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見陽處父「華而不實」 寧贏中途告辭

史空穿梭

見陽處父「華而不實」 寧贏中途告辭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見陽處父「華而不實」 寧贏中途告辭

2022年11月28日 20:00

「華而不實」這個成語是出自於春秋左丘明所寫的《左傳》,在《文公五年》中有提及:「天為剛德,猶不乾時,況在人乎?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

在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陽處父有次受命出使到衛國去,而在回程的路上他路過寧邑,並在那選擇了一家客店過夜。客店的店主是一位姓贏的男子,他早在陽處父踏進客店之前就已經注意到他。待陽處父離開後,寧贏就轉過頭,悄悄咪咪跟妻子說:「你看到那個人了嗎?我見他相貌堂堂,舉止不凡,肯定是一位品德高尚之人!」妻子回想了一下陽處父的模樣,也點了點頭。得到妻子的認同後,寧贏像受到鼓舞一樣,滔滔不絕地說起來:「我早就想投奔一位能人賢士。可是這麼多少年來,哪怕我閱人無數都沒能找到一個合心意的。如今我看那個人儀表端莊,想必會讓我跟着他走!」

就如寧贏所想的那樣,陽處父聽過他的請求後,也點點頭同意了。寧贏帶着激動的心情向妻子道別,並與陽處父一起踏上征程。因為寧贏想更了解眼前的陽處父,所以一路上他都拼命地找話題,跟陽處父東拉西扯。可是隨着兩人越聊越久,寧贏似乎對陽處父有新的認識。他一邊走,一邊聽着陽處父說話,心裡想着:此人看似學識淵博,沒想到其所見沒有一處高明,實在是虛有其表!因此為了不再浪費時間,在他們剛走出寧邑縣境,寧贏就馬上找了個藉口向陽處父告辭。

  

寧贏的妻子正為丈夫的離別而傷心時,突然聽到店外一陣擾攘,掀簾一看,原來是寧贏回來!雖然她內心為丈夫的歸來感到高興,但她心中還是存有不少問題,所以當寧贏安頓好後,她便柔聲地問道:「你好不容易遇到這麼個人麼?怎樣又突然回來了?家裡的事你儘管放心好了!」聽到妻子的問題,寧贏擺擺手,搖了搖頭說:「一開始我見他一表人才,以為是值得信賴的人。沒想到我跟他交流一番後,才發現他胸無點墨,言論可憎。我怕跟他走不但學不到甚麼東西,甚至可能會遭受禍害,所以打消了原來的主意。」

後人據此引申出成語「華而不實」,原意是指花雖開得燦爛,卻不結果實;現在用來比喻中看不中用,即浮華於表的人與事。

往下看更多文章

始建於清光緒年間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

2024年04月19日 10:00

松齡圍位於廣東惠州龍門縣平陵街道山下村,距離圩鎮約3公里。松齡圍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為三堂四橫一禾坪一池塘的客家圍屋。該處在近代中國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曾為工農紅軍第四師休整地。由松齡圍、白芒坑黨小組農會婦救會成立遺址老屋祠堂、鏟頭坳伏擊戰遺址、白芒坑保衛戰遺址、洪亞仁茶店遺址組成現今的白芒坑革命遺址群,面積約3.5平方公里。

白芒坑革命舊址群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舊址群 (網上圖片)

1927年12月27日,由廣州起義餘部組建的工農紅軍第四師在師長葉鏞率領下,由龍門縣城轉戰白芒坑,在松齡圍休整了三天。洪亞仁茶店的老闆用茶水熱情招待了紅四師官兵。紅四師官兵在白芒坑期間與群眾的關係也十分密切。白芒坑有個「三眼泉」,是當地群眾取水飲用的地方。紅四師駐紮在白芒坑期間,擔心飲用水不夠群眾喝,便將「三眼泉」挖深、拓寬。後來,經過抗日隊伍、解放軍隊伍不斷的修建完善, 「三眼泉」成為頗具革命傳奇色彩的「紅軍井」。

白芒坑的紅軍紀念園 (網上圖片)

白芒坑的紅軍紀念園 (網上圖片)

1944年3月10日,洪月沖、洪月明、洪亞仁、洪木安及呂甫英等人以舞醒獅為名進行串聯活動,在白芒坑老屋祠堂成立了30多人的農會組織,洪月沖任會長,洪月明任副會長;同時成立了婦救會,劉運英任會長,朱石妹任副會長。6月25日,白芒坑民兵自衛隊洪進光、洪水安在茶店地段放哨時,在洪亞仁的協助下抓獲了1名為日軍探路的漢奸,當場查獲其隨身攜帶的日軍軍用地圖和指南針。白芒坑民兵自衛隊與平陵鄉聯防隊配合在鏟頭坳伏擊巡迴騷擾平陵地區的日軍,傷敵10多人,斃敵2人,繳獲槍支和彈藥若干。農會會長洪月沖為掩護部隊撤退受重傷犧牲。

紅四師在白芒坑休整時的徐向前住所 (網上圖片)

紅四師在白芒坑休整時的徐向前住所 (網上圖片)

1948年4月12日,國民黨軍保八團一個加強營和平陵吳伯梅聯防隊共500餘人從西、南、北三面圍了當時駐守平陵白芒坑村的博龍河人民解放軍部隊——飛龍隊。飛龍隊60多人在謝光、邵國良、林志的指揮下和白芒坑民兵的配合下奮起反擊,搶佔制高點,激戰一天,最終將敵擊潰。此戰擊斃國民黨軍8人,擊傷30多人,是一場以少勝多的保衛戰。

白芒坑村民捐獻出的革命時期的老物件 (網上圖片)

白芒坑村民捐獻出的革命時期的老物件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整體保存較為完整。工農紅軍第四師休整地遺址松齡圍,為三堂四橫一禾坪一池塘的客家圍屋。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坐東南向西北,總面闊55.15米,通進深26.4米,占地面積約1456平方米,有房屋80多間,結構形式為土坯磚瓦結構,是典型的客家三進式建築,目前保存較好,用於開放展覽。白芒坑黨小組農會婦救會遺址老屋祠堂,原為三堂三橫、土木結構的客家圍龍屋,前有池塘,後有群山,中間為洪氏祠堂,占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目前,舊址只剩下一個用鐵片臨時搭建的拜祭點,其他房屋都已坍塌。現在已經平整土地,重新開始種植作物。遺址前有村道橫穿而過,後種有30畝樟樹。鏟頭坳伏擊戰遺址,位於山坳,兩邊是高山密林,植被保存良好,前往遺址的沿途現已鋪設好水泥路。白芒坑保衛戰遺址,位於山林,林木茂盛。洪亞仁茶店是白芒坑村民洪陽明夫婦帶著兒子洪亞仁,在村口路邊開設的一個茶亭,方便過往客人歇腳、飲食。目前,洪亞仁茶店遺址已經納入龍門紅軍園建設,在距離原址20米處重建。重建後是是一間鋼筋混凝土水泥磚砂石結構的瓦房,牆體土黃色,琉璃瓦頂,位於龍門紅軍園入口右側,前有小廣場,側面是荷花塘,建築占地面積約46.6平方米。

芒派村村委後面的竹林曾是紅軍的運糧小道 (網上圖片)

芒派村村委後面的竹林曾是紅軍的運糧小道 (網上圖片)

白芒坑革命遺址群於2010年10月28日被龍門縣人民政府公佈為龍門縣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授予其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5年2月13日被惠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9月被中共惠州市委公佈為惠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8月被中共龍門縣委授予龍門縣黨員教育基地。2018年被惠州學院授予繼續教育培訓專案現場教學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