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食白飯都會致大腸癌? 研究證1種飲食法易致癌

樂活道

食白飯都會致大腸癌? 研究證1種飲食法易致癌
樂活道

樂活道

食白飯都會致大腸癌? 研究證1種飲食法易致癌

2023年03月18日 17:07 最後更新:16:18

有60%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

大腸癌為本港第2大致命癌症,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有醫生引述研究指,近年確診大腸癌的年輕患者增加,有60%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情況嚴重。大腸癌與飲食習慣有關,有1種飲食方式易增風險,其中精製穀物,例如白飯,更是引發大腸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更多相片
食白飯可致大腸癌? 研究證1種飲食易致癌 60%患者確診時屬晚期。

有60%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

加工肉類。

大腸癌年輕化 60%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

設計圖片

4類食物易致大腸癌 吃白飯也高危?

設計圖片

延伸閱讀:大腸癌常見症狀 1症狀易被忽略

設計圖片

延伸閱讀:大腸癌高危因素 常吃3類食物高危

食白飯可致大腸癌? 研究證1種飲食易致癌 60%患者確診時屬晚期。

食白飯可致大腸癌? 研究證1種飲食易致癌 60%患者確診時屬晚期。

大腸癌年輕化 60%患者發現時已屬晚期

台灣退休心臟科醫生謝安民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分析兩項有關大腸癌的研究。美國癌症協會上周發表一項研究結果指,近年新確診大腸癌的患者中,由1995年至2019年,55歲以下人士增加近1倍,由11%升至20%。在2019年,有60%患者被診斷出患大腸癌時已經是晚期。

在1995年,癌症篩檢還未普及的時候,患者發現癌症時,已屬晚期的只佔57%。2005年前後,篩檢較為普及之後,診斷時晚期的比率降至52%。不過,研究人員仍未發現患者年輕化及晚期患者數量增加的原因。

同場加映:大腸癌高危一族

年齡漸長

少運動

有病史

飲食習慣不良

吸煙喝酒

1種飲食方式增患大腸癌風險

謝安民醫生引述另一項研究指,西式飲食容易引發大腸癌。研究人員邀請13萬人參與研究,參加者是來自2個以醫療工作人員為對象的大型研究(健康專業人員追蹤研究及護士健康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Nurses'Health Study)。

研究人員分析其健康狀況後,發現當中有1175人患有大腸癌,其中有111人的大腸癌細胞中有一種特殊的大腸桿菌(E. Coli),這種桿菌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研究人員又分析他們的飲食習慣,結果發現大多數進行西式飲食的人,腸道內更容易有這種桿菌。研究人員指,西式飲食可能經由改變大腸內的細菌生態,導致產生特殊細菌刺激腸道發炎,最終導致癌症。

加工肉類。

加工肉類。

4類食物易致大腸癌 吃白飯也高危?

謝安民醫生引述以上研究指,這種西方式飲食會引發全身及腸胃道的發炎(inflammation )。西方式飲食主要包括以下4類食物:

研究人員列出西式飲食法的主要食物:

精製穀物(例如:白飯)

紅肉(牛、豬肉)

加工肉類(煙肉、火腿、香腸、臘肉等)

西式飲食較少蔬菜、豆類容易增加患癌風險

謝安民表示,上述研究證明飲食方式與大腸癌有關,而西式飲食更有可能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他又提醒,雖然大多數華人的飲食以中式或中西混合為主,不過日常食物中仍有不少紅肉、加工肉類、糖和精製穀物等和西式飲食類似的成份,而且有不少人平常少吃蔬菜、豆類,因此也要多留意預防大腸癌。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延伸閱讀:大腸癌常見症狀 1症狀易被忽略

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大腸癌大多由一顆細小的瘜肉開始形成。瘜肉通常為良性,但有些會慢慢演變為癌症,這種變化可以歷時10年或以上。若不及早治療,癌細胞會侵入和破壞附近的器官,還可經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各部位。

大腸癌在病發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而病徵往往與其他腸道疾病相似。常見病徵如下:

大腸癌常見5項症狀

大便習慣在不明原因下有所改變(腹寫或便秘)並持續超過兩星期

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大便後仍有便意

腹部不適(持續疼痛、腹脹飽脹或绞痛)

原因不明的體重下降和疲倦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延伸閱讀:大腸癌高危因素 常吃3類食物高危

