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俄羅斯產油不減反增「背刺沙特」? 內媒:俄有苦衷但短視,「國無信則衰」

博客文章

俄羅斯產油不減反增「背刺沙特」? 內媒:俄有苦衷但短視,「國無信則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俄羅斯產油不減反增「背刺沙特」? 內媒:俄有苦衷但短視,「國無信則衰」

2023年06月06日 16:53 最後更新:18:26

去年10月,沙特頂著美國的巨大壓力,與俄羅斯達成一致,共同減少石油產量以遏制油價下跌。今年4月,沙特再聯合多個OPEC+產油國宣布從5月開始額外減產近115萬桶,可這次到了約定減產的時候,沙特卻發現俄羅斯非但沒有減產,反而不斷增產,據華爾街日報早前報道,油輪跟蹤數據顯示,俄羅斯海運石油出口量屢屢創下2022年初有記錄以來的新高。這讓沙特感到非常不滿並對俄羅斯官員發出警告,要求他們遵守此前商定的減產協議。

5月份,隨著俄羅斯繼續向市場供應大量石油,石油價格下跌超過0%。

5月份,隨著俄羅斯繼續向市場供應大量石油,石油價格下跌超過0%。

對此鳳凰新聞客戶端榮譽主筆唐駁虎發文指出,盡管俄羅斯的「背信棄義」是有自己的苦衷,也能在短時間內緩解自己的財政困難,但這種做法總體來說仍然是比較短視的,「國無信則衰」。

數據顯示,4月份沙特與俄羅斯就減產達成一致後,原本因美國銀行危機而暴跌的石油價格迅速回暖,布倫特原油價格上漲至每桶87.5美元;而到了5月份,隨著俄羅斯繼續向市場供應大量石油,石油價格下跌超過10%,跌至每桶77.1美元。

實際上,俄羅斯石油出口不減反增的情況,早在5月初就被許多媒體所關注,而當時俄羅斯負責能源事務的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曾信誓旦旦地表示:「俄羅斯將每周減產50萬桶」。結果近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俄羅斯副總理的這番話似乎並沒有兌現。

俄羅斯總統普京。

俄羅斯總統普京。

唐駁虎認為,俄羅斯說好要跟沙特一起減產,但如今卻「背信棄義」,繼續增產,這背後俄羅斯的確有自己的苦衷。遭遇西方全方位制裁的俄羅斯,如今國家財政狀況不容樂觀,今年第一季度,俄羅斯的能源收入同比下降45%,財政赤字超過34000億盧布——而俄羅斯今年全年的預算赤字也不過29000億盧布。在巨大赤字的影響下,俄羅斯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1.9%。普京在年初曾表示俄羅斯今年將會實現GDP 正增長,但俄羅斯經濟在第一季度的表現,無疑為這雄心勃勃的目標蒙上了一層巨大的陰影 。

明眼人都能看出,俄羅斯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就是能源收入下降。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只能繼續大量出售石油,而且是低價出售。因為他們得遵守西方定下的石油價格上限,否則很難賣出去。而且像印度這種國家還會趁火打劫,仗著自己進口量大故意壓低價格,而俄羅斯對此一點辦法都沒有。

唐駁虎指出,盡管俄羅斯的「背信棄義」是有自己的苦衷,也能在短時間內緩解自己的財政困難,但這種做法總體來說仍然是比較短視的。

一方面,石油減產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遏制油價下跌,通過抬高油價來穩定國內物價,對衝美元超發、加息,不讓嚴重貶值的美元收割人民的勞動成果。美國通過不斷加息、不斷印錢來抵抗通貨膨脹,而由於大部分國家間的大宗商品貿易都是使用美元,所以美國的經濟風險就這樣分攤到了每個參與國際貿易的國家身上。而主動減產,就是為了減少這種分攤到自己身上的風險。

而俄羅斯現在大量出售石油,不僅會導致供大於求,石油單價下降,並影響整體能源收入,而且不利於自己「去美元化」的長期目標。

更重要的是,失信就是失信,這種行為的性質沒辦法洗白。俄羅斯雖然有自己的苦衷,但沙特所面臨的困難與壓力實際上一點也不少。去年7月,為了阻止沙特與俄羅斯就石油減產達成一致,拜登親自訪問沙特向王儲穆罕默德求情。而在10月份雙方正式開始後,拜登則放出狠話,表示美國將重新審視兩國關係,並警告沙特這麼做「必有後果」。

