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威人威威不是威」 成王誥康叔治理殷商遺民的歷史

歷史長河

「威人威威不是威」 成王誥康叔治理殷商遺民的歷史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威人威威不是威」 成王誥康叔治理殷商遺民的歷史

2023年03月16日 10:00 最後更新:17:32

中國歷史事件已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最近新聞話題的車公籤文︰「威人威威不是威,只當著力有箴規;白登曾起高皇閣,終被張良守舊圍」便涉及到西周初及漢初的一段歷史故事。對於漢高祖及張良的歷史相信大家經已滾瓜爛熟,在此也不作多言,反而是出自《尚書‧周書‧康誥》的歷史,相對較為陌生,但在中國歷史上卻影響至今。

《尚書》(網上圖片)

《尚書》(網上圖片)

《尚書》是先秦時代政事文獻的彙編,內容以上古及夏、商、周的君王、重臣進行宣示佈告的講話記錄為主。《尚書》為中國文學散文創作之祖,文風質樸。不過對後人來說,由於年代極其久遠,其用語「詰屈聱牙」,頗為難讀。但《尚書》記載了三代時的重要講話內容,其中較多被引用的《康誥》的內容,如《大學》即引用其中的:「克明德」及「如保赤子」等內容。

更多相片
《尚書》(網上圖片)

中國歷史事件已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比如最近新聞話題的車公籤文︰「威人威威不是威,只當著力有箴規;白登曾起高皇閣,終被張良守舊圍」便涉及到西周初及漢初的一段歷史故事。對於漢高祖及張良的歷史相信大家經已滾瓜爛熟,在此也不作多言,反而是出自《尚書‧周書‧康誥》的歷史,相對較為陌生,但在中國歷史上卻影響至今。

康叔 (網上圖片)

《尚書》是先秦時代政事文獻的彙編,內容以上古及夏、商、周的君王、重臣進行宣示佈告的講話記錄為主。《尚書》為中國文學散文創作之祖,文風質樸。不過對後人來說,由於年代極其久遠,其用語「詰屈聱牙」,頗為難讀。但《尚書》記載了三代時的重要講話內容,其中較多被引用的《康誥》的內容,如《大學》即引用其中的:「克明德」及「如保赤子」等內容。

康侯方鼎高27.8公分,口徑20.4×15.5公分。銘文:康侯豐作寶尊。為成王時武王弟康侯自作以祀宗廟之禮器。(網上圖片)

相傳周文王有10個兒子,康叔排名第9。在周朝建立後,周天子為鞏固政權,實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後代,將康叔封於畿內之地康地(今河南禹州西北),建立康國,故稱康叔或康叔封。當時周武王還將殷商的遺民封給商紂王之子武庚,與諸侯同等地位,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不致斷絕。周武王因為武庚還沒有心悦誠服,恐怕他有異心,就讓自己的三弟管叔鮮、五弟蔡叔度輔佐武庚,以安撫他的人民。

周成王王室用鈴 (網上圖片)

康叔受封衞國時年紀尚輕,加上殷商遺民眾多,管治困難,周公怕康叔擔當不起重任,特地召集羣臣為他舉行盛大的授土授民儀式,並精心製作《康誥》、《酒誥》和《梓材》等文告,作為他治理國家的法則。臨上任前,周公千叮嚀萬囑咐,反覆告誡康叔到朝歌後,務必明德寬刑,愛護百姓,妥善安置殷商遺民;一定要勤於政務,務必尋求殷商故地的賢人、君子和長者,向他們詢問殷商興亡的道理,然後再施之於政務。鑑於商紂王亡國的原因是因為沉湎酒色,沉湎酒色就導致聽信婦人之言的過失,所以殷商的亂亡就從此開始。周公讓康叔務必戒酒忌色。

《尚書》包含先秦時期君王對重臣的宣示講話,其名句經常被引用,包括車公籤文。(資料圖片)

康叔到衞國後,根據周公的諄諄教導,訪問當地的賢豪長者,向他們詢問治國安民之策。康叔兢兢業業,勤於政事,深入民間,廣泛調研,體察民情民意,深受衞國百姓愛戴。康叔不負周公重託,對殷商遺民七族,不歧視,不虐待,妥善安置殷商遺民,關心他們的生活,維護地方穩定,加強民族團結。康叔還重視選拔人才,聽從賢人勸告,積極採納合理化建議,依法治理國家,促進衞國經濟的儘快復甦,國內很快出現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史記》稱康叔:「收殷餘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亂,酒材是告。」

