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孟嘗禁止濫捕珍珠 不消一年「合浦珠還」

史空穿梭

孟嘗禁止濫捕珍珠 不消一年「合浦珠還」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孟嘗禁止濫捕珍珠 不消一年「合浦珠還」

2022年11月23日 20:00

「合浦珠還」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南朝宋范曄所寫的《後漢書》,當中的《孟嘗傳》有言:「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商貨流通,稱為神明。」

東漢時期,合浦郡沿海一帶盛產珍珠。那裡的珍珠晶瑩凝重,圓潤多彩。不僅在國內商人間享有盛譽,甚至還吸引了很多洋商來此進行濂珠貿易。一時間,採珠活動在民間蔚然成風,因為這種色氣純正的「合浦珠」可以用來跟交趾郡換取糧食。

採珠收益之高自然助長了貪吏的慾望。他們為了撈到更多的油水,就乘機巧立名目來剝削珠民。珠民面對官吏們無窮無盡的慾望,也顧不上珠蚌的生長規律,一眛濫撈珠蚌,這導致珠蚌都遷移到交趾郡去。這樣一來,在合浦能捕到的珠蚌就變得越來越少。

合浦沿海的漁民向來都是以採珠為生,所以種植稻米之人少之有少。因此當他們的採珠量日溢減少時,也開始陷入慌亂之中。之前他們採珠多,收入高,所以花錢時總之大手大腳。現在沒了主要收入來源,漁民才驚覺自己根本沒有充足的餘糧熬過這個冬天,所以不少人因此而餓死。

漢順帝劉保得知這個情況後,便派了一個名叫孟嘗的人到合浦當太守。孟嘗到達合浦郡時也不禁為眼前荒涼的景色所震撼到,畢竟昔日的合浦郡總是人頭湧湧,熱鬧非凡。因此孟嘗不敢怠慢,馬上就着手調查箇中因由。調查明暸後,便馬上下令革除弊端。他不但廢除了之前貪官所設下的苛捐雜稅,更是規定漁民捕撈頻率。這樣一來,珠蚌資源就得以保護。在短短的一年間,珍珠的產量就恢復到原來的水平,而那些轉了行的珠民也開始重操舊業。 

舞台劇的「合浦珠還」。(網上圖片)

舞台劇的「合浦珠還」。(網上圖片)

百姓生活安定後,不僅紛紛到太守門前磕頭拜謝,更是把孟嘗奉為神明,認為他感動了上天,並用神力找回了合浦珠。雖然孟嘗的這場改革挽救了百姓的生計,卻斷了貪官們的財路。因此他在官場備受排擠,甚至最後落得稱病辭職的下場。當地百姓得知這個消息後都想讓孟嘗留下,有些人趕來攔路,有些人則抓住車把子不放。然而,孟嘗還是連夜出逃,回到家鄉過上隱居生活。

後來鄰縣有些百姓因為仰慕孟嘗的名聲,也特意遷來一同居住。(網上圖片)

後來鄰縣有些百姓因為仰慕孟嘗的名聲,也特意遷來一同居住。(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典故提煉出成語「合浦珠還」,並用來比喻物歸原主或人去而復歸。

往下看更多文章

楚共王狩獵失弓 「楚弓楚得」不氣憤

2024年04月19日 20:00

「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說苑》,在《至公》中有提及:「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病逝,其子熊審繼位,是為楚共王。基於父親一生戎馬稱霸中原的豐功偉績,楚共王即位後自然不敢怠倦。在料理完楚莊王的喪事後,楚共王馬上就收拾好心情,準備在政壇上大展拳腳。他一方面與齊國結盟,另一方面則繼績與晉國及其盟國打好關係。利用楚莊王的聲威,在短短兩年間,楚共王就與多國諸侯達成盟約,成功結下蜀之盟,讓楚國霸業達到鼎盛時期。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公元前589年,楚國與齊國結盟,在蜀(今山東泰安西)召周邊各諸候國會盟,史稱蜀之盟。由楚國領導的蜀之盟是春秋以來參與國最多的一次盟會,而秦國也參與了加盟。(網上圖片)

在政務之外的餘閒時間,楚共王最愛到郊外打獵騎射,所以在獵場可以經常看到他被侍衛圍繞、在快馬上執弓獵獸的身姿。由於喜愛狩獵,所以楚共王專門打造了一把弓。這把弓精美且結實,令楚莊王對它愛不釋手。要是哪天沒有對弓弦進行保養,楚莊王都會感到坐立難安。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弓囊與弓箭。(網上圖片)

有一天,他外出打獵。恰好面前出現了一隻獵物,楚莊王自然緊緊追趕。可就在越追越近,手往弓囊一探時,楚莊王卻發現他的愛弓不見了!隨行的從僕為好弓的丟失而感到可惜,一致認同地對楚共王說:「大王,讓我們回頭沿路把弓找回來吧!」沒想到,楚共王居然搖了搖頭拒絕道:「不必去尋找了!這弓丟在楚地,相信拾者也當是楚國人。既然同是楚國人,就沒有必要再去尋找它了。」隨從人員一聽,邊點頭、邊欽佩地說:「大王英明!」於是,他們繼續他們的打狩之旅,並沒有再去尋找弓弦。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元人狩獵。(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楚弓楚得」這個成語,意思是指自己雖有得失,但由於受益者是自家人,所以好處並沒有外流;含褒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