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媒:莫迪雄心勃勃的「印度製造」目標,要通過中國實現

博客文章

美媒:莫迪雄心勃勃的「印度製造」目標,要通過中國實現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媒:莫迪雄心勃勃的「印度製造」目標,要通過中國實現

2023年06月09日 14:17 最後更新:14:37

印度總理莫迪自2014年上台後,推出雄心勃勃的「印度製造」計劃,立志將印度打造成全球製造業中心。甚至揚言要趕超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不過外媒指出「印度製造」戰略實施已近十年,效果並不如預期。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印度製造商仍十分依賴來自中國的原材料。此外在內部,印度營商環境欠佳、高端人才儲備不多、工業化底蘊不足等問題桎梏著莫迪政府的大國工業雄心;對外,疫情後的「逆全球化」趨勢抬頭、全球經濟衰退導致海外需求減少等因素也更為其發展前景添上陰影。

更多相片
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上台後啟動「印度製造」計劃。

印度總理莫迪自2014年上台後,推出雄心勃勃的「印度製造」計劃,立志將印度打造成全球製造業中心。甚至揚言要趕超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彭博社報道截圖。

而近期印度東部三列火車發生相撞嚴重事故,以及耗資171億盧比的在建跨恆河大橋在短短14個月內再度轟然坍塌,接二連三的基建災難也讓外界質疑,印度在推動製造業發展的軟硬件建設明顯不足。

2014年至2022年,印度從中國進口額(左)和製造業在印度GDP中份額的變化。

彭博社8日報道開篇介紹,「趣味動物園玩具」(Fun Zoo Toys)是印度製造業的一個成功典型,其於1979年從家族企業起步,到如今發展為印度毛絨玩具的主要製造商之一,而這顯然與總理莫迪對「印度製造」的大力推動脫不了關系。

蘋果擴大在印度的iPhone生產。

自莫迪2014年宣布「印度製造」戰略至今已近十年,從宏觀層面看,實施效果並不明顯——製造業在印度GDP中的份額不升反降,從2015年的16%降至如今的約13%,與莫迪此前提出的到2022年(後來修訂為到2025年)實現的25%目標更是相去甚遠。

印度3列火車相撞釀成該國本世紀最嚴重鐵路事故。

「我們當然不能主張手機成品出口的增加,就是印度在製造業方面優勢的證據。」拉詹在最近與其他兩位經濟學家的一篇論文中寫道,「事實上,一個關鍵問題是,印度給予完成組裝的手機的6%補貼,再加上國家補貼,是否真的超過了其『印度製造』的附加值。」

馬魯蒂鈴木印度公司工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一室主任侯曉軒此前還曾撰文指出,與其他出口國相比,印度的資本投資、土地和電力成本都較高。同時,印度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低、職業技能欠缺也是長期限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有分析認為,如果沒有足夠的就業機會,沒有產業工人培訓體系,人口基數反而會成為負擔。

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上台後啟動「印度製造」計劃。

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上台後啟動「印度製造」計劃。

而近期印度東部三列火車發生相撞嚴重事故,以及耗資171億盧比的在建跨恆河大橋在短短14個月內再度轟然坍塌,接二連三的基建災難也讓外界質疑,印度在推動製造業發展的軟硬件建設明顯不足。

「莫迪雄心勃勃的『印度製造』目標,要通過中國實現」,美國彭博社8日報道以此為題,從一家印度知名本土玩具商的困境切入,描繪了其背後整個印度製造業要追趕中國的挑戰所在。報道稱,盡管莫迪政府為當地產業提供了眾多補貼激勵,但印度製造商仍十分依賴來自中國的原材料。

彭博社報道截圖。

彭博社報道截圖。

彭博社8日報道開篇介紹,「趣味動物園玩具」(Fun Zoo Toys)是印度製造業的一個成功典型,其於1979年從家族企業起步,到如今發展為印度毛絨玩具的主要製造商之一,而這顯然與總理莫迪對「印度製造」的大力推動脫不了關系。

報道提到,在截至2023年以前的三年間,印度政府將玩具進口關稅從20%提高到70%,其間玩具商品的銷售額也翻了一番。不過,這只是故事的一半:如果沒有從中國進口的金屬銷、集成電路和LED等原材料,印度不可能有產能滿足這些銷售。

「趣味動物園玩具」CEO納雷什·庫馬爾·古普塔透露,該公司剛剛推出了電子玩具,但印度並不生產這種玩具所需要的迷你電機,「製造能與齒輪和電機固定在一起的金屬銷,以保證齒輪轉動,在這裡是一個挑戰」。

報道指出,這對印度公司而言幾乎是一個「第22條軍規」般的悖論問題。從嬰兒玩具到移動電話,印度製造商越是試圖在與中國的競爭中提高產量,就越是依賴這一北方鄰國提供部件和原材料。2022年,印度從中國進口額為1020億美元,這幾乎是印度從另兩個最大市場阿聯酋和美國進口額總和的兩倍。

