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到大會堂音樂廳欣賞《孔子傳》歌劇,體會到孔子為了打破當時教育被貴族階級的專享的特權,廣設私學,到處遊歷講學,提倡有教無類及重視品德教育才可令社會健康地發展!

現今香港社會充滿著功利思想,令人關注學生德育的發展。在2018年,香港理工大學與和富社會企業合作開展「塑造品格・共創未來」大型研究計劃,並以中國內地、台灣、新加坡、英國、美國等地作比較,探討香港青少年的品德發展及相關教育和政策實施的狀況。

根據這個研究報告內之其他國家及地區比較,結果發現香港在「德育」方面的發展:較欠缺整體規劃、在配合社會需求而作出調整及「全人發展」的目標方面較為遜色,並且品德教育得不到家長、社會及傳媒重視,另外德育只融合在不同的學科內,缺少正式的品德課程等問題!

負責公開報告這項研究的理大協理副校長石丹理教授指出,在複雜及急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中,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及正向人生態度,都是香港社會刻不容緩的任務。

今天,我們面對香港林林種種的社會問題,例如公立醫院專科門診,病人的輪候時間漫長,政府除了要增加病床、手術室、改善公營醫院工作環境和工時長等的問題外,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更指出,公院輪候時間長主要因為醫生不足,他希望醫生尋回初心留下來 !這是社會大眾期望醫生要有高尚的醫德,拯救病痛脫離疾苦,這種個人品德、社會責任,需要從教育做起!

長遠來說,特區政府要把中小學的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這是我國千古以來的價值觀,我們不想社會製造唯利是圖的迷失國民!未來政府應該把品德教育獨立成科,並可以通過不同藝術的媒介如歌劇、動漫、錄像、電影、繪畫等,去廣泛推行品德教育,因為身教重於言教,由政府及教師帶頭認真推行品德課程,感染社會各階層,也促請媒體多報導及傳遞正向思維、品德教育,以活出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陶冶學生自我成長以適應社會變遷,那麼我們的社會才可望走向康莊大道!

《青評會》成員 - 陳雪儀博士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