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十三行下的繁榮 鴉片戰爭前的廣州

歷史長河

十三行下的繁榮 鴉片戰爭前的廣州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十三行下的繁榮 鴉片戰爭前的廣州

2022年11月29日 10:00

讀近代中國歷史,常常提到清政府「閉關鎖國」,好像在鴉片戰爭前便跟外國商人沒有像樣的貿易一般。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英國人發動的鴉片戰爭也十分合理了。不過最近更多研究指出,其實在十三行下的廣州貿易曾經非常繁榮,外商也默認這一制度,直到1842年《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及五口通商後,外商才陸續轉到香港發展。

由布蘭斯通W. Bramston畫、占士‧懷爾特James Wyld (1812-1887)刻印及出版之1840年「廣州市及近郊地圖」。(資料圖片)

由布蘭斯通W. Bramston畫、占士‧懷爾特James Wyld (1812-1887)刻印及出版之1840年「廣州市及近郊地圖」。(資料圖片)

傳為喬治‧錢納利George Chinnery (1774-1852) 製之約1838年「廣州外商洋行前廣場」(資料圖片)

傳為喬治‧錢納利George Chinnery (1774-1852) 製之約1838年「廣州外商洋行前廣場」(資料圖片)

關於廣州十三行創立的時間, 據彭澤益《清代廣東洋行制度的起源》考證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也是粵海關開關的第二年。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關閉廣州以外的所有通商口岸,只留下廣州進行一口通商,至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為止。因此在這八十餘年間,廣州是全中國唯一準許與外商進行貿易的口岸。為免中國人與外商接觸,清政府在廣州城外西南方佔地五萬平方米設有商館區。外商只能在商貿季節逗留廣州,而每月初八、十八、廿八,方可在一名通事(翻譯)陪同下外出兜風,但每次不得超過十人,遊畢,必須返回商館,不得在外過夜。不過根據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來華人的紀錄,這些規章曾歷多次改動,事實上亦無人嚴格遵守,可見實際執行情況不如條文般嚴格。

更多相片
由布蘭斯通W. Bramston畫、占士‧懷爾特James Wyld (1812-1887)刻印及出版之1840年「廣州市及近郊地圖」。(資料圖片)

讀近代中國歷史,常常提到清政府「閉關鎖國」,好像在鴉片戰爭前便跟外國商人沒有像樣的貿易一般。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英國人發動的鴉片戰爭也十分合理了。不過最近更多研究指出,其實在十三行下的廣州貿易曾經非常繁榮,外商也默認這一制度,直到1842年《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及五口通商後,外商才陸續轉到香港發展。

傳為喬治‧錢納利George Chinnery (1774-1852) 製之約1838年「廣州外商洋行前廣場」(資料圖片)

傳為喬治‧錢納利George Chinnery (1774-1852) 製之約1838年「廣州外商洋行前廣場」(資料圖片)

佚名繪圖之約1839年「廣州靖遠街」(資料圖片)

關於廣州十三行創立的時間, 據彭澤益《清代廣東洋行制度的起源》考證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也是粵海關開關的第二年。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關閉廣州以外的所有通商口岸,只留下廣州進行一口通商,至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為止。因此在這八十餘年間,廣州是全中國唯一準許與外商進行貿易的口岸。為免中國人與外商接觸,清政府在廣州城外西南方佔地五萬平方米設有商館區。外商只能在商貿季節逗留廣州,而每月初八、十八、廿八,方可在一名通事(翻譯)陪同下外出兜風,但每次不得超過十人,遊畢,必須返回商館,不得在外過夜。不過根據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來華人的紀錄,這些規章曾歷多次改動,事實上亦無人嚴格遵守,可見實際執行情況不如條文般嚴格。

由巴化勒米‧拉偉涅Barthelemy Lauvergne(1805-1871)畫、比切博斯Bichebois(1801-1850)印製之約1840-1866年「十三行同文街一景」。(資料圖片)

十三行是十三家不同行商的統稱,分別為︰義和行、集義行(荷蘭館)、保和行(新英國館)、豐泰行、隆順行(舊英國館)、修和行(瑞典館)、孖鷹行(帝國館)、寶順行、廣源行(美國館)、東生行、舊公行(法國館)及呂宋行(西班牙館)。

商館區三條主要街道之示意圖 (資料圖片)

商館區三條主要街道之示意圖 (資料圖片)

佚名繪畫之約1825年「廣州餅店」。當時商館區內店舖大致採用這種格局。(資料圖片)

整個商館區由三條貫穿南北的商店街而成,自東至西依次為新荳欄街、靖遠街和同文街。據記載區內共有七十至一百間店,種類繁多,分布在橫街小巷之中,商店街道的兩頭均設有堅固的大門,到了晚上便會被鎖上。商館區附近的街道如十三行街、燈籠街和漿欄街亦有不少店舖。對於商館區的繁盛,當時外商曾說靖遠街的熱鬧可與英國倫敦的龐德街(Bond Street)可比。而且商館區售賣的中國製商品應有盡有,從瓷器、絲織品、銀器等等仿如博物館一般豐富。有外商更直言看到這新奇的商品,覺得自己像個小孩子,每一次被帶入一間巨大的玩具店,眼前每一件商品都充滿魔力!

