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在港特務活動3段「秘史」23條立法「反間諜」有必要

博客文章

美在港特務活動3段「秘史」23條立法「反間諜」有必要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在港特務活動3段「秘史」23條立法「反間諜」有必要

2023年01月30日 19:57 最後更新:20:01

特首李家超春節前接受《商報》訪問,說已要求保安局草擬基本法23條的第二稿,重點之一是針對間諜活動的風險。政圈朋友同我講,這的確不能不防,美國特務在港搞顛覆破壞,幾十年未停過,他叫我細讀一本題為《冷戰與香港》的書,當中講述當年美國間諜在港活動的幾段「秘史」,好有戲劇性,須引為鑑。

《冷戰與香港》一書,細說在冷戰時期,美國特工在港搞顛覆破壞的多次秘密行動。

《冷戰與香港》一書,細說在冷戰時期,美國特工在港搞顛覆破壞的多次秘密行動。

該書由取得牛津史學博士的香港學者麥志坤撰寫,內容多基於官方檔案資料,可信性很高。該書細述50年代冷戰時期,美國情報部門在港的秘密行動,其中之一是破壞運送藥物到中國內地的一艘挪威貨輪,過程曲折。

在韓戰期間,內地有關方面包租了挪威貨輪「海后號」,運送醫療物資到中國,美國要求英國政府和港英當局採取行政手段,在貨輪停泊香港時,加以阻撓拖延,包括將醫療物資列為禁運清單,但英方不想挑釁北京,拒絕合作。

在這情況下,中央情報局的政策協調處遂決定單方面進行秘密破壞行動,當時中情局香港站站長高克斯已準備了炸藥,打算在港內把貨輪炸毀。其後該貨輪繞過香港而行,高克斯則與其他中情局特工乘搭國民黨海軍的砲艦,在公海把那貨輪攔截,船上的醫療物資始終沒法運到中國內地。

美國特工在港的另一項秘密活動,是於 1951年至1953年間,支持留在香港的一批「第三勢力」反共人士,當時華盛頓希望這股力量能聯同仍在內地的武裝分子,分散北京的注意力,間接協助美國在韓與中國軍隊作戰。負責執行這任務的,是中情局的政策協調處和遠東分部,他們除了招攬人員,還提供金錢和武器支援。

據該書所說,當時港英政治部也嚴密監視香港第三勢力的活動,對美國提供秘密資助亦知情,而英國政府並不想美國在港培植這股勢力,擔心會刺激北京強烈反應,危害香港穩定,對維持現狀不利。由於港英不合作,美國特工許多時是暗中行事。

除了搞顛覆與破壞,該書還披露,當年中情局曾要求港英政府讓它在港設立無綫電站,與在內地的反共武裝力量和特工聯繫。不過當時的總督葛量洪拒絕了這要求,理由是「香港情況微妙」,而倫敦方面也希望與北京建立緩和關係,所以中情局在港設無綫電站最後沒法成事。

美國「洩密者」史諾登當年逃亡來港,被美國特工追捕,大爆美國安部門入侵港府、大學、私人機構和政商人士的電腦。

美國「洩密者」史諾登當年逃亡來港,被美國特工追捕,大爆美國安部門入侵港府、大學、私人機構和政商人士的電腦。

由50年代至今,美國特工在港刺探情報和聯繫反對人士的任務一直沒停過,2013年6月「洩密者」斯諾登逃亡出國,匿藏香港,在港的美國特工便曾四出設法「追捕」他,只是未能成功。他當時接受《南華早報》專訪爆料說,美國國安部門一直有入侵中國內地和香港的電腦,包括大學、政府及私人機構、政商界人士等,藉此蒐集各種情報。

麥志坤的著作講述冷戰時期在港的「間諜戰」,到今日,冷戰還沒有完,間諜活動也必然繼續存在,且比當年更加複雜詭譎,超哥提出在23條中加上針對間諜的條文,實在很有必要。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李家超