胃腸肝膽科醫生錢政弘表示,大腸癌成因與飲食及生活習慣關係密切,16個風險因素中,有3個與飲食有關。錢醫生指出,以下8個因素致癌風險較明顯:

1.肥胖

腹圍大的人(胖肚子)尤其危險,男性腰圍大於100公分/女性大於95公分,大腸癌風險增53%,BMI超過29的人風險增加45%。

2.常吃加工肉類或紅肉

加工食品中含亞硝基化合物,而肉品經過高溫烹調會產生異環胺與多環芳香煙碳化合物等致癌物。

每天多吃50克的加工肉品(約一條熱狗)會增加大約18%患大腸癌風險,每多吃100克的紅肉會增加17%患大腸癌風險。

世衛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已於在2015年列其為一級致癌物,應避免食用。

紅肉亦被認為 『可能 』增加大腸癌風險,目前列為二級致癌物,因為紅肉中的血基質鐵,會增加氮硝基化合物的毒性。仍可繼續食用,平時避免高溫烹煮和過量攝取即可。

3.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容易有胰島素阻抗產生,增加大腸癌風險。

4.吸煙

香煙的致癌物質會經由血液循環到大腸致癌,亦會增加大腸息肉發生。長期吸煙或斷續吸煙都會增加患大腸癌風險,每日兩包更會增加40%死亡率。

5.飲酒

酒精會影響葉酸,維他命A、B的代謝,酒精的代謝物乙醛對大腸細胞亦有毒性。每日飲酒超過三杯,死亡風險增加1.4倍

6.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有長期的胰島素阻抗(胰島素上升),會增加的30%的罹癌風險。

7.發炎性大腸炎

發炎性大腸炎是指克隆氏症和潰疡性結腸炎。長期的大腸發炎、免疫改變和腸道菌失衡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

8.缺乏運動

日常生活中多活動可以減少24%大腸癌風險,因為減重和減脂可降低胰島素濃度和發炎反應。有研究指出如果每周久坐看電視的時間大於14個小時,就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捱夜喝珍珠奶茶易致大腸癌?

愛飲珍珠奶茶、捱夜、返夜更人士患大腸癌風險也較高?錢政弘醫生指,以下7個因素也可能增加患大腸癌風險:

1.含糖食物及飲料

多吃甜食會增加大腸腺瘤的發生率,尤其是直腸線瘤。高血糖也會加速慢性發炎,增加發炎因子,誘發大腸癌。

2.接受抗生素治療

常用抗生素會改變腸道菌,使用15至30日,風險增加約8%;使用抗生素30日或以上,風險增加
約15%。

3.病原菌增生

牙周病,聚合梭桿菌,人類乳突病毒、幽門桿菌感染等,都有研究表明與大腸癌的發生有關。

4.輪夜班

經常性的晚上工作缺乏日照會改變退身體的退黑激素(melatonin)濃度,這個荷爾蒙會因為光線而改變,有研究指上夜班會增加大腸癌發生風險。

5.接受癌症治療

早期的放射治療不像現在這麽精準,可能會照射到直腸導致正常細胞病變。

6.膽囊切除

接受膽囊切除的病患會輕微增加右側大腸癌的風險,機率多1.16倍o

7.子宮內膜癌

50歲前且患有子宮內膜癌的女性,再患上大腸癌的機率增加4至5倍。

往下看更多文章

新研究:每週3次走5千步可延壽至少2.5年 更能降糖尿病風險

2024年03月28日 07:00 最後更新:15:03

運動有益健康,規律的運動更可為身體帶來正面影響。新研究顯示:每週3次步行至少5千步即可延壽

據英國最新研究顯示,只要每週3次步行至少5千步,可使男性比預期壽命多活2.5年、女性則達3年,更可降低第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保險公司Vitality與倫敦經濟學院合作研究指出,英國約有35%人口完全不運動,導致健康狀況惡化,並增加第2型糖尿病及其他疾病的風險,進一步加重國家醫療負擔。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有研究發現,如果讓其中一半的人每周走5千步,英國國民保健署(NHS)一年就有機會省下40億英鎊(約398億港元)。如果將每周5000步的次數提升至3次,節省下的金額更能達到150億英鎊(約1493億港元)。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數據還顯示,連續2年每周走1萬5千步的運動習慣,可使男性比預期壽命多活2.5年,女性延長壽命3年。此外,健行還能降低第2型糖尿病發病率,而已發病患者的死亡風險則能降低4成。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