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海陸豐革命根據地

歷史長河

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海陸豐革命根據地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海陸豐革命根據地

2022年11月14日 10:00

海陸豐革命根據地位於廣東省東部,舊屬惠州府,今屬廣東省汕尾市,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最早建立的縣級蘇維埃政權,被稱為「中國第一個蘇維埃」,包括海豐、陸豐兩縣和紫金、惠陽部分地區。在彭湃、周恩來、李運昌、楊嗣寧等人的領導下,海陸豐革命根據地不斷發展,自1927年至1933年共存在7年,發展至30多個縣級地區,建立並創造了輝煌成績,被銘記史冊。

1927年12月1日,慶祝海陸豐蘇維埃成立大會盛況。(網上圖片)

1927年12月1日,慶祝海陸豐蘇維埃成立大會盛況。(網上圖片)

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創建於1927年4月至1928年4月,中部蓮花山脈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餘座,南部多屬濱海平原地,面臨浩瀚的南海,海岸線長達370公里;西連惠州市;東接汕頭市,共有70餘萬人口。

更多相片
1927年12月1日,慶祝海陸豐蘇維埃成立大會盛況。(網上圖片)

海陸豐革命根據地位於廣東省東部,舊屬惠州府,今屬廣東省汕尾市,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最早建立的縣級蘇維埃政權,被稱為「中國第一個蘇維埃」,包括海豐、陸豐兩縣和紫金、惠陽部分地區。在彭湃、周恩來、李運昌、楊嗣寧等人的領導下,海陸豐革命根據地不斷發展,自1927年至1933年共存在7年,發展至30多個縣級地區,建立並創造了輝煌成績,被銘記史冊。

海陸豐革命烈士 (網上圖片)

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創建於1927年4月至1928年4月,中部蓮花山脈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0餘座,南部多屬濱海平原地,面臨浩瀚的南海,海岸線長達370公里;西連惠州市;東接汕頭市,共有70餘萬人口。

中國第一面黨旗和軍旗 (網上圖片)

廣州「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後,在中共海陸豐地委領導下,海豐、陸豐兩縣同時於1927年5月1日淩晨舉行起義,佔領縣城各機關,繳獲反動武裝槍械,宣佈成立縣臨時人民政府,舉行紀念「五一」群眾大會,揭開了海陸豐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序幕。這是黨領導的最早的一次軍事行動,標誌著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已進入初創階段。後來敵人反撲,因敵眾我寡,起義力量撤出了縣城。

紅宮原為建於明代的海豐學宮,到了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在這裡召開縣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成立海豐蘇維埃政府。(網上圖片)

為策應南昌起義軍南下,在海陸豐縣委的領導下,農軍於1927年9月8日佔領陸豐縣城,15日攻佔海豐,是為第二次起義。後來,在敵人進攻下,農軍主動撤出了海陸豐縣城。南昌起義軍失利後,彭湃返回海豐兼任東江特委書記,直接領導海陸豐人民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以策應黨在廣州舉行的武裝暴動。10月30日,工農紅軍第二師第四團和海豐公平區農軍首先在該區庵前村舉行暴動,捷報頻傳,並於11月初收復海豐縣城。第四團的另一個營和農軍於11月5日對陸豐縣城東海鎮發起進攻,將守城的保安隊20餘人擊潰,佔領了陸豐縣城。短短幾天內,紅軍和農軍便取得了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奪取了政權。海豐和陸豐先後於11月13日和18日召開工農兵代表大會,明確提出全民武裝的方針,宣告了海豐和陸豐工農兵蘇維埃革命政府的誕生,標誌著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正式形成。

《紅場會師》雕塑 (網上圖片)

在取得政權後,海陸豐革命根據地通過實行土地革命,鎮壓豪紳地主及反動勢力、肅清境內殘敵,創建和形成三級軍事體系,創建造槍廠和制彈廠,探索創建人民軍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等措施,不斷鞏固和發展海陸豐革命根據地。至1928年2月下旬,海豐、陸豐兩縣的蘇維埃區域人口達70餘萬人。1928年2月底,隨著李濟深與張發奎的混戰基本結束,李濟深把控的廣東政權趨於穩定,開始向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發起進攻。蘇維埃政府進行了殊死抵抗,但終因力量懸殊,而告失利。1928年10月,紅軍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分批通過香港等地撤離海陸豐。

