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粗看去年年底醫務衛生局公佈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有如下特點:

 不可或缺的關注:護士的貢獻應否更大

對本港護士界而言,值得關注的議程很多。其中不可或缺的,我認為是護士同業們的貢獻應否更大的問題,因只論角色,他們一定可以扮演,例如擔任基本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提供者、醫囑的執行者之類。但他們可否更積極些,作出多些貢獻,例如在工作崗位上鑽研優質更優質的服務?他們還可否再上幾層樓,因應當代護理教育涵蓋領域已甚廣,以及正提供多元化護理服務的實踐經驗,專業護士能否充分展現使命擔當、秉持專業操守,擔當各層次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統籌者、協調者、管理者?政府當局又能否為此「拆牆鬆綁」,鼓勵各級專業護士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向南丁格爾學習「守正創新」精神

就此,我建議各級護士,尤其要向南丁格爾學習,秉持她「守正創新」的精神(見上篇的闡釋),戮力開創新理念、新措施。為有利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全面發展,各級專業護士應自覺提高基本護理服務質素,增加對社區需求的了解和對《藍圖》的認知。他們更應在服務病人之際之餘,助力貫徹治理健康的新理念:治未病、勤預防、「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治療為副) 」並及時總結相關經驗。他們也應追趕 1978年《阿拉木圖宣言》,特別是其中「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Health for All) 」的願景;接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精神,結合本港的實際,取長補短,融入自己的工作、推動政府踐行「寓健康於萬䇿」,推動優化《基層醫療健康藍圖》,進一步完善其理念、架構、政策、願景。

眾人拾柴火焰高

各有關當局應本著「精益求精」的精神、「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胸懷,鼓勵各級護士以及專職醫療人員,尤其是眾多直接接觸病人及其家屬的基層、前線人員,發表心聲、意見、得著、困難和挑戰,甚至本人的親身經歷。需要時當局得成立相關工作小組,分析各種意見。各大學有關學系、各專業學會及工會團體,應本著踐行「以病人為中心」、協助《藍圖》的行動方案更趨完備的目的,組織並聯合起來,較有系統地、全面些研究會員同業、服務對象、社會大眾的意見建議。

僱員合理權益也須關注

1971年,華員會護士分會在爭取男女政府護士「同工同酬」後的另一場「同級同酬」(即與同級學歷公務員同酬)行動之時,曾批評港英政府「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䓍」。時隔52年,特區政府在力推《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之際,紿予受影響公務員、醫管局等僱員應有的關懷,本理所當然,卻未見《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詳細交代,例如:衛生署員工原公務員身分是否取消?保留?永久保留?有期限保留? 新基層醫療健康署員工具何身分?公務員?非公務員? 醫管局普通科門診若撥歸新署,員工身分是否保留?新聘員工具何身分?僱員薪酬福利、員工將受何影響?…… 要令員工安心,這些問題宜早些妥善解決。

發展基層醫療健康+社會治理

由更宏觀的視角看,基層醫療健康的改革涉及千家萬戶、社會的方方面面。把各種社會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共同發揮建設性力量,不但有利於改革的順利進行,也有利於「港人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培養。故此,我建議特區政府在落實有關基層醫療健康政策措施之時,融入社會治理的思路。若政府能聯合地區/社區人士/團體、政黨/團、公務員隊伍、專業學會/工會團體、公私營醫護機構,攜手共創健康社區、力爭香港榮登健康城市榜榜首,全港和諧社會將有望建成,社會夥伴合作新關係、新文化,將有望成形並實現「二次回歸」!

黃河 前華員會會長、

香港護士管理局前委員

香港衛生界專業團體聯席會議 (1985-2007)召集人




前華員會會長 黃河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