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應家柏:體壇精英閃耀奧運舞台 將香港「我做得到」及「全力爭勝」精神發揮極致

社會事

應家柏:體壇精英閃耀奧運舞台 將香港「我做得到」及「全力爭勝」精神發揮極致
社會事

社會事

應家柏:體壇精英閃耀奧運舞台 將香港「我做得到」及「全力爭勝」精神發揮極致

2024年08月16日 19:00 最後更新:19:03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發表網誌,詳述馬會對香港體育發展的支持。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表示,隨著奧運會落下帷幕、殘疾人奧運會即將上演,看到中國香港運動員在奧運會創出超卓成就,令他頗有所想所感。我們一起見證了江旻憓、張家朗、何詩蓓及其他本地體壇精英,把香港的「我做得到」及「全力爭勝」精神發揮到極致。

更多相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認為,他們的成就正好提醒了大家,體育運動有著改變生命的力量。正因如此,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以體育運動作為它的重點策略範疇之一,單單是於過去十年間便向體育運動發展方面捐出了超過46.5億港元。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馬會長年以來一直大力支持精英運動員,早於1982年便與政府共同成立香港體育學院(「體院」)的前身銀禧體育中心。時至今日,馬會向體院捐款累計超過7.54億港元,在建設體院的基礎設施以外,更透過「香港賽馬會精英運動員基金」支援運動員的培訓、教育及事業發展。我們近年再度與政府合作,共同斥資3億港元成立「運動科研資助計劃」,並設立「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向表現傑出的運動員提供現金獎勵。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又提到,馬會長久以來對馬術運動的支持,不但透過轄下公眾騎術學校推動馬術運動發展,更推出「香港馬術精英計劃」培育精英馬術運動員。單是去年,公眾騎術學校的使用人次合共高達51,000人,而「香港馬術精英計劃」則為55名資深、青少年及兒童騎手提供支援。多名資深騎手作為中國香港馬術隊成員更取得了重大成就,包括在去年的杭州亞運會上勇奪兩面獎牌。

馬會早年為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及殘疾人奧運會,撥款12億港元在香港興建馬房及馬術比賽場地,是馬會歷來最大額的撥款之一。馬會同時負責場地設計與興建,並透過馬醫院、賽事化驗所及其他設施提供支援,充分展現了香港最好的一面,更獲北京奧組委正式授予「北京2008年奧運會馬術比賽重要貢獻機構」的榮譽。

馬會對精英運動的貢獻,一方面令大家深感自豪,而在另一方面,馬會也同樣重視推動「全民運動」。透過「賽馬會好動城市計劃」等項目,以及與眾多本地體育總會及非政府機構的合作,馬會專注在社區鼓勵及啟發全港市民建立更具活力、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為了促進殘疾或特殊需要人士的身心健康及加強他們與社會的聯繫,過去十年馬會已向專為他們而設的體育項目撥捐逾3.85億港元。單是今年,馬會已承諾批出額外9,815萬港元,未來三年可直接惠及約12,000人。

應家柏提到,香港的體育基建設施大部分均由馬會資助興建。在現時全港44個公眾游泳池當中,大部分最初在馬會提供全部或部分資金的支持下興建,包括維多利亞公園舊泳池、葵盛游泳池及沙田賽馬會游泳池。維多利亞公園舊泳池於1957年啟用,是香港的首個公眾游泳設施;葵盛游泳池是新界區內首個公眾游泳池;沙田賽馬會游泳池則由馬會資助興建,以紀念沙田馬場於1978年開幕。

此外,賽馬會滘西洲公眾高爾夫球場是全港唯一公眾高爾夫球場,惠及眾多高爾夫球愛好者,自1990代中以來場上已進行了逾380萬場比賽;而於2017年在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下推出學校外展活動以來,更是已有超過15,000名學生曾在該球場學習高爾夫球及體驗箇中樂趣。

香港大球場重建成為嶄新的體育場館,也得到了馬會高達8.5億港元的資助。自1994年重開後,香港大球場於30年來一直是國際七人欖球賽及主要足球賽事的標誌性舉行場地。

馬會為支持香港足球發展,對足球基建及相關社區項目兩方面均有提供資助,包括提供7,450萬港元用於設立賽馬會傑志中心,以及撥款2.21億港元建立賽馬會香港足球總會足球訓練中心。後者不但是中國香港足球代表隊的主要訓練場地,也為馬會所支持的社區足球項目提供了重要場地。

