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在甚麼時候也總有看好與看淡的人,就如俗語所講:「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連夜趕科場。」於筆者的觀點,樓市總是一個大循環,有危就會有機,這是不變的定律。經歷風雨後,就有機會見到彩虹。

在筆者36年的地產代理生涯中,見證了香港地產市場無數的起跌,當下跌的時候,大家不用過分悲觀,只要有需要及有實力,這個時候要尋找到合心意,又具備可觀議價幅度的單位,絕對比較容易。

事實上,最近內地已不斷加大力度保救經濟、救樓市,這個方向香港必定會倣效,所以,筆者仍然相信,市場會有以下的利好因素,可望提振樓市:

 1)政府已經成立專組,研究增加股票的流動性,激活金融市場

2)美國加息已經接近尾聲,明年美國大選,利息必定會回落

3)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有機會落實

4)輸入的人才及勞工逐步到位,解決香港人手不足,並增加經濟的流動

5)十月的施政報告相信會有救經濟及樓市的措施十

6)政府正在研究活化夜市,增加及刺激市民的消費意欲

7)發展商願意減價,推動樓市成交,刺激市民的入市意欲

 正如上文提到,樓市總是一個大循環。筆者亦對此作了一些有趣的分析,樓市每十年間,必定有上有落,當中未必每個人都能夠做到谷底入市,高峰出貨的「神操作」,但是從以下的一些數據當中,大家可以作為參考:

 1963年入市,1973年沽出,結果是賺錢!當中有六七暴動及石油危機

1973年入市,1983年沽出,結果是賺錢!當中有中英就香港前途談判

1983年入市,1993年沽出,結果是賺錢!當中有六四事件及波斯灣戰爭

1993年入市,2003年沽出,結果是蝕錢!當中有亞洲金融風暴及零三年沙士

2003年入市,2013年沽出,結果是賺錢!當中有零八金融海嘯及政府推出辣招

2013年入市,2023年沽出,結果是賺錢!當中有中美貿易戰、社會運動及新冠疫情

這幾個十年大循環之中,只有1993至2003年錄得虧損,而且幅度輕微。所以,當有足夠的持貨能力,物業在一段時間後仍然是賺錢的投資。大家不妨留意,這個有趣的分析,亦代表了逢「3字尾」的年份入市,總會是贏多輸少。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廖偉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