現在回到《康誥》的成書動機。在開首即明言︰「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梓材》。」可見《康誥》成書在周室平定「三監之亂」後,原意為提供管理之法。如「威人威威不是威」原文為「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

康叔 (網上圖片)

康叔 (網上圖片)

相傳周文王有10個兒子,康叔排名第9。在周朝建立後,周天子為鞏固政權,實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後代,將康叔封於畿內之地康地(今河南禹州西北),建立康國,故稱康叔或康叔封。當時周武王還將殷商的遺民封給商紂王之子武庚,與諸侯同等地位,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不致斷絕。周武王因為武庚還沒有心悦誠服,恐怕他有異心,就讓自己的三弟管叔鮮、五弟蔡叔度輔佐武庚,以安撫他的人民。

周成王年幼即位後,出現「三監之亂」,康叔參與平定叛亂,因功改封於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建立衞國,成為衞國第一任國君,因此又名衞康叔。衞國統治區域包括原來殷商的王畿之地和殷商遺民七族居住的地區,國土面積方圓四五百里,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是當時諸侯國中的大國,也是西周在東方的主要藩屏。

康侯方鼎高27.8公分,口徑20.4×15.5公分。銘文:康侯豐作寶尊。為成王時武王弟康侯自作以祀宗廟之禮器。(網上圖片)

康侯方鼎高27.8公分,口徑20.4×15.5公分。銘文:康侯豐作寶尊。為成王時武王弟康侯自作以祀宗廟之禮器。(網上圖片)

康叔受封衞國時年紀尚輕,加上殷商遺民眾多,管治困難,周公怕康叔擔當不起重任,特地召集羣臣為他舉行盛大的授土授民儀式,並精心製作《康誥》、《酒誥》和《梓材》等文告,作為他治理國家的法則。臨上任前,周公千叮嚀萬囑咐,反覆告誡康叔到朝歌後,務必明德寬刑,愛護百姓,妥善安置殷商遺民;一定要勤於政務,務必尋求殷商故地的賢人、君子和長者,向他們詢問殷商興亡的道理,然後再施之於政務。鑑於商紂王亡國的原因是因為沉湎酒色,沉湎酒色就導致聽信婦人之言的過失,所以殷商的亂亡就從此開始。周公讓康叔務必戒酒忌色。

周成王王室用鈴 (網上圖片)

周成王王室用鈴 (網上圖片)

康叔到衞國後,根據周公的諄諄教導,訪問當地的賢豪長者,向他們詢問治國安民之策。康叔兢兢業業,勤於政事,深入民間,廣泛調研,體察民情民意,深受衞國百姓愛戴。康叔不負周公重託,對殷商遺民七族,不歧視,不虐待,妥善安置殷商遺民,關心他們的生活,維護地方穩定,加強民族團結。康叔還重視選拔人才,聽從賢人勸告,積極採納合理化建議,依法治理國家,促進衞國經濟的儘快復甦,國內很快出現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史記》稱康叔:「收殷餘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亂,酒材是告。」

《尚書》包含先秦時期君王對重臣的宣示講話,其名句經常被引用,包括車公籤文。(資料圖片)

《尚書》包含先秦時期君王對重臣的宣示講話,其名句經常被引用,包括車公籤文。(資料圖片)

周公攝政七年(公元前1038年)後,決定還政於成王,而周公則面向北方,歸於羣臣之位。鑑於康叔治理衞國的卓越政績和鎮守東方的不朽功勳,周成王提拔康叔擔任西周司寇之職,掌管刑獄、訴訟和監察方面的事務。康叔剛正不阿,秉公執法,懲惡揚善,維護西周王朝政權的穩定。為表彰康叔輔佐周王朝的功德,周成王賜給康叔許多寶器、祭器。康叔擔任西周司寇職務後,衞國國事由他的兒子衞康伯代為處理,康叔則定期到衞國督察政務。康叔死後,衞康伯繼任衞國國君之位。