2014年至2022年,印度從中國進口額(左)和製造業在印度GDP中份額的變化。

2014年至2022年,印度從中國進口額(左)和製造業在印度GDP中份額的變化。

自莫迪2014年宣布「印度製造」戰略至今已近十年,從宏觀層面看,實施效果並不明顯——製造業在印度GDP中的份額不升反降,從2015年的16%降至如今的約13%,與莫迪此前提出的到2022年(後來修訂為到2025年)實現的25%目標更是相去甚遠。

莫迪的目標,是圍繞「印度製造」把印度打造成為全球性製造業大國。為此,莫迪執政八年多來先後出台了三次大的經濟倡議或戰略,在前述「印度製造」之後,又分別在2020年5月出台「自力更生」計劃,2022年10月出台「總理速度的力量」項目計劃。據彭博社統計,除了關稅以外,莫迪政府還在電子和汽車等行業推出了總計240億美元的補貼計劃,把財政激勵與產能掛鉤。

報道稱,隨著蘋果和三星等公司都計劃在印擴大生產規模,該計劃最近獲得了一些進展,但至於印度是否撼動中國在製造業的主導地位,目前仍無定論。在印度儲備銀行(央行)前行長拉古拉姆·拉詹看來,這種激勵措施很大程度上被那些只在印度進行組裝,而非真正進行製造的企業所利用,使得該國更為依賴進口部件和原材料。

蘋果擴大在印度的iPhone生產。

蘋果擴大在印度的iPhone生產。

「我們當然不能主張手機成品出口的增加,就是印度在製造業方面優勢的證據。」拉詹在最近與其他兩位經濟學家的一篇論文中寫道,「事實上,一個關鍵問題是,印度給予完成組裝的手機的6%補貼,再加上國家補貼,是否真的超過了其『印度製造』的附加值。」

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經濟學教授比斯瓦吉特·達爾進一步分析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地位已根深蒂固,「與中國『脫鉤』是不會發生的,因為下游產業總是會傾向於選擇正在進入的廉價進口產品,這是純粹的經濟學問題。」達爾坦言,「中國為企業提供的東西,印度在現階段無法做到。」

盡管印度多年來持續推動製造業發展的軟硬件建設,但其基建物流、勞動力技能、營商環境等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其中第一點在最近的列車相撞事故中便可見一斑。印度鐵路網總里程居世界第四,超過6.6萬公里,但其中5萬多公里是英國殖民時期所建,較為陳舊落後。印度至今沒有實現寬窄軌道的統一,也為鐵路管理造成困難。相較而言,中國在1949年後新建鐵路總里程為13多萬公里,高鐵里程超3.2萬公里。

印度3列火車相撞釀成該國本世紀最嚴重鐵路事故。

印度3列火車相撞釀成該國本世紀最嚴重鐵路事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一室主任侯曉軒此前還曾撰文指出,與其他出口國相比,印度的資本投資、土地和電力成本都較高。同時,印度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低、職業技能欠缺也是長期限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有分析認為,如果沒有足夠的就業機會,沒有產業工人培訓體系,人口基數反而會成為負擔。

除此之外,印度營商環境也飽受跨國公司詬病。印度原材料進口關稅高、聯邦制導致的各邦之間獨立管理等,直接推高印度企業生產成本。在印度做生意,法律手續也異常繁瑣。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在印度注冊一家公司需要18天,比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時間要長一周左右;申請建築許可證需要34個步驟和110天的時間,必須得到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的批准。

印度《印刷報》曾對比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與日本鈴木汽車在古吉拉特邦工廠的生產情況。報道稱,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達成協議和向客戶交付第一輛汽車僅相隔537天,馬魯蒂鈴木印度公司(母公司為日本鈴木公司)的工廠從和地方政府達成協議到生產則花了近5年時間。

馬魯蒂鈴木印度公司工廠。

馬魯蒂鈴木印度公司工廠。

外資企業在印度還面臨政治的不確定性。自2019年莫迪第二個任期後,印度政府以國家安全、稅務審查等多種理由,對外資企業采取各種限制措施。

從外部因素來看,世界經濟大環境也給印度製造業發展前景帶來影響。一方面,印度國內通脹高企加上美聯儲持續加息,迫使印度央行不得不提高基准利率,因而抬升了企業的借貸成本;另一方面,印度推動製造業發展計劃過度依賴出口增長,而全球經濟衰退恰恰抑制了當前海外需求。

