兩地貼滿反法標語,部份標語抗議巡警拘捕市民,警告港英,要求將被捕者免刑釋放,否則再次行動起來,聲稱會讓外國人嘗試可怕的苦頭。

面對亂局,港府改行以華制華政策,要求東華醫院總理出面調停罷工,遭到工人拒絶。10月19日,港府頒布《1884年維持治安條例》,並實施至翌年4月1日。條例表示,凡是涉嫌危害殖民地治安與秩序的人,雖未經判罪,亦得予以拘捕和驅逐出境,又規定華人未得總登記官的准許,不得發表文告,並嚴禁華人攜帶或收藏軍火。

早年在香港海旁服務的轎夫及車夫 (網上圖片)

早年在香港海旁服務的轎夫及車夫 (網上圖片)

除了頒布《1884年維持治安條例》外,英方也嘗試與清政府達成妥協。由於中法戰爭持續,清政府也需要英方的支持,通過香港從國外輸入大批武器,所以並不想與港英的關係搞僵,甚至協助港英巡警在九龍防剿三合會。所以罷工歷時35天後最終結束。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三位出自佛山高明譚姓革命家 其中一人更享年106歲

2024年03月29日 10:00 最後更新:11:02

在近代中國革命史上,難得出現三位一同出自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的譚姓革命家。他們儘管出身不同,年齡也有差異,卻不約而同踏上革命之路,史稱「革命三譚」。三譚是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的統稱,在廣東省佛山市有紀念三人的「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位於高明區明城鎮明七路325-6。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 (網上圖片)

譚平山,1886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新元坊人。1909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58名黨員之一,是廣東黨團組織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也是中共三大中央委員、中共廣東區委書記、中共四大中央執行委員、中共五大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1924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譚平山銅像 (網上圖片)

譚平山銅像 (網上圖片)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曾擔任中共中央局駐國民黨中央黨團書記、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國民黨中常委、中央組織部部長、武漢國民政府農政部長等職。1926年代表中共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七次執委擴大會議,並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他也是八一南昌起義發起人和領導者之一。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譚平山在革命統一戰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解放戰爭初期他與何香凝、李濟深等在香港組建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並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後任副主席。1949年10月1日,譚平山隨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同時還是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56年4月2日,譚平山在北京病逝。

譚植棠 (網上圖片)

譚植棠 (網上圖片)

譚植棠,1893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濠基坊人。中國共產黨廣東黨組織的創建者和早期領導者之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一、二、三屆教員,第四屆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譚植棠因患肺癆,秘密返回家鄉養病,與黨組織失去聯繫。1944年底,前往東江抗日遊擊區,重回革命隊伍。1945年冬,經周恩來親自審理,以中共中央名義正式批准恢復黨籍。新中國成立後,譚植棠由中共華南分局派往肇慶擔任西江行政專署工商科科長兼貿易、糧食、百貨三大公司經理。1952年「三反」即「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中,譚植棠受到不公平待遇。同年6月,在廣州去世。1979年9月,獲組織平反。

譚天度在三人中享有「百歲革命家」之名,直到1999年5月才以106高齡在廣州病逝。(網上圖片)

譚天度在三人中享有「百歲革命家」之名,直到1999年5月才以106高齡在廣州病逝。(網上圖片)

譚天度,1893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青玉坊人。中共「一大」期間的黨員,曾參加過建黨、建軍、工運、農運、青運、統戰等許多重大的開創性工作。大革命時期,譚天度曾引導陳鐵軍等一大批優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還同周恩來、陳延年、彭湃、鄧中夏、蘇兆征等並肩作戰,參加了省港大罷工、八一南昌起義。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廣東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為省港兩地的統戰、僑務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百歲革命家」「世紀松」。1999年5月,在廣州病逝,享年106歲。

1920年10月20日,《廣東羣報》創刊,以陳獨秀為總編輯,譚平山編新聞,譚植棠編副刊。(網上圖片)

1920年10月20日,《廣東羣報》創刊,以陳獨秀為總編輯,譚平山編新聞,譚植棠編副刊。(網上圖片)

為了緬懷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三位革命人物,更好地讓後人學習「三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精神,高明市人民政府於1998年建立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展館包括了紀念館、文化廣場等在內,其占地總面積近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26平方米,是一座仿古建築,分兩層,下麵有回廊,廊柱鋪設精緻瓷片,簷頂以玻璃瓦鑲嵌,外觀典雅大方。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內三人的銅像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內三人的銅像 (網上圖片)

展館展陳面積810平方米,首層正中央擺放著譚平山、譚天度、譚植棠的半身玻璃鋼雕塑像。首層左邊是接待室,右邊展掛國家和省領導人以及史學家的題詞。二層是70多平方米的展廳,由100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幾十幅頗具代表性的文字資料組成,中央設有10多平方米的展臺,擺放相關文物和研究書刊。

譚平山故居 (網上圖片)

譚平山故居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於1997年12月被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佛山市愛國主義基地,2014年12月被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公佈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年6月被中共佛山市委組織部公佈為佛山市黨員教育基地。2013年12月被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公佈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0年10月被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公佈為廣東統一戰線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