換句話說,既然沙特願意冒著得罪美國的風險來減產石油,那麼俄羅斯有什麼理由不作出同樣的犧牲呢?而現在的情況是沙特單方面犧牲來讓俄羅斯獲利,沙特自然有理由感到不滿。

2022年7月15日,拜登訪沙特與王儲穆罕默德會面。

2022年7月15日,拜登訪沙特與王儲穆罕默德會面。

唐駁虎指出如果俄羅斯仍然選擇增產而不減產,那麼俄沙兩國關係必將受到不小的損害。對於俄羅斯來說,他們現在本來夥伴就少,再少一個沙特,其外部環境將會變得更加艱難。而且沙特的背後,是整個海灣地區國家,俄羅斯與沙特交惡,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自己與其他海灣國家的關係。

唐駁虎並引用中國古話「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指出俄羅斯越是面對困難,越是應該堅持「守信」二字,用實際行動來立住自己的大國形像。不能一邊天天譴責美國和西方「背信棄義」,譴責北約「違背不東擴」的承諾,而一邊自己卻做著類似的失信行為,甚至被別人發現了還不願承認。現在的俄羅斯應該說到做到,盡早履行自己當初許下的承諾,否則不僅會讓自己在中東丟失一個寶貴的合作夥伴,也可能會讓其他那些仍堅持與俄羅斯合作的國家變得有所保留。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印度

中國是日本小林製藥海外第二大市場,多款「網紅」産品在國內大賣。經歷今次紅麴成分保健品事故,消費者是否還會像過去那樣信任這家「百年老字號」?

日本小林製藥22日大阪新聞發佈會上,社長小林章浩落淚致歉。AP圖片

日本小林製藥22日大阪新聞發佈會上,社長小林章浩落淚致歉。AP圖片

3月28日,小林製藥對外表示,服用公司旗下紅麴成分保健品「紅麹膽固醇顆粒」而死亡的病例已達4人。此前一天,這個數字分別爲2死、106人住院。死亡病例具體細節並未公布,「醫生稱是由於腎臟受損」。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Hideaki Karaki認爲,住院人數可能還會在現有基礎上「高出數倍」

小林製藥「紅麹膽固醇顆粒」等3款産品被召回。NHK報道截圖

小林製藥「紅麹膽固醇顆粒」等3款産品被召回。NHK報道截圖

3月22日,小林製藥首次公告稱,有消費者在服用公司旗下含有紅麴成分的保健品後,出現腎臟功能不良的情况,並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內外市場召回「紅麹膽固醇顆粒」「以紅麴爲原料的减內臟脂肪+降膽固醇顆粒」「納豆激酶清爽顆粒GOLD」3款産品。

這三款産品都是以含有紅麴成分,可以降低膽固醇爲主要賣點,在日本的普通藥妝店都可以購買。在中國多家電商平台,也有小林製藥官方店鋪在銷售其産品。

小林製藥公告。

小林製藥公告。

據小林製藥中國方面表示,召回産品是因爲「在部分紅麹原料中可能含有非預期的成分」;自主召回的三款産品均未在中國大陸市場上市銷售,相關産品「通過跨境渠道銷往中國大陸」。

有媒體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諮詢小林製藥在天猫、京東、拼多多的官方客服,對方均表示已下架紅麹膽固醇顆粒,如果在店內購買過的消費者可申請退款退貨。

澎湃新聞報道截圖

澎湃新聞報道截圖

澎湃新聞報道截圖

澎湃新聞報道截圖

另據央視新聞援引日媒報道,2023年小林製藥生産紅麴原料約18.5噸,其中2.4噸自用與保健品生産,餘下約16.1噸銷售給其他食品、妝品企業及批發商等。其中,可能致人健康受損的産品集中在2023年9月之後的批次。

引發服用事故的産品核心成分爲「紅麴」,這是一類常見的食品、保健品原料。在國內,大衆最爲熟知的可能是紅麴酒和紅麴豆腐乳。

由於用途較廣,各國、地區監管部門都對這類原料做出過相關監管要求:比如2022年,歐盟就發布關於紅麴類保健品的管理要求稱,相關産品有效成分的每日攝取量應控制在3毫克以內;在中國,國家藥監局也曾在2010年發布規範要求,紅麴推薦量每日暫定不超過2g。

有從事保健品研發工作的行業人士對內地媒體「36氪」介紹,紅麴有效成分是他汀類藥物類似物,用於保健的作用包括降固醇、降血脂、降壓等。不過,紅麴原料製作爲産品時需要一步發酵過程,産生的次級代謝産物桔青黴素具有腎臟毒性,用量不當可能會産生毒副作用。因此,如果發酵該過程存在污染,可能會出現副作用。但多數情况下,相關産品「基本都是安全的」。由於小林製藥並未對外公布其生産環節,因此究竟是哪一步的問題導致這種原本很安全的原料出現致死案例,仍然很難說。

