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民乃邦主 廣東四大農民運動領袖之一周其鑒

歷史長河

民乃邦主 廣東四大農民運動領袖之一周其鑒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民乃邦主 廣東四大農民運動領袖之一周其鑒

2022年11月16日 10:00

周其鑒,曾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及區委農委委員、廣東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常委、廣東農軍副指揮。1927年參加中共領導的「三大起義」中的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是農民武裝運動的先驅。廣州起義失敗後,周其鑒轉移到清遠繼續堅持革命鬥爭,後不幸被捕,被反動派秘密殺害,終年35歲。

周其鑒 (網上圖片)

周其鑒 (網上圖片)

周其鑒自幼家境貧苦,一直從事體力勞動,父親是一名私塾老師,母親是一位勤勞樸實的農家婦女,家有兄弟姐妹共9人,直至18歲才進入廣甯縣文治學堂讀書。周其鑒一生最大的轉捩點,是考入廣東省立甲種工業學校。在這裡,他開始接觸新思想、新文化,結識了與他志同道合的阮嘯仙、劉爾崧、張善銘等進步同學。在五四運動期間,他發動學生罷課聲援北京學生運動,並積極開展抵制日貨的宣傳工作。

更多相片
周其鑒 (網上圖片)

周其鑒,曾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及區委農委委員、廣東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常委、廣東農軍副指揮。1927年參加中共領導的「三大起義」中的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是農民武裝運動的先驅。廣州起義失敗後,周其鑒轉移到清遠繼續堅持革命鬥爭,後不幸被捕,被反動派秘密殺害,終年35歲。

周其鑒撰寫的《棉業與中國》 (網上圖片)

周其鑒自幼家境貧苦,一直從事體力勞動,父親是一名私塾老師,母親是一位勤勞樸實的農家婦女,家有兄弟姐妹共9人,直至18歲才進入廣甯縣文治學堂讀書。周其鑒一生最大的轉捩點,是考入廣東省立甲種工業學校。在這裡,他開始接觸新思想、新文化,結識了與他志同道合的阮嘯仙、劉爾崧、張善銘等進步同學。在五四運動期間,他發動學生罷課聲援北京學生運動,並積極開展抵制日貨的宣傳工作。

周其鑒以發起人身份最早成立中共黨支部 (網上圖片)

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周其鑒更加成熟,更加積極探索救國救民之路。他在鬥爭中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廣東黨組織建立後,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廣東早期黨員之一。 周其鑒是廣東四大農民運動領袖之一。1924年,周其鑒以中央農民部特派員的身份,與羅國傑、胡超等到廣甯開展農民運動,建立了廣寧農會辦事處。經過發動,踴躍簽名加入農會達3000家。 廣甯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引起了地主劣紳的極大恐慌。6月10日,他們勾結民團,搗毀江屯、潭布農會,搶走了農會名冊。周其鑒聞悉,立即將此事報告中央農民部和省政府,並發出通電,詳述風潮始末,要求通緝禍首,賠償損失。15日,周其鑒又發出敬告廣甯農會會員的宣言,希望大家聯合起來,共同反對地主劣紳,並派人到縣內各地分派傳單和通電,廣大農民加入農會的熱情得到初步恢復。

周其鑒故居 (網上圖片)

周其鑒為了發動和組織農民,經常扮作外出耕種或走訪親友的農民、沿村叫賣的小販、捕魚捉蛙的貧困者,深入平原耳鎮、山村僻壤,利用年期演講和入戶個別談心等方式,揭露地主壓榨農民的罪行,宣傳組織起來、武裝起來謀求翻身解放的道理。他與貧苦農民兄弟促膝談心,同吃番薯度日,共住茅屋過夜。地主豪紳對他恨之入骨,懸賞千元白銀多次雇凶要殺害周其鑒。周其鑒堅定地表示:「田主們縱使殺了一個周其鑒,也殺不盡千千萬萬個周其鑒!」10月10日,廣甯縣農民協會成立大會召開,周其鑒主持大會。19個區會,57個分會,會員萬餘家,推動了廣甯農民運動的不斷發展。

故居內部的展覽 (網上圖片)

1926年1月初,高要縣地主豪紳武裝反抗農民運動,殺害農會會員和農軍,劫掠農民財物,製造了震驚全省的「高要慘案」。為了懲罰地主豪紳,保護廣大農民群眾,周其鑒率領400多名廣甯農軍、葉挺率領獨立團周土第營(隨即增加一營)立即趕到高要,進行軍事和政治鬥爭。3月初,地主豪紳又糾集地方民團、土匪、大刀會成員5000餘人,圍攻高要縣伍村農會。

