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26歲男捱夜睇波面癱險中風 醫生揭8類人高危

生活事

26歲男捱夜睇波面癱險中風 醫生揭8類人高危
生活事

生活事

26歲男捱夜睇波面癱險中風 醫生揭8類人高危

2022年12月09日 17:00

捱夜追看世界盃賽事,也要小心身體。

近日武漢一名26歲男子連續一星期捱夜觀看球賽,翌日上班途中被冷風一吹,突然嘴角歪斜,眼睛亦無法正常閉合,求診後證實面癱。有醫生指出,中風共有9大徵狀,面癱屬其中之一。

更多相片
Getty示意圖

捱夜追看世界盃賽事,也要小心身體。

示意圖

突嘴歪眼斜揭患面癱

Getty示意圖

院方其後安排曹男接受針灸、生物電療和面部手法等治療,其症狀才有改善。醫生表示,冬季是面癱高峰期。他指出,除了長者,年輕人亦有機會患上面癱。他提醒大眾,要避免著涼,注意保暖;至於熬夜看球賽的球迷,則勿讓自己過度疲勞,平時多鍛煉身體,並注意均衡飲食。

資料圖片

以下為面癱的主要9大症狀:

設計圖片

同場加映:中風症狀+預防中風方法

資料圖片

保持均衡飲食進食低脂肪食物及減少進食含高鹽量的食物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突嘴歪眼斜揭患面癱

根據內地媒體報道,適逢舉辦世界盃賽事,該名曹姓男子連續一周捱夜觀賞賽事,直至看完美國對伊朗的比賽後,僅補眠2小時便上班。抵達公司後,曹男突然嘴巴歪斜、眼睛無法正常閉合及眨眼。起初他以為休息一下就沒事,惟症狀一直未有紓緩,遂前往醫院求診,結果證實患上面癱。

示意圖

示意圖

院方其後安排曹男接受針灸、生物電療和面部手法等治療,其症狀才有改善。醫生表示,冬季是面癱高峰期。他指出,除了長者,年輕人亦有機會患上面癱。他提醒大眾,要避免著涼,注意保暖;至於熬夜看球賽的球迷,則勿讓自己過度疲勞,平時多鍛煉身體,並注意均衡飲食。

面癱9大症狀

根據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資料,面癱又稱「貝爾氏麻痹」(Bell's Palsy),是指急性發病的顏面神經麻痹,當患者受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應異常,導致第七對顱神經(7th cranial nerve,CN VII)受損時,便有機會引起面癱。面癱通常會持續一段時間,無需治療即可痊癒。另外,中風、結節病(sarcoidosis)及因遭蜱蟲叮咬而引起的萊姆病(Lyme disease),亦有機會引起面癱。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以下為面癱的主要9大症狀:

1.臉頰下垂

2.說話、進食或飲水困難

3.流口水

4.眼乾

5.臉部或耳朵疼痛

6.頭痛

7.喪失味覺

8.耳鳴

9.對聲音變得敏感

由於中風、結節病及萊姆病亦有機會引起面癱,因此醫生可能會安排患者接受血液檢查、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EMG)、磁力共振掃描(MRI)及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等,以排除相關風險。

8類人易面癱

男女均有機會出現面癱,常見於15至60歲人士。以下為面癱8類高危人士:

1.懷孕

2.患有自體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3.糖尿病

4.有面癱家族史

5.受單純皰疹病毒感染(HSV,又稱唇瘩)

6.高血壓

7.受EBV病毒感染(Epstein-Barr virus,又稱單核白血球增多症)

8.受帶狀疱疹病毒感染(俗稱「生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同場加映:中風症狀+預防中風方法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顯示,「中風」是由於腦部血管阻塞或爆裂,令腦組織不能得到充足的養份和氧氣,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因而壞死,產生各種神經症狀。

中風9大症狀:

半身不遂

言語不清

嘴歪

眼斜

吞嚥困難

大小便失禁

感覺麻木

流口水

嚴重者可昏迷或死亡

預防中風方法

衞生署指,中風的主因是吸煙、血壓高和血管硬化,所以要預防中風的發生,就要注意日常的生活習慣,避免血管硬化的產生:

不吸煙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保持均衡飲食進食低脂肪食物及減少進食含高鹽量的食物

減少飲酒

定期做適量的運動

控制體重

爭取充足的休息,避免精神緊張

定期檢查身體,控制血壓的水平(最少兩年一次)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病患聲稱手術後醒來後被「鬼壓床」無法動彈,台灣麻醉科醫生揭背後原因係...

示意圖

示意圖

病患聲稱手術醒來後被「鬼壓床」動彈不得

在醫療實踐中,被全身麻醉後的病患在手術醒來時,偶爾會出現一種被稱為「鬼壓床」的狀態,病患在經歷這種狀態後,描述其過程是「吸不到氣、說不出話、張不開眼、動彈不得」。

台醫生解釋「鬼壓床」由肌肉鬆弛劑剩餘影響所致。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麻醉科的王逸萍醫生解釋說,在進行術前訪視時,經常會聽到病患分享「鬼壓床」這類經驗。她指出,這種症狀多由於肌肉鬆弛劑的剩餘影響所致。這類藥物在手術過程中使用,可以讓手術部位的肌肉得到適當放鬆及靜止,防止不自主的肌肉活動而干擾手術進行。然而,肌肉鬆弛劑的副作用可能會導致病患在甦醒後經歷呼吸困難和肌肉無力的情況,這種情況即是病患所指的「鬼壓床」。

示意圖

示意圖

利用肌肉張力監測儀器掌握病患肌力回復情況可減少麻醉副作用

為了減少這些副作用,除了醫生會在手術後給予病患肌肉鬆弛劑的回復劑外,現代醫學亦提供了肌肉張力監測儀器,以監控病患的肌力回復情況。這些監測儀器,例如非侵入性的攜帶型設備,能通過病患手部神經的電刺激,測量手指的肌力運動情況,幫助醫生評估病患肌肉張力的回復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應在術前和病患溝通以製訂最適合的麻醉計劃

王醫生強調,使用這些監測儀器不僅能在手術中幫助醫生監測病患肌力放鬆的程度,還有助於提高手術的順利性和安全性。此外,醫生在術前訪視中與病患進行討論及溝通,然後根據過去的麻醉經驗來定制一個最適合的麻醉計劃,這種預防性的措施可提高病患的麻醉安全性。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