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驚見中國表明態度,針對單邊霸權搞鬥爭,有學者拋出中美媾和方案,水平不高,忽悠性很強,但令大家輕鬆莞爾。

睇粵語大戲賀歲片,最開心係睇到王朝振興,駙馬救公主,奸臣受審,震懾四方,敵國使節前來求和,在殿前答應︰「年年進貢、歲歲來朝」,眾人在鏡頭面前大唱「齊歡喜,呀呀吖」,然後謝幕。

AP圖片

AP圖片

正所謂,做戲咁做,唔好當真;這又不然,歷史上有出現過類似的劇情。話說,公元1005年,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與北方契丹人的遼國簽定澶淵之盟,內容是雙方平息戰爭,尋求緩和︰「遼宋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這是真正的緩和,一是宋朝可以用錢買和平,專心發展經濟商貿,二是遼國好打得但在戰場吃虧,大將蕭撻凜被宋軍所殺,為求休養生息,也有和平之意。遼宋經談判之後,締結兄弟國家,加強貿易關係,宋朝彊界無事一百六十年。據稱,遼國收到歲幣之後,很快用罄來買宋的物產,令宋朝貿易金融實力皆為之提升。

如有和平獎,宋真宗必然摘冠,雖然澶淵之盟的遺憾是我們進貢真金白銀給別人,宋朝當上了junior partner的角色。「遼宋緩和」在史家筆下有不同看法,和平緩和不好嗎?當然不好,日本學者堺屋太一早於上世紀在他的《如果現在是歷史》就當時日本人普遍滿足於「商業大國」,不涉軍事自強的態度提出批判,他以宋朝這個「弱兵的經濟大國」為教訓,指出「購買國家安全」之念不要得。

澶淵之盟40年之後,宋朝被另一個強鄰西夏欺壓,無奈宋朝有錢無軍力(宋朝國策重文輕武,怕的是重演唐代軍閥亂政),又是支付對方歲幣了事,一碼加一碼,宋朝最多要負擔國家財政15%支用,堺屋估計這佔宋朝GDP的3%以上,這也是埋下北宋衰亡的伏筆。宋朝各方面很有成就,說的是科技經濟文化等領域,是一個「突出之國」,連南宋國祚計,這個積弱不振的大國也有300年之多,不錯吧。可是宋不是「領導之國」,不是具備世界政治秩序的決定者(Rule maker)——她們既有強大的戰爭力量,還具備世界各國爭相模仿的優越文化文明。她們在經濟上也有壓過其他諸國的實力,科學也相當進步,因此受到各國的敬畏。——很明顯,這是對昨日美國的描述,卻又是對中國未來的預期。

中國一早講明太平洋容得下中美兩國,中國無意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美國偏偏聽不入耳。中國復興之勢不可檔,中美攤牌較量之日可期。此時,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博鼇亞洲論壇上,提出「中美緩和」的解決方案,效法1000多年前的「澶淵之盟」,中美避開一戰,創造一個「對手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局面。

恕我讀得書少,艾利森想美國向中國媾和的話,有兩個難題︰一是如何說服美國國會通過此現代澶淵之盟法案?二是美國每年印「十萬兩」的巨額美鈔給中國,怎樣保證我們現時手上的8000多億美債能保值?抑或,你原來係講笑,趁中美關係緊張之際,出來搞搞氣氛呢?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