周其鑒紀念中學 (網上圖片)

葉挺、周其鑒指揮早有戒備的獨立團和農軍官兵,奮起抵抗。獨立團組織衝鋒隊,沖散敵人前鋒。獨立團和農軍大隊伍隨即跟進,擊敗來勢洶洶之敵,乘勝追擊直搗地主民團巢穴羅建村,血戰竟日,火攻至晚,斃敵150多人,傷敵無數,餘敵狼狽逃竄;拿獲禍首4人,罰款2000多元,其他地主豪紳懾於獨立團和農軍威力,被迫交出賠款5萬多元,槍300餘支。

周其鑒撰寫的《棉業與中國》 (網上圖片)

周其鑒撰寫的《棉業與中國》 (網上圖片)

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周其鑒更加成熟,更加積極探索救國救民之路。他在鬥爭中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廣東黨組織建立後,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廣東早期黨員之一。 周其鑒是廣東四大農民運動領袖之一。1924年,周其鑒以中央農民部特派員的身份,與羅國傑、胡超等到廣甯開展農民運動,建立了廣寧農會辦事處。經過發動,踴躍簽名加入農會達3000家。 廣甯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引起了地主劣紳的極大恐慌。6月10日,他們勾結民團,搗毀江屯、潭布農會,搶走了農會名冊。周其鑒聞悉,立即將此事報告中央農民部和省政府,並發出通電,詳述風潮始末,要求通緝禍首,賠償損失。15日,周其鑒又發出敬告廣甯農會會員的宣言,希望大家聯合起來,共同反對地主劣紳,並派人到縣內各地分派傳單和通電,廣大農民加入農會的熱情得到初步恢復。

周其鑒以發起人身份最早成立中共黨支部 (網上圖片)

周其鑒以發起人身份最早成立中共黨支部 (網上圖片)

周其鑒為了發動和組織農民,經常扮作外出耕種或走訪親友的農民、沿村叫賣的小販、捕魚捉蛙的貧困者,深入平原耳鎮、山村僻壤,利用年期演講和入戶個別談心等方式,揭露地主壓榨農民的罪行,宣傳組織起來、武裝起來謀求翻身解放的道理。他與貧苦農民兄弟促膝談心,同吃番薯度日,共住茅屋過夜。地主豪紳對他恨之入骨,懸賞千元白銀多次雇凶要殺害周其鑒。周其鑒堅定地表示:「田主們縱使殺了一個周其鑒,也殺不盡千千萬萬個周其鑒!」10月10日,廣甯縣農民協會成立大會召開,周其鑒主持大會。19個區會,57個分會,會員萬餘家,推動了廣甯農民運動的不斷發展。

周其鑒故居 (網上圖片)

周其鑒故居 (網上圖片)

1926年1月初,高要縣地主豪紳武裝反抗農民運動,殺害農會會員和農軍,劫掠農民財物,製造了震驚全省的「高要慘案」。為了懲罰地主豪紳,保護廣大農民群眾,周其鑒率領400多名廣甯農軍、葉挺率領獨立團周土第營(隨即增加一營)立即趕到高要,進行軍事和政治鬥爭。3月初,地主豪紳又糾集地方民團、土匪、大刀會成員5000餘人,圍攻高要縣伍村農會。

故居內部的展覽 (網上圖片)

故居內部的展覽 (網上圖片)

葉挺、周其鑒指揮早有戒備的獨立團和農軍官兵,奮起抵抗。獨立團組織衝鋒隊,沖散敵人前鋒。獨立團和農軍大隊伍隨即跟進,擊敗來勢洶洶之敵,乘勝追擊直搗地主民團巢穴羅建村,血戰竟日,火攻至晚,斃敵150多人,傷敵無數,餘敵狼狽逃竄;拿獲禍首4人,罰款2000多元,其他地主豪紳懾於獨立團和農軍威力,被迫交出賠款5萬多元,槍300餘支。

周其鑒紀念中學 (網上圖片)

周其鑒紀念中學 (網上圖片)

「高要慘案」的解決,沉重地打擊了地主豪紳的囂張氣焰,大漲了農軍的威風,促進了高要與附近各縣農民運動的大發展。周恩來曾讚譽道:「廣東農民運動掌握領導者是彭湃,在武裝運動上,開始領導是周其鑒同志。」廣甯人民在縣城高豎周其鑒巨型雕像,創辦「周其鑒紀念中學」,表達對周其鑒的無限景仰和深切懷念。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