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馬克龍訪美呻《通脹削減法案》「咄咄逼人」 拜登:可以微調但不會道歉

博客文章

馬克龍訪美呻《通脹削減法案》「咄咄逼人」 拜登:可以微調但不會道歉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馬克龍訪美呻《通脹削減法案》「咄咄逼人」 拜登:可以微調但不會道歉

2022年12月02日 14:28 最後更新:14:48

11月30日,法國總統馬克龍開啟了對美國的國事訪問,這是馬克龍2017年上台以來第二次訪問美國,也是他在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首次訪美。但訪問首日行程剛剛開始,馬克龍就對拜登政府的《通脹削減法案》(IRA)提出了批評。

12月1日,馬克龍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聯合記者會。拜登回應了馬克龍早前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提出的批評抱怨,稱「美國不會為此而道歉」,他也不會道歉,不過美國可以對相關政策做出微調,他們無意讓歐洲付出代價。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1日評論稱,拜登口頭承諾「微調」政策意味著馬克龍從美國那裡獲得了「意外的勝利」。不過彭博社認為,鑒於民主黨已經丟掉眾議院,即便拜登想更改法案,恐怕共和黨也不會同意。

在此次國事訪問的主要活動開始之前,馬克龍11月30日受邀與美國國會議員和商界領袖共進午餐。他在隨後的講話中指責美國的工業補貼對法國商界而言過於「咄咄逼人」,可能在歐洲扼殺大量的工作崗位。

「這對我們(法國)的商界人士來說極其咄咄逼人。」馬克龍對美國議員和商界領袖說,法國希望被美國當成「一個受尊重的好朋友」,「我們不想成為美國傾銷商品的市場,因為我們也擁有和你們完全一樣的產品。」

他宣稱,法國的中產階級需要就業機會,而美國根據《通脹削減法案》支持自身產業的做法將扼殺歐洲的大量工作崗位,「你們可能解決了自己的問題,但這會給我們增加問題。」

馬克龍11月30日晚間在法國駐美大使館發表講話時重申了這一觀點。他表示,雖然他贊同拜登在《通脹削減法案》中的目標,但該法案將降低歐洲對企業投資的吸引力,對歐洲的產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馬克龍強調:「過去幾個月做出的選擇,尤其是《通脹削減法案》,是會讓西方分裂的選擇。我們需要協調並重新同步政策議程。」

當地時間12月1日上午,馬克龍與拜登舉行正式會晤,隨後召開聯合記者會。拜登在會上就馬克龍對於美國產業補貼政策的批評與抱怨做出回應。

馬克龍與拜登召開聯合記者會。AP圖片

馬克龍與拜登召開聯合記者會。AP圖片

拜登表示,「美國不會道歉」(makes no apology),他本人親自簽署了這則法案,也不會為此而道歉。不過,拜登接著說,該法案投入約3690億美元用於補貼美國新能源等環保產業,規模如此巨大,「顯然會出現一點小問題」,需要對它進行調整變化。

「我們可以做出一些微調(tweaks),從根本上讓歐洲國家更容易參與(補貼政策)或選擇獨立自主,」拜登表示,「我從來沒有打算排除掉那些過去與我們一直合作的人。我們將繼續在美國創造制造業的就業機會,但不會以犧牲歐洲為代價。」

馬克龍似乎對拜登的表態感到滿意,稱他們已就《通脹削減法案》問題進行了非常好的討論,同意重新調整雙方的方法和議程,並要求各自團隊密切協調合作,以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拜登舉行國宴款待法國總統馬克龍到訪。AP圖片

拜登舉行國宴款待法國總統馬克龍到訪。AP圖片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評論認為馬克龍此次訪美促使拜登做出讓步,是獲得了「意料之外的勝利」。不過評論也指出,這一讓步真正能落實多少仍有待觀察,不少歐盟官員都對此表示懷疑。

彭博社12月1日報道稱,盡管拜登提出要對該法案做出「微調」,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將如何修改,由於民主黨在中期選舉已經丟了眾議院,共和黨可能不太願意修改法案。

拜登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馬克龍。AP圖片

拜登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馬克龍。AP圖片

總價值達7500億美元的《通脹削減法案》又稱「氣候法案」,於今年8月簽署通過,是拜登政府的標誌性議程。其中約3690億美元將被用於為美國本土電動車等產業提供巨額補貼。

這項政策將美國進口電動車排除在補貼名單之外,而在美國本土生產的外資電動車可以獲得補貼,試圖大幅提高美國對電動汽車產業投資的吸引力。德國副總理哈貝克早前批評該政策等於是「從歐洲搜刮投資」。歐盟多國政府甚至威脅要補貼本國產業,對美國發動「貿易戰」。

馬克龍在訪美前也計劃就美方巨額補貼問題直面拜登,不過外界對本次訪問的成果並不看好。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月29日發文稱,美國和法國官員均預計,馬克龍訪美有助於加深兩國夥伴關係以應對「全球挑戰」,但很難取得任何重大成果。

普華永道法國經濟專家斯蒂芬妮·維萊斯(Stephanie Villers)指出,拜登政府不太可能顧及法國的利益而收回產業補貼政策,當前的問題在於歐洲是否有足夠的餘地來抵消美國政策影響,「我們可以在歐洲實施同樣的保護措施,但我們都知道這只會是一個雙輸的局面」。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法國德國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產能過剩」?分析:美國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

2024年04月18日 13:02 最後更新:13:18

美國財長耶倫16日再次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聲稱解決產能過剩和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有助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駐美使館對此予以駁斥。

「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有所增長,但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出,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內地觀察者網注意到,所謂「產能過剩」,是美國政客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耶倫近期無視經濟學常識,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受到多方駁斥。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耶倫本月4日至9日訪華,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8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雙方就發展中國家債務處理、世界銀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全球性挑戰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多邊渠道下就相關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廖岷表示,中美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介紹,所謂「平衡增長」,包括許多議題:各國如何平衡自身的供給和需求,如何平衡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利益,如何平衡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等。

「平衡增長」一詞同樣暗示了美國的兩面性。呂祥認為,美國既想要借中國市場發展自身,又要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和優勢產能的崛起,這種兩面性對華政策預計會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至於耶倫等美國政客近期炒作「產能過剩」,呂祥表示,此舉實質上是希望中國給美國留時間。同時,「這些話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以配合現任總統拜登的連任競選。

去年9月,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耶倫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

「經濟工作組」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金融工作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