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梁姑怕壞名聲「家喻戶曉」 折返火場卻葬身火海

史空穿梭

梁姑怕壞名聲「家喻戶曉」 折返火場卻葬身火海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梁姑怕壞名聲「家喻戶曉」 折返火場卻葬身火海

2022年12月06日 20:00 最後更新:11:26

「家喻戶曉」這個成語出自於漢代劉向所寫的《列女傳》,在《梁節姑姊》當中有言:「婦人曰:『梁國豈可戶告人曉也!被不義之名,何面目以見兄弟國人哉!吾欲復投吾子,為失母之恩,吾勢不可以生。』遂赴火而死。」

劉向編的這本《列女傳》主要是講述古代貞烈女子的故事,而當中有篇是關於一個梁姓女子。這位女子的姓名沒有被仔細地記錄下來,只知道人們都叫她梁姑。因為丈夫早逝,而自已並沒有改嫁的原因,梁姑跟自已兩個孩子都寄住在哥哥的家中。

有一天,哥哥和嫂嫂到田地種地去了,只剩下梁姑留在家,獨自照顧哥哥的兒子和她兩個孩子。當她在屋外的庭院洗衣服時,突然一絲燒焦味鑽到她的鼻孔去。她滿臉疑惑,便抬起頭來。沒想到,房子居然着火了!只見熊熊大火把天映得火紅火熱,而三個小孩也被這無情的烈火堵在屋子。

眼見情況危殆,她想也沒想地衝了進去,只為了趕急把人救出來。可是房子裡濃煙滾滾,別說要找人了,就連方向都難以識別。正當她急得焦頭爛額之時,她隱約在煙霧中看到一個朦朧的身影。她箭步向前,一手把人攬住,然後調頭就往門口那折返。然而,等她把孩子抱出來一看,才發現她救的是自己的兒子。

這時火勢越來越猛烈,灼熱的火焰似乎要把房子都吞噬了。要是她再跑回屋子裡,有可能會把自己的命都搭上去。可是,她一想到要是就這樣眼睜睜看着哥哥的孩子被困在火場,而自己孩子卻得救了,那麼家家戶戶都會知道她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了!因為不想愧對哥哥與嫂嫂,也不想被千夫所指,所以她冒着生命危險,再一次回到那已成火海的茅草屋裡去。可惜火光沖天,最後這位梁姑沒把孩子救出來,就連她自己也被無情的火舌吞沒。

「家喻戶曉」原作「戶告人曉」,也是表示一些人物、故事或者事件是每家每户都明白,即人人都知道的意思。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