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春瑩推特發文介紹中阿良好關係 引用阿拉伯古訓有深意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7日到訪沙特阿拉伯,出席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並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
12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引用各種數據和事實介紹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良好關係,還用中阿英三種語言引用了一條阿拉伯古訓——「知識,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

華春瑩在推特上先是連發了4張圖片,引用中東北非地區公共關係咨詢公司ASDA’A BCW進行的一項年度阿拉伯青年意見,介紹了中國在阿拉伯青年心目中的地位。
根據這份調查,有78%的阿拉伯青年認為中國是自己國家的伙伴,而中國在自己國家伙伴榜上排名榜首。此外,有82%的阿拉伯青年認為促進穩定比宣揚民主要好,另有64%的人認為民主在他們的地區不起作用。


隨後,華春瑩寫上一句阿拉伯古訓——「知識,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她表示:「中國和沙特阿拉伯人民之間的友好交流和相互欣賞可以追溯到多個世紀以前。先知穆罕默德1400年前的話如今仍然引起人們共鳴。」「知識,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名言,在中東許多地方流傳一千多年,其不僅反映了阿拉伯民族強烈的求知願望,也記錄了中國與阿拉伯世界源遠流長的友好交往歷史。
她借此介紹了中國和阿拉伯世界交流的淵源歷史,中國和阿拉伯世界的商人通過古代「絲綢之路」流通;明代航海家鄭和曾探訪過阿拉伯國家;中國瓷器上有阿拉伯文字......

中國和阿拉伯兩大文明世界,不僅在古代交流互通,在現代也迸發出了耀眼的火花。如今,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都擁護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體系;由國際法鞏固的國際秩序;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

商貿往來上,雙方的合作也是碩果累累。「中國幫助建造的麥加-麥地那高速鐵路是世界上第一條穿越沙漠的雙軌電氣化高速鐵路,載著穆斯林朝聖者和其他旅行者往返於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城市。」

中國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汽車貿易正在蓬勃發展。2021年,沙特成為了中國汽車出口的第二大貿易伙伴。2022年,中國的長安汽車成為了沙特市場第四大國外品牌。

在其他領域,中國和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也在進一步發展。例如,中國舉辦了第一屆和第二屆中東安全論壇,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去年提出實現中東安全穩定的五點倡議。另一方面,阿拉伯國家也積極參與中國舉辦的冬奧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並在新疆問題上反駁外界的謊言。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