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一家5口晚餐後出現不適以為食物中毒被齊齊送醫治療,醫生揭真實病因其實是……
一家5口共進晚餐出現頭痛、噁心及嘔吐等症狀被送醫治療
綜合內媒報導,浙江溫州一家5口日前晚上在家中一起煮飯並享用美食,不料於凌晨4、5點鐘,竟相繼出現頭痛、噁心及嘔吐等不適症狀,全數被送往溫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接受治療。
示意圖。設計圖片
醫生指出一家5口並非食物中毒而是一氧化碳中毒
起初,一家人猜測可能是食物中毒所致,然而經醫生詳細檢查後,才知道大家都是一氧化碳中毒。這家人在事後回憶,當晚他們在家中煮飯時,因天氣炎熱,他們關閉窗戶打開冷氣,然後在封閉空間內使用煤氣爐烹飪。
Getty示意圖
一家5口在密閉空間使用煤氣爐煮飯導致氧氣不足
醫生分析指出,在密閉空間內使用煤氣爐會導致氧氣含量下降,發生燃燒不充分的情況,進而從產生大量一氧化碳,加上當時室內通風不佳,這才進而造成他們意外中毒。
示意圖。設計圖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會導致腦部缺氧
溫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主治醫生池東解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種因短時間吸入過量一氧化碳而引發的急性缺氧疾病,主要症狀為腦部缺氧。一旦一氧化碳進入血液後,就會迅速和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此舉將阻斷氧氣與血紅蛋白的結合,導致血紅蛋白無法運送氧氣,從而引起器官缺氧。
Getty示意圖
醫生提出一氧化碳中毒的防範與應對措施
池東醫生提醒,不論是夏季或冬季,使用任何燃燒裝置時都必須保持良好通風。若懷疑自己一氧化碳中毒,應立即離開潛在污染區域,去吸入新鮮空氣,並立即開窗通風,不論症狀輕重,都應盡快求醫。
美國專家指出高溫季節身體缺水導致腦梗塞和心肌梗塞風險激增,因此保持適當水分至關重要!
夏季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更高
外界普遍認為冬季是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的高發期,但美國威廉博蒙特醫院的心臟病專家巴里·富蘭克林博士卻在美國心臟協會發表的文章中指出,實際上夏季的發病率更高,由於心肌梗塞是缺血性心臟病原因之一,指冠狀動脈中的血流減少,導致心肌缺血,出現壞死或接近壞死的疾病,當血栓阻塞心臟冠狀動脈時就會發生心肌梗塞。
示意圖。設計圖片
夏季脫水會增加心肌梗塞和腦梗塞的風險
專家也表示,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病發的原因和體內缺水有直接關係,由於夏季氣溫升高,血管會擴張散發體內熱量,同時血壓會下降,「夏季出汗較多,體內水分不足,會導致血液流動不暢並形成血栓」。
示意圖。設計圖片
專家分享正確的水分補充方法
隨著年齡增長,人們更易患有和生活方式相關的動脈硬化疾病,例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症,這些病症會加快動脈硬化的進程,因此夏季保持水分平衡對預防腦梗塞和心肌梗塞尤為重要,「患有這些疾病或正處於發展階段的人,患腦梗或心肌梗塞的風險會增加,因此他們更需要在夏季確保水分充足」。富蘭克林對此提出了3點注意事項:
1. 不宜在口渴時才飲水
即使飲了水,也需要大約20分鐘水分才能滲透全身,所以飲水後血液流動也不會立即改善,因此不應等到口渴才飲水
2. 不出汗也要補充水分
在不知不覺中,人的皮膚會吸收和蒸發水分,因此即使不出汗也要定時補充水分。
3. 睡覺容易出現脫水現象
人們在睡覺時,一般會出汗約200毫升,尤其在炎熱的夜晚,不愛開冷氣的長者會流更多汗。此外,睡覺時血壓通常會下降,更容易形成血栓。
Getty示意圖
安全飲水4大法則
雖然補充足夠水分有助防止血栓,但過量飲水對心臟和腎臟都會造成負擔。因此要有效補水,也需講究方法。
1. 睡前和醒來時各飲一杯水
富蘭克建議,睡前宜飲一杯水(約200毫升),並將水放在床邊,上廁所後飲一些,以補充睡眠時流失的水分,早上醒來後再飲一杯。
2. 別忽略這1公升
一般而言,成年人每1公斤體重約需40毫升水,如體重為50公斤,則每天所需的水量約2公升,而每日餐飲已含約1公升水,因此只需補充剩餘的1公升。
3. 分多次少量補水
飲水時避免一次喝太多,且不應感到口渴才飲水,這時候代表身體已經出現脫水症狀。要維持體內的水分平衡,有效吸收水分的關鍵,是將每天的攝取總量分多次適量攝入。
4. 小心酒精咖啡因
避免將咖啡或啤酒當作補水手段,酒精和咖啡因具有利尿效果,飲多反而會導致脫水。
示意圖。設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