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6旬婦連續沖涼6小時連飯都唔食,洗到身體出現擦傷仍覺得污糟,醫生揭強迫症所致!
60歲女子頻繁沖涼且曾長達6小時
綜合內媒報導,內地一名60歲女子王女士近期陷入「頻繁沖涼」的困擾中。王女士表示,進入盛夏後,她沖涼的頻率變得頻繁且時間變長,曾一度沐浴長達6小時之久,期間甚至連午餐也未來得及進食。家人見王女士從原本的正常清潔逐漸演變成「極端」行為後,感到非常擔憂,遂將其送往醫院接受診治。
示意圖。設計圖片
女子身體嚴重擦傷仍無法停止沖涼行為
王女士就醫時表示,她經常感覺身上極度不潔淨,因此常常停不下來沖涼,即便不斷清洗令自己的身體出現擦傷,她仍無法控制,「胳膊,身上都被我抓破了,我知道沒必要,可是就是控制不住搓揉」。
Getty示意圖
女子患有逾20年強迫症病史 經藥物和心理治療後病情有所緩解
浙江某醫院精神衛生科的吳緒旭醫生指出,王女士有逾20年的強迫症病史。她年輕時就患有潔癖,隨著年齡增長,到了40歲時症狀日益嚴重,逐漸出現反覆的清洗現象,總覺得自己身上是無菌的,不能讓他人觸碰。後續經過藥物和心理治療後,王女士的病情已得到了有效緩解。
示意圖。設計圖片
強迫症分為強迫思考和強迫行為兩大類
報導指出,強迫症主要可分為強迫思考和強迫行為兩大類。強迫思考包括不斷在患者腦中反覆出現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內容的思維,即使患者明白這些思考是不必要的,但仍舊無法擺脫,常見的強迫思考包括,強迫擔心、強迫疑慮、強迫回憶、強迫性貧窮思維和強迫對立觀念等。
Getty示意圖
強迫行為的常見表現
至於強迫行為則指那些重複的行為或心理活動,通常被認為是無意義的,主要有強迫檢查、強迫洗滌、強迫詢問等幾種表現,諸如反覆檢查門窗是否關好、反覆洗手消毒、及反覆向他人確認信息等行為。
每逢換季手部即脫皮令人痛苦不堪,專家揭背後3大原因以及4個手部護理方法。
專家指出手部脫皮的原因多樣
據《生命時報》報導,不少人每逢換季手部就會開始脫皮,這不僅影響手部美觀,有時還會伴隨瘙癢、疼痛甚至潰爛等症狀,令人相當困擾。由於人們常以為手部脫皮是因為過於乾燥導致,因此認為塗抹保濕霜即可緩解,然而專家卻指出,手部脫皮的實際原因有很多。
微博圖片
大部分手部脫皮是正常生理現象
對此,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生董正邦以及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教授楊希川就指出來手部脫皮的幾個原因以及分享了有效的預防措施。他們指出,大部分的手部脫皮是正常生理現象,在季節交替時尤為常見。
1. 乾燥性脫皮
由於秋冬季節乾燥,人體水分會流失較多,加上手部皮膚角質層較厚更容易缺水。因此經常洗手、過度清潔就會損害皮膚屏障,若後續沒有及時保濕,便會引起皮膚乾燥脫皮的現象。這種情況通常不需特殊治療,日常多喝水、擦護手霜即可。
2. 接觸性脫皮
接觸肥皂或洗衣粉等鹼性物質後,可能會引發手部脫皮。脫皮多從手指開始,逐漸延伸至整個手掌,脫去表層皮膚後,手部將恢復原狀,不痛不癢且沒有炎症。長時間物理摩擦,如拉拽、搬運等動作也會造成手部脫皮。
Getty示意圖
3. 缺乏維生素
維生素A有助保護皮膚表層,缺乏時會造成皮膚乾燥。B族維生素是人體維持正常角化不可或缺的原料,其缺乏也可能引起皮膚黏膜的異常。建議多攝取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如胡蘿蔔、牛奶、魚類、蛋黃以及動物肝臟等。
如果手部脫皮情況嚴重且經常復發,則需要留意以下5種可能相關的皮膚病。
1. 剝脫性角質松解症
常發於手掌、足底,偶爾也可見於手足背側。發病前有手癢、麻木的異常感覺,皮損初期為一些針頭大小的表淺小白點,隨後逐漸擴大破裂形成脫屑,相鄰脫屑互相融合成較大片脫皮,可伴有灼癢感。
這種病既沒有傳染性也不遺傳,多發於春夏和秋冬之交,季節變換時發病,但多數情況下,只要數週內就可自行痊癒。因此建議輕者可外使用保濕霜、尿素乳膏等溫和潤滑劑緩解症狀,嚴重的大面積脫皮者,可遵醫囑外用維A酸乳膏等。
微博圖片
2. 進行性指掌角皮症
進行性指掌角皮症通常發生於手指末端及前半個手掌面,特點為皮膚乾燥起皺,常有細小鱗屑伴碎玻璃樣的淺表裂紋。建議主要由做家務時所接觸的各種洗潔精、洗衣液等物質造成。除了儘量避免接觸誘因以外,還可以使用尿素霜等外用藥物進行對症治療。
3. 手癬
手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最常見的部位是腳,稱為腳癬,約20%腳癬患者同時患有手癬。手部皮損多始於一側手指間或魚際,局部有邊界明顯界限的紅斑脫屑,有些患者甚至整個手掌皮膚肥厚、破裂,伴有水泡或糜爛。因此建議患者用抗真菌藥物即可,個別外用藥效果不好的患者要同時口服藥物,但相對較為少見。
4. 濕疹
手部濕疹皮損多發生於指背及指端掌面,可蔓延至手背和手腕部,邊界不清或是呈小片狀皮損。由於慢性病程可浸潤肥厚,因此手指活動出現皸裂,甲周皮膚腫脹,指甲可變厚而不規則。對此,患者應儘量減少接觸刺激性物質,選擇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軟膏塗抹,若瘙癢劇烈可口服抗組胺藥物。
Getty示意圖
5. 汗皰疹
典型皮損為雙手足掌跖、指趾屈側、指間分佈著米粒大小的水泡。由於手掌角質層厚,水泡一般不易自行破裂,約2至3週後可吸收乾涸形成脫皮,露出紅色薄嫩的新鮮表皮,這時伴有疼痛感。面對此類症狀,患者在早期出現小水泡時,可以外用糖皮激素藥膏,後期脫皮、乾燥可外用凡士林軟膏、維生素E乳膏等,瘙癢明顯著可口服抗組胺藥物。
微博圖片
對於因皮膚疾病引起的手部脫皮,應及時就醫,針對病因進行正規治療。日常生活中,亦可通過以下4點加強手部皮膚護理。
1. 保濕
保持皮膚清潔,儘量少沾水,洗手或洗澡後及時使用潤膚霜或手霜,可選用硅霜或魚肝油軟膏等保護新生長表皮。
2. 避免接觸鹼性物質
日常生活中避免直接接觸洗衣粉、肥皂、洗潔精等,使用時建議戴手套做防護。
3. 補足維生素A
飲食上應清淡溫和,忌貪涼貪辣,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牛奶、奶酪、魚類、貝類、胡蘿蔔等,多飲溫熱白開水,少喝飲料。
4. 避免抓撓
當手部出現脫皮,儘量讓脫皮自然脫落,切勿強行剝掉。當脫皮處瘙癢時,可遵醫囑適當使用鎮靜劑或抗組胺類藥物控制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