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俄智庫調查:近七成俄企選用「中國製造」替代西方設備 料未來佔比更高

博客文章

俄智庫調查:近七成俄企選用「中國製造」替代西方設備 料未來佔比更高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俄智庫調查:近七成俄企選用「中國製造」替代西方設備 料未來佔比更高

2023年02月06日 14:29 最後更新:14:33

據《俄羅斯商業咨詢日報》網站近期報道,蓋達爾經濟政策研究所近期一項調查顯示,俄企如今主要使用中國和本土產品替代原本從「不友好國家」進口的設備和零配件等。尤其在設備市場上,去年有近七成俄企選擇了中國供應商。有俄專家預計,「中國製造」未來在俄工業的市場佔比還會更高。

去年有近七成俄企選擇了中國供應商替代西方設備。

去年有近七成俄企選擇了中國供應商替代西方設備。

報道稱,蓋達爾經濟政策研究所調查實驗室今年1月對約1000家俄企下發問卷,調查其在設備、備用零件和配件中受到次級制裁的進口商品的更換情況。結果顯示,中國供應商在前兩項替換產品中所占份額都超過俄本土供應商,成為「最受歡迎的新渠道」,俄羅斯產品僅在配件產品這一項中有微弱優勢。

具體而言,在選擇替代西方設備的生產國方面,67%的俄企選擇中國,佔比最高,其次有39%選擇俄羅斯。另有21%選擇俄羅斯以外的歐亞經濟聯盟夥伴國(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17%選擇土耳其,12%選擇印度、伊朗、越南、埃及和朝鮮。此外,有23%的俄企選擇了選項列出國家以外的「第三國」,還有15%繼續接收被制裁的設備。

在備用零件市場上,中國生產商也處於領先地位,有63%的俄羅斯公司尋求其供應。選擇俄本土產品的佔比46%,差距較設備替換領域略有縮小。24%的受訪企業改用其他國家的備件,還有22%選擇繼續接收被制裁產品。

在配件(包括原材料和半成品)方面,選擇俄本土產品的企業以54%的佔比位列第一。中國產品以微小差距位列第二,佔比為52%。23%的俄企繼續接收被制裁的配件。調查實驗室負責人謝爾蓋·祖赫洛(Sergey Tsukhlo)說,俄企在配件方面表現出對次級制裁產品的「最高獨立性」。此前,有20%的俄羅斯企業從未使用過外國進口配件,而在設備和備用零件方面,這個比例只有11%。

俄羅斯汽車組裝車間。

俄羅斯汽車組裝車間。

據報道,俄宏觀經濟分析和短期預測中心(CMACP)副總幹事弗拉基米爾·薩利尼科夫(Vladimir Salnikov)認為,盡管俄國內同類產品不是進口設備和備件的主要更換渠道,但這一調查結果仍可以說是積極的。他說,「這些調查表明,進口替代正在發揮作用」。

薩利尼科夫表示,本土設備在俄羅斯工業中所佔份額一直都非常小。以機械設備生產領域為例,截至2021年,俄企設備中有六分之五都來自國外進口,國產設備只佔六分之一。

根據他的說法,前述數據中俄本土產品的市場份額可能還偏高,因為這類調查往往很難確定設備或零部件的真正的原產國。他解釋稱,企業中的總會計師經常填寫這類問卷,但他們並不總是確切知道購買的是誰的設備。

「總會計師能看到錢給了誰,但它可能是中國產備件的俄羅斯經銷商,我認為這個因素可能影響了調查的結果。」薩利尼科夫還預計,中國供應商的產品未來在俄工業中佔比或更高。

據悉,2022年中國對俄出口增長12.8%,達761億美元。去年,中國增加了對俄羅斯卡車、挖掘機和裝載機、橡膠輪胎、泵和壓縮機、起重機、閘閥、閥門和氣閥的供應。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土耳其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產能過剩」?分析:美國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

2024年04月18日 13:02 最後更新:13:18

美國財長耶倫16日再次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聲稱解決產能過剩和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有助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駐美使館對此予以駁斥。

「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有所增長,但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出,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內地觀察者網注意到,所謂「產能過剩」,是美國政客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耶倫近期無視經濟學常識,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受到多方駁斥。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耶倫本月4日至9日訪華,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8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雙方就發展中國家債務處理、世界銀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全球性挑戰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多邊渠道下就相關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廖岷表示,中美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介紹,所謂「平衡增長」,包括許多議題:各國如何平衡自身的供給和需求,如何平衡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利益,如何平衡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等。

「平衡增長」一詞同樣暗示了美國的兩面性。呂祥認為,美國既想要借中國市場發展自身,又要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和優勢產能的崛起,這種兩面性對華政策預計會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至於耶倫等美國政客近期炒作「產能過剩」,呂祥表示,此舉實質上是希望中國給美國留時間。同時,「這些話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以配合現任總統拜登的連任競選。

去年9月,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耶倫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

「經濟工作組」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金融工作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