五四運動爆發後,海陸豐等地的先進分子開始接觸並傳播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主張,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彭湃,他曾被毛澤東譽為「農民運動大王」。1922年,彭湃開始領導農民運動,與張媽安等於7月29日在自家「得趣書室」成立全國第一個農民協會——六人農會。到10月,成員發展到500餘人,成為全省第一個有領導、有組織、有章程的農會。到1923年l月海豐縣總農會成立時,已達10萬多人。同年6月,陸豐縣總農會成立,有約3.5萬人。1926年,海豐、陸豐的農會會員人數占全省總數的41%,農軍大隊約400人槍,到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時,海豐、陸豐共有黨員4000人,為建立和發展革命根據地積累了條件。1927年,海陸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爆發了三次武裝起義,對推動建立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具有重要意義。

海陸豐革命烈士 (網上圖片)

海陸豐革命烈士 (網上圖片)

廣州「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後,在中共海陸豐地委領導下,海豐、陸豐兩縣同時於1927年5月1日淩晨舉行起義,佔領縣城各機關,繳獲反動武裝槍械,宣佈成立縣臨時人民政府,舉行紀念「五一」群眾大會,揭開了海陸豐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序幕。這是黨領導的最早的一次軍事行動,標誌著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已進入初創階段。後來敵人反撲,因敵眾我寡,起義力量撤出了縣城。

中國第一面黨旗和軍旗 (網上圖片)

中國第一面黨旗和軍旗 (網上圖片)

為策應南昌起義軍南下,在海陸豐縣委的領導下,農軍於1927年9月8日佔領陸豐縣城,15日攻佔海豐,是為第二次起義。後來,在敵人進攻下,農軍主動撤出了海陸豐縣城。南昌起義軍失利後,彭湃返回海豐兼任東江特委書記,直接領導海陸豐人民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以策應黨在廣州舉行的武裝暴動。10月30日,工農紅軍第二師第四團和海豐公平區農軍首先在該區庵前村舉行暴動,捷報頻傳,並於11月初收復海豐縣城。第四團的另一個營和農軍於11月5日對陸豐縣城東海鎮發起進攻,將守城的保安隊20餘人擊潰,佔領了陸豐縣城。短短幾天內,紅軍和農軍便取得了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奪取了政權。海豐和陸豐先後於11月13日和18日召開工農兵代表大會,明確提出全民武裝的方針,宣告了海豐和陸豐工農兵蘇維埃革命政府的誕生,標誌著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正式形成。

紅宮原為建於明代的海豐學宮,到了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在這裡召開縣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成立海豐蘇維埃政府。(網上圖片)

紅宮原為建於明代的海豐學宮,到了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在這裡召開縣工農兵蘇維埃代表大會,成立海豐蘇維埃政府。(網上圖片)

在取得政權後,海陸豐革命根據地通過實行土地革命,鎮壓豪紳地主及反動勢力、肅清境內殘敵,創建和形成三級軍事體系,創建造槍廠和制彈廠,探索創建人民軍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等措施,不斷鞏固和發展海陸豐革命根據地。至1928年2月下旬,海豐、陸豐兩縣的蘇維埃區域人口達70餘萬人。1928年2月底,隨著李濟深與張發奎的混戰基本結束,李濟深把控的廣東政權趨於穩定,開始向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發起進攻。蘇維埃政府進行了殊死抵抗,但終因力量懸殊,而告失利。1928年10月,紅軍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分批通過香港等地撤離海陸豐。

《紅場會師》雕塑 (網上圖片)

《紅場會師》雕塑 (網上圖片)

1929年9月,在中共廣東省委的指示下,海陸紫特委重新組建紅軍,成立了紅軍第六軍第十七師第四十九團,彭桂任團長,黃強任政委。該團開展遊擊戰爭,開闢了惠陽、紫金、海豐、陸豐四縣邊區根據地。到1929年冬,海豐、陸豐兩縣蘇維埃政府恢復活動。1930年4月,海豐、陸豐兩縣蘇維埃轄區人口達30餘萬人,海陸豐人民迎來了第二個革命高潮。1930年冬,設海陸紫縣蘇維埃政府,初期駐碣石溪。1932年春末,國民黨反動軍閥張瑞貴師及張達師一部進入海陸豐,瘋狂「清剿」「進剿」「屯剿」。4月15日,海陸紫縣蘇維埃政府主席林潭吉在苦竹園被叛徒殺害。主席團成員率領機關重返碣石溪。11月29日,500多名敵軍在碣石溪長坑尾悶兜山上,將機關人員及武裝人員團團圍住,188名壯士全部犧牲。

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使海陸豐一時成為了中國革命的熱土。徐向前元帥曾撰文《奔向海陸豐》,回憶這段往事。撫今追昔,我們仍然為發生在這片革命熱土上的故事所感染和激動。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