在侯曉軒等經濟學家們看來,當前全球製造業發展的底層邏輯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各主要經濟體紛紛退出以成本為中心的全球化模式,轉而追求供應鏈產業鏈安全,爭相發展製造業。大國之間的供應鏈體系或將趨於分化,在大國之間玩國際權力游戲也將日漸危險。另一方面,發達經濟體也將通過智能製造逐步實現對低端勞動力的替代,僅憑成本和區位優勢難以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相比全球化興起的時代,未來大國崛起之路會更為艱難,印度的製造大國抱負仍需找到安放之處。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拜登簽署限期剝離TikTok法案 周受資誓言將「硬碰硬」到底

2024年04月25日 12:36 最後更新:12:43

拜登簽署一項對TikTok的剝離法案,TikTok回應聲明中直接將該法案稱為「禁令」,並稱公司將在法庭上提出質疑,力爭勝利。

當地4月23日,一位TikTok內容生產者舉著標語稱「既然你們關心的只有錢,TikTok增加了242億美元的GDP」。AP圖片

當地4月23日,一位TikTok內容生產者舉著標語稱「既然你們關心的只有錢,TikTok增加了242億美元的GDP」。AP圖片

TikTok CEO周受資公開回應剝離法案。來源:TikTok視頻截圖

TikTok CEO周受資公開回應剝離法案。來源:TikTok視頻截圖

當地時間4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價值950億美元的一攬子對外援助法案,該法案還涉及强制字節跳動剝離旗下應用TikTok美國業務。在相關條款中,字節跳動被限期約九個月剝離其美國業務,否則將面臨美國全國禁令。此外,如果拜登確定出售事宜取得進展,他還可行使一次90天的延期權力。

此前,今年3月13日,關於限期剝離TikTok的法案在眾議院獲得壓倒性的通過,意圖迫使TikTok出售給美國企業,否則就將面臨被美國應用商店禁止的風險。

不同的是,美國眾議院在3月通過的法案中,規定TikTok出售期限為180天,而此次新法案將給予270天的期限,在出售期間還可能再延長90天。

當地4月23日,一位TikTok內容生產者在美國國會大廈外舉著「TikTok將我的生活變得更好」的標語。AP圖片

當地4月23日,一位TikTok內容生產者在美國國會大廈外舉著「TikTok將我的生活變得更好」的標語。AP圖片

當地時間4月24日,在TikTok官方賬號發布的兩分鐘視頻中,周受資表示:「不要搞錯了,這就是一項禁令,一項對於Tiktok、對於你和你的聲音的禁令......請放心,我們不會去任何地方。事實和憲法都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期待再次獲勝。」

周受資表示,該法案將會把TikTok從「在我們平台上找到社區和連接的1.7億美國用戶身邊奪走」,不要被政治家的言論迷惑,「TikTok禁令才是他們的最終目標」:「請放心,我們不會離開。我們很有信心,將繼續在法庭裏為你們的權利奮鬥。」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周受資還在視頻中提到,TikTok的社區中有超過700萬名企業商家。他邀請用戶分享TikTok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並稱TikTok將保持投資和創新,同時以「其他同行所沒有的」力度保證用戶信息安全。

對此,TikTok方面誓言通過法律途徑反擊。該公司在拜登簽署法案後表示,這項違憲法律就是對TikTok的禁令,公司將在法庭上提出質疑。「我們相信事實和法律顯然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最終會取得勝利。」

TikTok回應。X截圖

TikTok回應。X截圖

TikTok表示,公司已投入數十億美元來保護美國數據的安全,並重申這項禁令將摧毀700萬家企業,使1.7億美國人噤聲。「在繼續挑戰這一違憲禁令的同時,我們將繼續投資和創新,以確保TikTok仍是一個各行各業的美國人都可以安全地分享他們的經歷、尋找快樂和獲得靈感的空間。」

此前,中國商務部曾就涉TikTok法案回應稱,美方應切實尊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停止無理打壓別國企業,為各國企業在美投資經營提供開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視的環境。相關方應嚴格遵守中國法律法規,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决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一個男人在法院前舉著「釋放TikTok」的標語。AP資料圖片

一個男人在法院前舉著「釋放TikTok」的標語。AP資料圖片

今年3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於禁止TikTok在美國運營的相關法案回應稱,近年來,儘管美方始終沒有找到TikTok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證據,却始終沒有停止對TikTok的打壓,這種不能在公平競爭中取勝,就采取霸淩行徑的做法,擾亂的是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損害的是國際投資者對投資環境的信心,破壞的是正常的國際經貿秩序,最終必將反噬美國自身。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

3月14日,外交部繼續表示,相關法案讓美國站在了公平競爭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的對立面,如果所謂國家安全的理由可以用來任意打壓別國的優秀企業,那就毫無公平正義可言。看到別人的好東西就要想方設法據為己有,這完全是强盜邏輯。美方對TikTok事件的處理,將讓世界更加清楚地看到,美國所謂的「規則秩序」,究竟是有利於世界,還是只服務於美國自身。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