往下看更多文章

英國大臣向「錢」看訪港吹和風 葉劉感政治氣候變 外國少談「國安」

2024年04月24日 22:11 最後更新:22:24

歌都有得唱,「變幻原是永衡」,政治都是一樣,話變就變,往往乍寒還暖,所以搞政治的人要摸清楚氣候變化。英國外相卡梅倫早前厲言猛轟23條立法,但外交部國務大臣卓雅敏今日抵港訪問,並會晤財經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卻顯得和顏悅色,又在駐港總領事官邸的宴會上,邀請行會召集人葉劉及成員湯家驊等歡聚,「紥晒馬」氣氛不再,皆因她此行主要目的,是加強英港金融中心合作,說到底,是為「錢」而來,對國安法及黎智英等火辣議題,自然輕輕帶過。

英國外交部國務大臣卓雅敏今天訪港,會晤財經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她此行吹出和風,多講商貿金融,少談火辣政治議題。圖為兩人去年在倫敦會面時攝。

英國外交部國務大臣卓雅敏今天訪港,會晤財經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她此行吹出和風,多講商貿金融,少談火辣政治議題。圖為兩人去年在倫敦會面時攝。

卓雅敏此行先訪問內地幾個城市,去過北京會晤外交部副部長鄧勵,而香港是最後一站。一說她今次是做先頭部隊,為外相卡梅倫稍後訪華做準備。政圈朋友指,卡梅倫直斥23條立法損害香港自由,破壞《中英聯合聲明》,只是為了選票「交戲」,英政府正面對經濟困局,不能不講現實,很想加強與中國及香港特區的商貿關係,而卓雅敏今次出訪,就是帶着這個目的。

其實卓雅敏並非首次會晤許正宇,去年4月許局長訪英,就與她見過面,傾談氣氛甚好,談的多是如何發展商貿金融關係,甚少觸及敏感政治議題。他當時還會晤了商業及貿易國務大臣莊敦文,以及財政部高官等,同樣只講「錢財事」。

那次訪英還有一段插曲,在英的「黃友」在許正宇離開時,走出馬路攔車抗議,卻被保安人員「挾」走,強力制止他們鬧事。

今次卓雅敏在港會晤許正宇,傾談主題亦與上一次差不多,基本上是吹暖風,但求和氣生財。在她出訪之前,英國「鷹派」組織「香港監察」向她開出一張清單,要求她會晤中國和香港特區高官時,應力促對方廢除23條立法和《香港國安法》,並且無條件釋放英國公民黎智英,同時點名制裁特首李家超。對卓雅敏而言,此行既為了開拓「財路」,對這張熱辣辣的清單,相信只會當耳邊風,姑且聽之。

葉劉向來對外國的政治風向摸得甚準,以她的觀察,外國政府、外商和外媒對23條立法的反應,與2020年推出《香港國安法》時比較,明顯溫和咗,可以說已成功「軟着陸」。她說自己每天看外媒新聞提要,包括《華爾街日報》、《彭博》等,近期報通多數講香港經濟,如樓市反彈、金融市場情況等,已唔多講「國安法」問題,囗風轉了。所以,這正是個好時機,多搞民間良性交流。

葉劉向來對外國政治風向摸得甚準,她說外國政府、外商及外媒對23條立法的反應,比《香港國安法》推出時溫和得多,轉而多談經濟,可說已成功「軟着陸」。

葉劉向來對外國政治風向摸得甚準,她說外國政府、外商及外媒對23條立法的反應,比《香港國安法》推出時溫和得多,轉而多談經濟,可說已成功「軟着陸」。

隨着政治氣候改變,香港一些政黨亦悄悄改變策略,今日就有消息說,民建聯已將一個本地聯絡委員會,改為對外的「聯絡拓展委員會」,開始加強聯絡外商,以及外國駐港領事館等,並計劃派團訪問法國,主動搞「民間外交」。

丘吉爾有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香港是吃四方飯的國際城市,如果西方政府對港少了敵意,多講利益,大家齊齊向「錢」看,當然是大大好事。然而國際仍風譎雲詭,陰晴未定,不可能頓然一天光晒,大家還須有天氣驟變的準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