後世推許康叔治國有方,所以經常引用《康誥》的名言,告誡統治者施行仁政的重要性,至今不衰。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三位出自佛山高明譚姓革命家 其中一人更享年106歲

2024年03月29日 10:00 最後更新:11:02

在近代中國革命史上,難得出現三位一同出自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的譚姓革命家。他們儘管出身不同,年齡也有差異,卻不約而同踏上革命之路,史稱「革命三譚」。三譚是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的統稱,在廣東省佛山市有紀念三人的「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位於高明區明城鎮明七路325-6。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 (網上圖片)

譚平山,1886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新元坊人。1909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58名黨員之一,是廣東黨團組織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也是中共三大中央委員、中共廣東區委書記、中共四大中央執行委員、中共五大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1924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

譚平山銅像 (網上圖片)

譚平山銅像 (網上圖片)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曾擔任中共中央局駐國民黨中央黨團書記、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國民黨中常委、中央組織部部長、武漢國民政府農政部長等職。1926年代表中共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七次執委擴大會議,並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他也是八一南昌起義發起人和領導者之一。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譚平山在革命統一戰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解放戰爭初期他與何香凝、李濟深等在香港組建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並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後任副主席。1949年10月1日,譚平山隨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同時還是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56年4月2日,譚平山在北京病逝。

譚植棠 (網上圖片)

譚植棠 (網上圖片)

譚植棠,1893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濠基坊人。中國共產黨廣東黨組織的創建者和早期領導者之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一、二、三屆教員,第四屆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譚植棠因患肺癆,秘密返回家鄉養病,與黨組織失去聯繫。1944年底,前往東江抗日遊擊區,重回革命隊伍。1945年冬,經周恩來親自審理,以中共中央名義正式批准恢復黨籍。新中國成立後,譚植棠由中共華南分局派往肇慶擔任西江行政專署工商科科長兼貿易、糧食、百貨三大公司經理。1952年「三反」即「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中,譚植棠受到不公平待遇。同年6月,在廣州去世。1979年9月,獲組織平反。

譚天度在三人中享有「百歲革命家」之名,直到1999年5月才以106高齡在廣州病逝。(網上圖片)

譚天度在三人中享有「百歲革命家」之名,直到1999年5月才以106高齡在廣州病逝。(網上圖片)

譚天度,1893年生,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青玉坊人。中共「一大」期間的黨員,曾參加過建黨、建軍、工運、農運、青運、統戰等許多重大的開創性工作。大革命時期,譚天度曾引導陳鐵軍等一大批優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還同周恩來、陳延年、彭湃、鄧中夏、蘇兆征等並肩作戰,參加了省港大罷工、八一南昌起義。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廣東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為省港兩地的統戰、僑務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百歲革命家」「世紀松」。1999年5月,在廣州病逝,享年106歲。

1920年10月20日,《廣東羣報》創刊,以陳獨秀為總編輯,譚平山編新聞,譚植棠編副刊。(網上圖片)

1920年10月20日,《廣東羣報》創刊,以陳獨秀為總編輯,譚平山編新聞,譚植棠編副刊。(網上圖片)

為了緬懷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三位革命人物,更好地讓後人學習「三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精神,高明市人民政府於1998年建立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展館包括了紀念館、文化廣場等在內,其占地總面積近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26平方米,是一座仿古建築,分兩層,下麵有回廊,廊柱鋪設精緻瓷片,簷頂以玻璃瓦鑲嵌,外觀典雅大方。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內三人的銅像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內三人的銅像 (網上圖片)

展館展陳面積810平方米,首層正中央擺放著譚平山、譚天度、譚植棠的半身玻璃鋼雕塑像。首層左邊是接待室,右邊展掛國家和省領導人以及史學家的題詞。二層是70多平方米的展廳,由100多幅珍貴的歷史圖片和幾十幅頗具代表性的文字資料組成,中央設有10多平方米的展臺,擺放相關文物和研究書刊。

譚平山故居 (網上圖片)

譚平山故居 (網上圖片)

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於1997年12月被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公佈為佛山市愛國主義基地,2014年12月被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公佈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7年6月被中共佛山市委組織部公佈為佛山市黨員教育基地。2013年12月被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公佈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0年10月被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公佈為廣東統一戰線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