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應用愈趨廣泛,連藝術界也以此能進行創作,惟卻引起爭議。香港浸會大學教授Peter AC Nelson及Roberto Alonso Trillo,聯同訪問音樂家和創意技術專家Marek Poliks於奧沙畫廊舉辦Machine Visions展覽,糅合虛擬現實、動畫、雕塑等元素,展出一系列由本地研發的新型創意人工智能工具所創作的作品。
香港浸會大學。資料圖片
據Peter AC Nelson介紹,Machine Visions源於浸大創造性智能實驗室一個為期兩年的合作項目,目的是探究人工智能工具主導的未來世界的「外貌」、「聲音」及「感覺」為何。觀眾可在展覽中欣賞人體動作、動畫及3D物件等一系列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藝術品。
以人工智能創作的3D樹。
是次展出的部分作品,是透過一款名為TreeGan的機器學習模型製成。它參考了中國文人畫、盆景手冊和德國浪漫主義風景畫等藝術史料,並經由一個包含26000組3D樹木模型的數據集訓練而成。是次展出的繪畫結合了兩種成象方式,透過運用「濕中濕」水墨技法迅速繪畫,再利用TreeGan機器學習系統生成數千組3D樹木模型,並分配到不同分層,再利用繪圖機器刻畫到各幅繪畫上。
香港浸會大學。資料圖片
近日一幅以人工智能創作的畫作贏得繪畫比賽,有人對此提出質疑。Peter認為,未來人工智能的應用 將會越來越廣泛,人工智能亦會改變藝術創作的方式。但他認為,人工智能只是一種方式,藝術創作最終仍要透過人類思考才能完成。
浸大教授Peter AC Nelson(右)及Robert Alonso Trillo呈現一系列以人工智能創作的作品。
中藝周四(5日)在香港會展舉辦「風雅之頌」—中藝65周年服裝大秀,展示旗下品牌「天工閣」聯乘其他中外品牌推出的非遺系列新品。
演繹六大非遺技藝
中藝旗下品牌「天工閣」聯同由中國服裝設計師最高獎項「金頂獎」獲得者曾鳳飛所創辦的品牌,以及與德國設計師凱瑟琳女士創辦的品牌Rechenberg,共同在服裝大秀的三個環節上演繹香雲紗、緙絲、花紐、漳緞、宋錦、蘇繡六大非遺技藝。並展示中藝旗下品牌「天工閣」的年度力作。
Rechenberg品牌的服裝使用了非遺香雲紗來製作。巴士的報記者攝
Rechenberg品牌的服裝使用了非遺香雲紗來製作。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雲紗喚起自然之美共鳴
打頭陣的「返璞」環節展示了Rechenberg品牌想要強調的非遺香雲紗原始美感和手工溫度,通過絲質的光陰變幻,喚起人們內心對自然之美的共鳴。
天工閣的服飾使用了緙絲、蘇繡等物料來製作。巴士的報記者攝
緙絲、花紐及蘇繡 結合傳統與現代
緊接下來的「天工」環節則呈現被譽為「織中之聖」的緙絲、花紐及四大名繡之一的蘇繡,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巧妙結合,展現經典與創新的碰撞。
天工閣的服飾使用了緙絲、蘇繡等物料來製作。巴士的報記者攝
宋錦漳鍛綻放獨特魅力
最後的「共生」環節展現了宋錦與漳鍛等來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工藝元素,象徵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多元共生,讓人們深刻感受到中國服飾文化的獨特魅力。
模特兒穿上由漳緞製作的旗袍。巴士的報記者攝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祥明、華潤隆地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中藝(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偉,以及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等多名政商界人士均有出席,共同見證這一重要的璀璨瞬間,中國非遺出海系列項目正式開啟。參與盛事的現場觀眾人數超過600人,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尚與文化交融的璀璨時刻。
華潤隆地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中藝(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偉。巴士的報記者攝
做好超級聯繫人角色 非遺出海開拓新征程
作為華潤隆地的重要成員,中藝積極全力推動品牌轉型升級,為中國非遺出海貢獻中藝力量。華潤隆地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中藝(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偉在揭幕禮致辭時表示,中藝自1959年成立以來,一直堅持以傳承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建立起中國文化與海外觀眾的溝通橋樑,「未來中藝將更積極地做好『超級聯繫人』角色,致力於搭建起文化交流的廣闊平台,推動更多的中國非遺走向世界舞台,讓更多的各界朋友近距離感受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增進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認同,為中國非遺出海開拓新的征程。」
左起:朱永紅、曾鳳飛、張偉、王祥明、麥美娟、古靜敏以及凱瑟琳。 巴士的報記者攝
中藝表示,是此盛典不僅標誌著中藝正式踏上品牌轉型新征途,更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融合現代設計理念,創造出獨具國際視野與文化底蘊的藝術精品,助力華夏特色風格的時尚品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