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李鄭屋邨新舊法團糾紛未了 各不相讓 民政處介入 促以逾4000住戶福祉為先

博客文章

李鄭屋邨新舊法團糾紛未了  各不相讓 民政處介入  促以逾4000住戶福祉為先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李鄭屋邨新舊法團糾紛未了 各不相讓 民政處介入 促以逾4000住戶福祉為先

2024年08月15日 15:44 最後更新:15:52

大廈新舊業主立案法團糾紛過去都屢見不鮮,尤其涉及巨額費用的大型維修工程,更往往引發舊法團被撤換,隨後新舊法團對簿公堂,法團合法性成疑,銀行帳戶被凍結,物管公司受牽連,以致屋苑管理問題叢生,住戶慘受牽連。

李鄭屋邨內仍懸掛召開業主大會的橫額。

李鄭屋邨內仍懸掛召開業主大會的橫額。

最新例子是深水埗李鄭屋邨的新舊法團爭議,事件由去年起擾攘至今近一年仍未解決,更面臨法團銀行戶口被凍結,物業管理公司下月退場,屋邨內維修工程、升降機保養維修、清潔服務等或面臨暫停,4000多戶居民受影響。

昨新法團聯同反圍標大聯盟約20多人向金融管理局請願,要求金管局介入,促銀行盡快處理戶口轉名手續,令新法團銀行戶口不會因被凍結而無法支付屋邨服務開支。

不少邨內居民擔心物管公司退場後邨內服務受影響。(龐朝輝fb)

不少邨內居民擔心物管公司退場後邨內服務受影響。(龐朝輝fb)

其實李鄭屋邨的法團風波始於去年9月,時任法團就更換升降機選用了比市建局估計高出2600萬元的承建商,引發業主聯署要求召開業主大會,成功推翻決議,改選另一間開價約3,000萬的承辦商,並選出新法團,惟因舊法團就選舉結果多次提出訴訟,令新法團一直未能註冊,更發生多宗暴力事件。

雖然土地註冊處已於本月5日成功為新法團註冊,但因舊法團不合作,加上法律程序致新法團在中銀的戶口未能轉名而被凍結,無法支付屋苑開支,除邨內不少維修工程要暫停,物管公司因被拖逾600萬元管理費,決定9月1日離場,屋邨面臨服務停頓迫在眉睫。有居民直言,最近多幢樓宇的升降機已長期暫停,有漏水或公眾地方跌石屎,管理公司也未能處理。

事件已引起深水埗民政事務處關注,昨更向新舊法團主席發公開信,對雙方未以居民福祉為依歸及不合作的態度,深表遺憾。

據公開信指,今次爭議涉及兩方業主就管委會合法性的訴訟,新法團向土地註冊處遞交文件報稱已在2023年11月3日特別業主大會當選為新一任管委會,惟舊法團入禀要求頒新法團當選無效;期間銀行於5月份起凍結法團戶口。

區議員龐朝輝早前在邨內設街站協助受影響的居民(龐朝輝fb)

區議員龐朝輝早前在邨內設街站協助受影響的居民(龐朝輝fb)

民政處及其他部門一直斡旋各方,包括與物管公司、中電、水務署、升降機保養商及清潔公司聯絡,以確邨內服務、公用地方的供電和供水及升降機等運作不受影響,警方亦已加強邨內巡邏。

民政處亦聯同區議員及房屋署,促銀行提出緩解方案,據處方引述銀行指,如爭議雙方同意,可發放指定款項以支付屋邨的基本服務開支,使居民日常生活不受影響。

可惜的是,即使政府努力斡旋,但新舊法團始終沒妥協。物管公司已於本月9日入禀高院,限法團於指定日期內處理管理及保安欠款問題,否則將於9月1日離場,惟爭議雙方一直都無就此回應。

民政處已在公開信表明,新法團應處理物管公司離場及屋邨欠費等問題,並要求舊法團尊重現實,盡快展開交接工作,化解當前危機。

政壇高人說,今次李鄭屋邨法團糾紛,民政處、土地註冊處處、警方、區議員及相關金融機構都已盡力協調,希望找出妥善解決辦法,令居民利益不至受損,惟涉事新舊法團似乎都沒將居民利益放在首位。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特首落區睇基層醫療設施 高人: 希望加強「地區康健中心」 做好基層醫療樞紐

2024年09月14日 22:10 最後更新:22:31

特首李家超今日到訪政府地區康健中心,馬會資助的地區藥房,和非政府組織營運的中醫診所。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陪同落區視察。

特首李家超(左1)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左2)到訪馬會資助的地區藥房。

特首李家超(左1)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左2)到訪馬會資助的地區藥房。

李家超話,視察社區藥房後,他更相信必須由地區康健中心做好樞紐角色,統籌整合社區裡的公私營醫療機構和不同熱心組織與非牟利機構所提供的基層醫療服務。他會將在社區藥房收集到的意見和想法交予團隊跟進,有助他們撰寫新一份《施政報告》。

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梁卓偉(左)介紹他們資助的地區藥房的運作。

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梁卓偉(左)介紹他們資助的地區藥房的運作。

政府面對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日益普遍所帶來的壓力,於2022年12月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 ,重點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強香港基層醫療服務。策略包括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本,以家庭為中心,「早發現,早治理」,提供連貫全面的醫療服務,並且建立可持續的醫療系統。《藍圖》的其中一項建議是以「地區康健中心」的模式為基礎,進一步發展地區為本、家庭為中心的社區醫療健康系統。

特首參觀黃大仙地區康健中心。

特首參觀黃大仙地區康健中心。

政府已在2022年年底於全港各區設立康健中心,以及規模較小、屬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達到「18區全覆蓋」的階段性目標,為市民按年齡、性別和生活模式等因素制定個人化的健康計劃。

地區康健中心作為地區醫療服務及資源的樞紐,強化「一人一家庭醫生」概念,推動病人與其家庭醫生(特別是在慢性疾病管理方面)建立長遠醫患關係。政府去年11月起推行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病共治計劃」),進一步強化康健中心和地區康健站的角色,以支援參加者更妥善控制高血壓和糖尿病病情和預防併發症,並協調和安排參加者獲資助,在私營醫療界接受篩查和合適的跨專業治療,包括物理治療、營養諮詢、視光學評估及足病診療等服務。

特首了解地區康健中心提供的各種服務。

特首了解地區康健中心提供的各種服務。

據政府的數字, 康健中心每年新增會員人數持續增加,由2019年度開始時的2 900個會員,到去年年底已有205 ,600個會員。

特首落區睇地區康健中心等基層醫療設施,突顯了政府在這方面的重視。高人話,政府希望加強地區康健中心做好基層醫療的樞紐角色,統籌公私營及非牟利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整合地區資源,建立完善醫療網絡。這種結合地區資源為市民提供醫療服務的營運模式,可以減少庫房負擔之餘,又可以提高服務覆蓋率,有利本港醫療系統的長遠發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