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天然清潔劑亦含致敏物質? 專家籲小心選購並慎用

樂活道

天然清潔劑亦含致敏物質? 專家籲小心選購並慎用
樂活道

樂活道

天然清潔劑亦含致敏物質? 專家籲小心選購並慎用

2023年01月27日 17:00

「有機」、「天然」 標籤名不符實?

近年來「疫情持續反復」不少人在搞家居衞生時難免更着力。雖然大家都知道要支持環保,但強調不使用化學成分產品的清潔劑,是否真的可靠?

尤其自行製作,或市面有售,標榜「天然」、「有機」的環保酵素、清潔劑等,原來同樣可含致敏成分,而且於製作過程中,很易埋下「種菌炸彈」,恐防愈洗愈邋遢,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教授繆謙便呼籲消費者小心勿被誤導,以及慎用。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要先了解清潔劑去污原理

有機用品大行其道,清潔產品亦不例外,除取其對人體有害的風險較低外,有利於環保,更是大家都支持使用的一大原因。

近年,有很多有機清潔產品都強調不含化學成分,然而原來「有機」兩字大多只描述了部分事實,大家只要了解清楚去污原理,自然會明白此言非虚。

必含界面活性劑 難免具刺激性

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教授修謙指,一般而言,清潔劑的成分都會使用界面活性劑,以產生化學反應來去除污垢。

市面上的清潔劑都聲稱去污力強、溫和不傷肌膚,亦同時大都註明「成分天然」,但即使成分再天然,也要依靠界面活性劑產生化學反應,才能達到去污功效。

因此,消費者在選購時不應只着眼於「有機」或「天然」二字,應仔細閱成分表,看清當中有否致敏成分,才再小心選購。

缪教授續指,大家可以把界面活性劑想像為個首尾兩端特性的分子,一端喜歡水,另一端則喜歡油脂。

在清洗的過程親油端會把油污吸起抓住之後由親水端順着水流 ,一起把髒污除掉。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界面活性劑 應用範圍廣泛

缪教授提醒大家,界沐浴乳、洗髮水均含有面活性劑的使用範圍十分廣泛,當中,其實包括了大部分日常經常使用的清潔產品及日用品,與我們的生活可謂息息相關。

含界面活性劑清潔用品

地板清潔劑

廁浴清潔劑

洗髮水

沐浴乳

洗碗液

洗衣液

化妝品

厕浴清潔劑含有界面活性劑

沐浴乳、洗髮水均含有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 對皮膚具刺激性 

容易殘留皮膚表面導致過敏

缪教授指,界面活性劑可對皮膚產生刺激作用,使皮膚發紅、變乾。有研究指出,SLS等烷基硫酸鹽較容易殘留在人體的肌膚表面。

皮膚如長期對SLS等烷基硫酸鹽有高濃度接觸,會導致角質層被破壞,引致皮膚敏感等問題。

然而,消費者在購買清潔劑時,也不可單靠看貨品名稱所寫的「天然」、「有機」或「植物萃取物」等字眼,便以為一概防敏。

事實上清潔劑難免會使用界面活性劑,即使天然的原料(如椰子油)經過皂化反應變成界面活性劑後,也已經不再天然。故此,選購清潔產品前,應該看清原料成分標籤,查看當中是否含有界面活性成分。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如何辨識隱藏化學成分?

認清常見界面活性劑成分

最常見的界面活性劑包括脂肪酸鹽和烷基硫酸鹽(Sulfates),都是由人工合成得來。

脂肪酸鹽是甚麼?

脂肪酸鹽其實就是肥皂,是由天然油脂在驗性條件下發生良化反應得來的產物,其結構隨油脂原料而改變。

烷基硫酸鹽是甚麼?

烷基硫酸鹽包括:

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钠(Sodium LaurethSulfate, SLES)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Lauryl Sulfate,即SLS)

月桂醇聚继硫酸铵(Ammonium Laureth Sulfate,即ALES)

十二烷基硫酸铵Ammonium Laury Sulfate,即ALS)

烷基硫酸鹽的潔力、起泡能力和去脂能力都較強,故不少清潔劑都會使用這類化學物質,然而其致敏性亦相對地較高。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改選低致敏成分清潔劑

皮膚敏感的人士,建議可以選擇性質較溫和的界面活性劑產品,例如含「葡萄糖苷」(簡稱APG)的清潔劑,因其對皮膚的刺激度較低。

皮膚敏感人士要避免使用含高刺激性的清潔劑

含「葡萄糖昔」的清潔劑刺激度較低。

自製酵素 潔力難有保障

有別於正規酵素容易繁殖細菌

不少環保人士都推崇自製酵素清潔劑,不過缪教授表示,所謂「環保酵素」,其實主要成分是「發酵」作用後的「產物」,跟正規所指的酵素(Enzyme)是不一樣的。

酵素(Enzyme)是可以幫助食物的消化,以及令代謝過程順利進行,或加快反應速度的成分。

環保酵素於自製時採用的自然發酵方式),一旦在製作過程中稍有不慎發酵過程中便很易繁殖細
菌,甚至引致病菌產生。

至於符合標準的環保酵素,它們用來清潔的功效,其實與—般酒精的功能無大分別。

使用不合標準的環保酵素易愈洗愈邋遢

合標準的環保酵素功能類同酒精

自製環保酵素很易引致細菌滋生

台醫生分享「6大排空膀胱秘訣」,提醒尿液殘留或引起腎衰竭。

台灣泌尿科醫生普及「排空膀胱」知識

尿液殘留竟會引起腎衰竭?台灣知名泌尿科醫生高銘鴻近期在FB專頁發文普及關於「排空膀胱」的知識。他指出,在正常情況下,成人每次排尿量應在300至600毫升,大約是一個中型水瓶的容量。50歲以下的人排尿後膀胱內可能殘留約60毫升尿液,而年紀更大時,這一數字可能增至100毫升。

示意圖

示意圖

尿液殘留可能引起一系列健康問題

高銘鴻進一步指出,「排空膀胱」對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當人們感到需要排尿時,相關神經會向大腦發信號。如果尿液殘留在膀胱內未能完全排出,可能會造成尿液從膀胱逆流至腎臟,進而引發泌尿道感染或膀胱輸尿管逆流等問題,並在某些情況下導致腎功能衰竭。此外,尿液殘留可能會使膀胱過度拉伸或膀胱肌肉受損。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分享6大「排空膀胱」技巧

民眾應如何確保避免這些健康問題呢?高銘鴻分享了六大排空膀胱的技巧:

1. 不要憋尿

當感覺尿急時應盡快尋找廁所排尿,避免憋尿。

2. 上廁所不逗留

快速完成排尿,盡量避免在廁所逗留太久,長時間坐著會導致膀胱不完全排空。

3. 攝取足夠水分

適量飲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促進健康排尿。

4. 完全坐下解尿

民眾應避免懸空解尿,確保骨盆底肌肉得到放鬆。

5. 做骨盆底肌肉運動

日常可做諸如凱格爾運動,有助於提高膀胱控制能力,改善尿失禁。

6. 避免膀胱刺激物

盡量不飲用或少量飲用咖啡、茶、碳酸飲料、酒精等,以及避免柑橘類水果和某些香料,這些食物飲料可能會刺激膀胱。

示意圖

示意圖

醫生呼籲保持良好排尿習慣

最後,高銘鴻提醒大家,良好的排尿習慣和生活方式對預防泌尿系統問題至關重要,能有效提升膀胱健康並預防尿失禁等不適症狀的發生。他呼籲大家應重視這些生活習慣,並定期關注自己的膀胱健康,以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