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肚痛便血以為痔瘡 內地5旬男確診腸癌晚期 醫生:「三多兩痛」係警號

生活事

肚痛便血以為痔瘡 內地5旬男確診腸癌晚期 醫生:「三多兩痛」係警號
生活事

生活事

肚痛便血以為痔瘡 內地5旬男確診腸癌晚期 醫生:「三多兩痛」係警號

2024年07月20日 07:00

內地一名58歲男子肚痛便血誤以為痔瘡復發,就醫才知患有腸癌晚期,醫生提醒:警惕「三多兩痛」訊號!

男子頻繁腹痛便血誤以為痔瘡復發

據《新浪新聞》報導,內地一名58歲男子李先生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平日生活特別規律。然而近期,他經常出現肚痛不適的症狀,一天得跑兩三次廁所,腹部還會時不時隱隱作痛,甚至出現便血症狀。起初他以為是自己的痔瘡復發,因此並未放在心上。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男子就醫檢查確診腸癌晚期

然而不久後,李先生的妻子卻發現,他的臉色越來越差,且整個人都瘦了一圈,這讓她非常擔憂,一直勸說丈夫去醫院做檢查,但李先生總是以「就是痔瘡,沒什麼大礙」為由推脫。最終,李先生在妻子的堅持和勸說下前往醫院就診,然而檢查結果卻讓他們驚呆在原地。李先生想不透為何平時生活習慣規律還會患上腸癌晚期。

腸癌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引起

醫學專家指出,腸癌通常指大腸癌,包括結直腸癌,是一種常見但可預防的疾病。它可能由遺傳、生活環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專家表示,大約90%的大腸癌源自腸道內的良性腫瘤「腸腺瘤」惡化,這一過程從正常黏膜到增生,再到腺瘤形成,最後演變為癌症,可能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

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常被誤認為痔瘡而耽誤了治療

如果患者能在早期發現並切除這些息肉腺瘤,就能有效防止癌變。更重要的是,通過早期篩查如腸鏡檢查,一旦發現癌症,早期手術治療的成功率可以達到95%以上。腸癌已成為中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其發病率逐年上升,早期腸癌症狀不明顯,經常會被誤認為是痔瘡等輕微疾病,從而像李先生一樣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使病情惡化。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醫生提醒公眾注意腸癌5個早期徵兆

為了早期識別腸癌,專家特別提醒民眾要留意以下5種異常徵兆,也被稱為「三多兩痛」:

1. 放屁次數增多

如果發現放屁次數突增,且伴有異常氣味,可能是腸道異常的信號。

2. 排便次數增多

排便次數無故增多,尤其是腹瀉與便秘交替,且大便性狀改變時,都應立即引起警覺。

3.便血次數增多

便血不應立即歸咎於痔瘡,如果便血呈黏性或大便顏色發黑,可能預示著患有腸癌,而鮮紅血多則與痔瘡相關。

4.腹痛

腹痛若發生於腸道梗阻後,這可能是腸道腫瘤的警告,尤其伴有腹脹時,應立即就醫。

5. 肛門疼痛

肛門區域疼痛可能是腫瘤造成的墜脹感或直接疼痛引起,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信號。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專家建議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對於高危人群,特別是有家族性結腸多發性腺瘤患者、長期炎症性腸病患者及50歲以上的人,建議每三到五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此外,長期吸煙者、肥胖者、高脂肪飲食者及缺乏運動的人也屬高危人群,對這些人群來說,改變以下6個生活習慣並定期進行醫學檢查可以顯著減少腸癌的風險。

1. 戒煙

吸煙被證實能增加腸癌的風險,戒煙不僅有助於預防腸癌,也是全面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步驟。

2.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

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麥麵包、水果、蔬菜等均可以降低腸癌風險。

3. 控制體重和腰圍

保持健康的體重和腰圍是避免許多健康問題的關鍵,包括腸癌。

4. 減少紅肉和加工肉製品攝入

研究表明,減少攝入紅肉,諸如牛肉和羊肉,以及加工肉製品如香腸和熏肉等,有助於降低腸癌風險。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5. 保持規律運動

規律的體育活動可以減少腸癌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6. 限制酒精攝取

避免攝入酒精可以減少多種癌症的風險,包括腸癌。

醫生提醒生活方式調整可有助預防腸癌

這些健康生活方式的調整不僅有助於預防腸癌,也能提升整體生活質量,減少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專家呼籲,定期進行醫學檢查和採取積極的生活方式調整,是預防腸癌的關鍵步驟。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夏季高溫易腦梗心肌梗 專家揭:身體缺水導致!

2024年09月15日 07:00

美國專家指出高溫季節身體缺水導致腦梗塞和心肌梗塞風險激增,因此保持適當水分至關重要!

夏季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更高

外界普遍認為冬季是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的高發期,但美國威廉博蒙特醫院的心臟病專家巴里·富蘭克林博士卻在美國心臟協會發表的文章中指出,實際上夏季的發病率更高,由於心肌梗塞是缺血性心臟病原因之一,指冠狀動脈中的血流減少,導致心肌缺血,出現壞死或接近壞死的疾病,當血栓阻塞心臟冠狀動脈時就會發生心肌梗塞。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夏季脫水會增加心肌梗塞和腦梗塞的風險

專家也表示,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病發的原因和體內缺水有直接關係,由於夏季氣溫升高,血管會擴張散發體內熱量,同時血壓會下降,「夏季出汗較多,體內水分不足,會導致血液流動不暢並形成血栓」。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專家分享正確的水分補充方法

隨著年齡增長,人們更易患有和生活方式相關的動脈硬化疾病,例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症,這些病症會加快動脈硬化的進程,因此夏季保持水分平衡對預防腦梗塞和心肌梗塞尤為重要,「患有這些疾病或正處於發展階段的人,患腦梗或心肌梗塞的風險會增加,因此他們更需要在夏季確保水分充足」。富蘭克林對此提出了3點注意事項:

1. 不宜在口渴時才飲水

即使飲了水,也需要大約20分鐘水分才能滲透全身,所以飲水後血液流動也不會立即改善,因此不應等到口渴才飲水

2. 不出汗也要補充水分

在不知不覺中,人的皮膚會吸收和蒸發水分,因此即使不出汗也要定時補充水分。

3. 睡覺容易出現脫水現象

人們在睡覺時,一般會出汗約200毫升,尤其在炎熱的夜晚,不愛開冷氣的長者會流更多汗。此外,睡覺時血壓通常會下降,更容易形成血栓。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安全飲水4大法則

雖然補充足夠水分有助防止血栓,但過量飲水對心臟和腎臟都會造成負擔。因此要有效補水,也需講究方法。

1. 睡前和醒來時各飲一杯水

富蘭克建議,睡前宜飲一杯水(約200毫升),並將水放在床邊,上廁所後飲一些,以補充睡眠時流失的水分,早上醒來後再飲一杯。

2. 別忽略這1公升

一般而言,成年人每1公斤體重約需40毫升水,如體重為50公斤,則每天所需的水量約2公升,而每日餐飲已含約1公升水,因此只需補充剩餘的1公升。

3. 分多次少量補水

飲水時避免一次喝太多,且不應感到口渴才飲水,這時候代表身體已經出現脫水症狀。要維持體內的水分平衡,有效吸收水分的關鍵,是將每天的攝取總量分多次適量攝入。

4. 小心酒精咖啡因

避免將咖啡或啤酒當作補水手段,酒精和咖啡因具有利尿效果,飲多反而會導致脫水。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