召回事件發生後,外界詬病小林製藥明明在今年1月中旬就接到醫患報告,發現首個疑似健康危害的病例,但直到2個月後才召回産品,此間「沒有向政府提供任何信息」。

有日本消費者團體代表批評稱,小林製藥公布信息太晚,沒有立即回收問題商品令受害者增加,隱瞞不報的做法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據「鳳凰網」,日本社團法人食物溝通指南代表森田滿樹接受採訪說,小林製藥公布得太晚了,這令出現健康問題的人增多,應該在得知有人健康受損時就自主回收(保健品)。

鳳凰網新聞截圖

鳳凰網新聞截圖

小林製藥回應表示,這是因爲確認其紅麴成分産品是否真的存在危害「需要時間」。但目前爲止,小林製藥只確定了已出現的腎病患者病例食用的是「同一批原料製成的産品」,這些産品中可能存在公司未預料到的成分,雖尚未確定該成分是什麽,但並未檢測到桔青黴素。

與此同時,由於公司原料供應廣泛,召回事件波及的主體範圍不斷擴大。

據官方數據,自2021年4月起,日本全國藥店和優購電已出售約100萬件「紅麹膽固醇顆粒」;共有170家公司正在銷售由小林製藥生産的紅麴酵母製成的産品,官方正在考慮是否讓國立健康科學研究所參與調查,確定如何處理這些産品。

據日媒統計,截止26日晚7點,其餘主動召回紅麴酵母成分産品的企業數量已達25家,涉及食品及調味料、酒類等多個領域。

3月27日,第2例死亡事件被披露後,小林製藥在官網發布聲明,死亡事件是否與産品相關正在調查中,並「真誠向遺屬表示哀悼」。

及至目前,相關病例僅出現在日本國內。但召回事件的發生及發酵,或將影響中國消費者對這一日本老牌網紅保健品牌的認可度。

小林製藥工廠。AP圖片

小林製藥工廠。AP圖片

在中國,小林製藥的名字其實算不上家喻戶曉,但這家憑藉利基市場打造爆款單品策略而實現業績騰飛的日本企業,其實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字號」。及至2023年,小林製藥銷售額突破1734.55億日元(約合89.6億港元),同比增長4.3%;營業利潤257.8億日元(約合13.3億港元),實現26年連增。

國內消費者對小林製藥的認知則是隨著海外代購風潮興起而開始的。憑藉這種方式,2015年時,小林製藥在日本面向中國游客的銷售收入就達到了43億日元;近些年,跨境電商的興起,讓小林製藥旗下更多並未在中國開展銷售的保健類産品爲更多國人熟知,如本次召回的3款改善膽固醇類保健品、激素調理産品「生命之母」等。

此外,品牌旗下的一次性使用懷爐系列「暖寶寶」、退熱冷貼系列「冰寶貼」、馬桶清潔産品「波樂清」等,也都是備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網紅款」。

小林製藥産品圖示意。圖源:小林製藥官網

小林製藥産品圖示意。圖源:小林製藥官網

强大的購買力在前,中國因此成爲小林製藥近年來急於拓展的海外市場之一。

2017年,小林製藥就開始規劃向中國投資,計劃在3年內斥資300億日元在以中國爲主的海外市場收購當地企業,擴大産品的海外銷售;2018年,小林製藥正式在中國設立製藥總公司的同時,宣布收購中丹製藥,計劃在未來10年內,將藥品品類的在華銷售額提升至40億日元。

從實際表現來看,據小林製藥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3年的五年間,其在中國的銷售收入由84億日元增至136億日元。公司雖並未對具體銷售品類做出說明,但從體量上來看,中國已經成爲小林製藥在美國之外的第二大海外市場。爲進一步擴大銷售,小林製藥持續加碼在華投資。

今年3月中旬,小林製藥在中國的最大生産基地,小林日用品綠色智能化生産基地二期竣工儀式剛剛在合肥高新區完成,主要用於生産醫用退熱貼、一次性取暖片暖寶寶、芳香劑産品等單品,預計達産後年銷售達3.4億元左右。

但在召回事件影響下,國內消費者是否還會向過去那樣信任小林製藥的系列産品,可能要打上一個問號。「36氪」注意到,在一些有紅麴類保健品銷售的綫上平台,有消費者已經在留言稱擔憂這類産品的安全性問題。

有網民在X表示,小林製藥在知情的兩個月內沒有提供相關信息,負有重大責任。

有網民在X表示,小林製藥在知情的兩個月內沒有提供相關信息,負有重大責任。

今次有日媒也在分析召回事件發酵時格外提到,以中國、韓國等爲代表的游客購買需求爲小林製藥的境內收入(指日本)貢獻頗高,由此對其國內業務表現造成影響。

3月27日,小林製藥在官網發布聲明稱,召回事件對業績産生的影響正在審查中。小林製藥將在3月28日召開董事會,3月29日在日本大阪召開記者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