廣場上的流動商販 (資料圖片)

商館區的街道建成於不同時間。如靖遠街是最早出現的大型商店街,也最為興旺,不少歐美商人都爭相前來採購商品運回自己國家出售或自用。至於同文街是後起之秀,在1822年商館區大火後興建,滿布售賣不同中國商品的店舖,具一定之規模。商館區內店舖的格局大致相同,小店整齊劃一排列於街道兩旁,而在廣州購物的一大特點是店舖的陳列風格,大量的商品來填滿一個小小的空間,予人震撼的感覺。

佚名繪圖之約1839年「廣州靖遠街」(資料圖片)

佚名繪圖之約1839年「廣州靖遠街」(資料圖片)

十三行是十三家不同行商的統稱,分別為︰義和行、集義行(荷蘭館)、保和行(新英國館)、豐泰行、隆順行(舊英國館)、修和行(瑞典館)、孖鷹行(帝國館)、寶順行、廣源行(美國館)、東生行、舊公行(法國館)及呂宋行(西班牙館)。

對了外商來說,對於商館區的了解會從臨近江濱碼頭前的廣場開始。據時人記載,廣場原來只是一條崎嶇小道,其後經過數次填江造地後,才發展成為寬闊的空地。為了一般中國人進出商館區,早期廣場四周設有欄柵。不過自從1822年商館區大火後,廣場變得開放,吸引了許多流動商販就地做些小生意,每隨一段距離便有一處攤檔,由賣熟食的,賣雜貨的、裁縫、到賣唱、雜耍,各適其適。當時的外商曾形容流動商販的繁盛是「過於嘈吵,聲浪擾人」,也由此可見雖然清政府有嚴令,但實際沒想像中嚴格,一般流動商販還是可以到商館區前的廣場擺賣,也就是今天常說的「地攤經濟」。

由巴化勒米‧拉偉涅Barthelemy Lauvergne(1805-1871)畫、比切博斯Bichebois(1801-1850)印製之約1840-1866年「十三行同文街一景」。(資料圖片)

由巴化勒米‧拉偉涅Barthelemy Lauvergne(1805-1871)畫、比切博斯Bichebois(1801-1850)印製之約1840-1866年「十三行同文街一景」。(資料圖片)

商館區三條主要街道之示意圖 (資料圖片)

商館區三條主要街道之示意圖 (資料圖片)

整個商館區由三條貫穿南北的商店街而成,自東至西依次為新荳欄街、靖遠街和同文街。據記載區內共有七十至一百間店,種類繁多,分布在橫街小巷之中,商店街道的兩頭均設有堅固的大門,到了晚上便會被鎖上。商館區附近的街道如十三行街、燈籠街和漿欄街亦有不少店舖。對於商館區的繁盛,當時外商曾說靖遠街的熱鬧可與英國倫敦的龐德街(Bond Street)可比。而且商館區售賣的中國製商品應有盡有,從瓷器、絲織品、銀器等等仿如博物館一般豐富。有外商更直言看到這新奇的商品,覺得自己像個小孩子,每一次被帶入一間巨大的玩具店,眼前每一件商品都充滿魔力!

佚名繪畫之約1825年「廣州餅店」。當時商館區內店舖大致採用這種格局。(資料圖片)

佚名繪畫之約1825年「廣州餅店」。當時商館區內店舖大致採用這種格局。(資料圖片)

商館區的街道建成於不同時間。如靖遠街是最早出現的大型商店街,也最為興旺,不少歐美商人都爭相前來採購商品運回自己國家出售或自用。至於同文街是後起之秀,在1822年商館區大火後興建,滿布售賣不同中國商品的店舖,具一定之規模。商館區內店舖的格局大致相同,小店整齊劃一排列於街道兩旁,而在廣州購物的一大特點是店舖的陳列風格,大量的商品來填滿一個小小的空間,予人震撼的感覺。

廣場上的流動商販 (資料圖片)

廣場上的流動商販 (資料圖片)

從當時外洋的描述來看。首先是清政府的限制沒想像中嚴格,尤其經過1822年商館區大火後,流動商販可到商館區前的廣場販賣,為外商提供更多選擇。另外是外洋在十三行時代也能夠購得所需中國商品,並且默認該運作規式。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