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NASA:大小如貨車小行星掠地球 有記錄來最近距離

大視野

NASA:大小如貨車小行星掠地球 有記錄來最近距離
大視野

大視野

NASA:大小如貨車小行星掠地球 有記錄來最近距離

2023年01月27日 23:11 最後更新:23:37

美國太空總署(NASA)指出, 一顆大小有如一輛小型貨車的小行星,已於周五以約3600公里的距離掠過地球,是有紀錄以來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 

2023 BU小行星掠過地球的構想圖。網上圖片

2023 BU小行星掠過地球的構想圖。網上圖片

這顆名為「2023 BU」的小行星,在香港時間周五上午約八時二十七分,掠過南美洲南端上空,距離地球表面最近距離僅3600公里,甚至比許多在同步軌道的衛星更接近地球。 

更多相片
2023 BU小行星掠過地球的構想圖。網上圖片

美國太空總署(NASA)指出, 一顆大小有如一輛小型貨車的小行星,已於周五以約3600公里的距離掠過地球,是有紀錄以來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

2023 BU小行星 (箭咀示)1月24日的軌道。網上圖片

這顆名為「2023 BU」的小行星,在香港時間周五上午約八時二十七分,掠過南美洲南端上空,距離地球表面最近距離僅3600公里,甚至比許多在同步軌道的衛星更接近地球。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構想圖。網上圖片

NASA表示,2023 BU直徑約為3.5至8.5米,大小約如一輛小型貨車,即使撞擊地球也會在大氣層中解體,最多只會有一些較大的碎片成為隕石落到地表。

美國太空總署早前測試以衛星撞擊小行星,使其改變軌道以保護地球。NASA 

這顆史上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最初被業餘天文學家鮑里索夫(Gennadiy Borisov)在克里米亞的天文台發現,經全球多個天文台進行數十次觀測後,天文學家確定其軌道。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負責維護的「哨兵」撞擊風險評估系統迅速確認,該小行星將會掠過地球。

2023 BU小行星(紅色)掠過地球的軌道,比地球同步衛星(綠色)的軌道更接近地球。美聯社

雖然距離接近,但NASA表示,小行星沒有墜落地球的風險,反而因為地球的重力,將其繞行太陽一周的日數,由359日增加至425日。

2023 BU小行星 (箭咀示)1月24日的軌道。網上圖片

2023 BU小行星 (箭咀示)1月24日的軌道。網上圖片

NASA表示,2023 BU直徑約為3.5至8.5米,大小約如一輛小型貨車,即使撞擊地球也會在大氣層中解體,最多只會有一些較大的碎片成為隕石落到地表。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構想圖。網上圖片

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構想圖。網上圖片

這顆史上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最初被業餘天文學家鮑里索夫(Gennadiy Borisov)在克里米亞的天文台發現,經全球多個天文台進行數十次觀測後,天文學家確定其軌道。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負責維護的「哨兵」撞擊風險評估系統迅速確認,該小行星將會掠過地球。

美國太空總署早前測試以衛星撞擊小行星,使其改變軌道以保護地球。NASA 

美國太空總署早前測試以衛星撞擊小行星,使其改變軌道以保護地球。NASA 

雖然距離接近,但NASA表示,小行星沒有墜落地球的風險,反而因為地球的重力,將其繞行太陽一周的日數,由359日增加至425日。

2023 BU小行星(紅色)掠過地球的軌道,比地球同步衛星(綠色)的軌道更接近地球。美聯社

2023 BU小行星(紅色)掠過地球的軌道,比地球同步衛星(綠色)的軌道更接近地球。美聯社

往下看更多文章

佛州男子住所被太空垃圾砸破 NASA確認來自國際太空站

2024年04月20日 16:20 最後更新:18:15

美一名男子的住所上個月遭受了一件從天而降的物體的撞擊,導致屋頂被損毀,NASA證實碎片是來自國際太空站的垃圾。

佛州男子住所被太空垃圾砸破

事發於3月8日,佛羅里達州那不勒斯的居民奧特羅(Alejandro Otero)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指當天下午有物體砸破屋頂,穿過他家的兩層樓,差點擊中他的兒子。

太空觀測人員猜測:可能是國際太空站在2021年丟棄的託盤碎片

太空觀測人員表示,國際太空站在2021年曾丟棄一個承載舊電池的托盤,而這起事件的時間和地點與該托盤在大氣層燃燒的預測相當接近,很可能就是這個托盤的碎片。

太空總署分析碎片 確認來自飛行支援設備

太空總署從奧特羅手中取得掉落在他家中的碎片並進行分析後證實,碎片來自太空總署的飛行支援設備,是用來固定電池在貨物托盤上的支架。該碎片由鉻鎳鐵合金製成,重約1.6磅,高4吋,直徑1.6吋。

太空總署承諾調查 對近地軌道行為負責

太空總署承諾將調查碎片如何穿越大氣層卻未被完全燃燒的情況,並更新工程模型以應對此類事件。該署指出,他們將對近地軌道的行為負起責任,並在必須棄置太空硬體時盡可能降低風險,以保護地表上的民眾。

NASA圖片

NASA圖片

科技藝術網站《Ars Technica》報導稱,雖然這些電池屬於太空總署所有,但它們被安裝在由日本太空機構發射的托盤結構上,可能會使責任索賠問題變得複雜。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