賽馬會香港足球總會足球發展計劃自2015年推出以來,在基層發展、青少年、教練、裁判、女性足球及五人足球等多方面已讓超過15萬名人士受惠。

剛於上星期,馬會舉行了另一項旗艦活動「賽馬會青少年足球精英匯」(「精英匯」)。這項每年一度的活動是馬會與曼聯非常成功的合作夥伴關係的其中部分。自2012年以來,馬會一直是曼聯在香港的社區足球合作夥伴,專注透過創新及專業的計劃,在學校以至社區層面上促進青少年發展,啟發青年人追求卓越表現及發揮潛能。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精英匯」的活動之一,是曼聯十六歲以下青年隊聯同中國香港青少年球員在「同交誼、同體驗及同進步」的主題下進行聯合操練及多項文化活動,包括作為焦點活動,曼聯十六歲以下青年隊在旺角大球場上演兩場比賽,先於上週五與超級青年聯賽選手隊對賽,再於上週日與中國香港十六歲以下代表隊進行比賽,合共吸引了超過9,000名觀眾到場欣賞兩場賽事。

應家柏網誌圖片

應家柏網誌圖片

馬會透過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致力鼓勵所有人更積極投入體育運動。應家柏表示,看到奧運的中國香港運動員充分展現了香港的「我做得到」精神,也因此大受鼓舞,不論是作為觀眾或親身做運動也好,更踴躍參與體育運動,最好當然既做觀眾也做運動。

Tags:

曼聯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馬會歷來最大型香港國際慈善論壇 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正式啟動

2024年10月09日 11:40 最後更新:12:54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辦,公益慈善研究院協辦的2024 香港國際慈善論壇,於 9 月 9 至 10 日一連兩日在西九文化區舉行,同時亦為香港首個「公益慈善周」以及馬會140周年舉辦的一系列大型活動揭開序幕。

今屆的主題為「行公益 結碩果」,雲集2000多位來自40個國家及地區的代表,包括超過200個本地、區域和國際基金會的代表,通過多場主題演講、座談演講和專題討論,匯聚一眾嘉賓的真知灼見,以及探索如何將慈善力量轉化為實在和可持續的影響。

李家超:論壇體現香港積極貢獻公益慈善事業決心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論壇上發表錄影致辭表示,論壇由多年以來領導慈善業界的香港賽馬會和其慈善信託基金隆重呈獻,體現香港積極貢獻公益慈善事業的決心:「特區政府明確指出致力推動香港成為國際慈善中心。我們的願景是為慈善業界提供管理財富的工具,同時協助他們將資源投放到富有影響力的社會項目中。我們決心推動香港成為矢志改善社會的環球家族辦公室落戶的首選。」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前排中)、馬會主席利子厚(前排左六)、副主席廖長江(前排左五)、眾馬會董事、行政總裁應家柏(前排右六)及眾馬會管理委員會成員在2024香港國際慈善論壇開幕典禮上合照。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前排中)、馬會主席利子厚(前排左六)、副主席廖長江(前排左五)、眾馬會董事、行政總裁應家柏(前排右六)及眾馬會管理委員會成員在2024香港國際慈善論壇開幕典禮上合照。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4香港國際慈善論壇開幕典禮上發表錄影致辭。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4香港國際慈善論壇開幕典禮上發表錄影致辭。

主席利子厚:共同研究策劃、管理及量度不同慈善項目

論壇開幕典禮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馬會主席利子厚和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主禮。利子厚致辭表示,亞洲作為全球最多人口和經濟增長最快速的地區,慈善事業隨著區內財富增長正在急速發展,徹底釋放亞洲區慈善事業的潛力,對有效應對區內社會和環境的挑戰至關重要,今年論壇的主題「行公益 結碩果」,旨在共同探索慈善業界的測量指標及模型,讓慈善組織能夠可靠地使用,而達至最有影響力的成果。

馬會主席利子厚在2024香港國際慈善論壇開幕典禮上致辭,並期望今屆論壇能集思廣益,結出碩果累累的方案。

馬會主席利子厚在2024香港國際慈善論壇開幕典禮上致辭,並期望今屆論壇能集思廣益,結出碩果累累的方案。

利子厚期望今屆論壇能集思廣益,結出碩果累累的方案,讓慈善組織有效地在社會踐行公益,為各地民眾謀求最大福祉。他表示:「公益慈善業界需要花多點心思去研究,如何用一個更科學去策劃、管理及量度不同的慈善項目,希望大家聚在一起『腦震盪』,去研究一下如何一起向前。」

多個基金會亦派代表參加今年的香港國際慈善論壇,當中包括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日本財團、洛克菲勒基金會、陳江和基金會、淡馬錫基金會、騰訊基金會和Wellcome信託基金。

澳洲前總理、Wellcome信託基金主席、全球女性領導力研究所主席Julia Gillard(右)在香港國際慈善論壇上以「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公益慈善在不同社會的差異及如何更有效地協作?」為題發表首個主題演講,並由洛克菲勒基金會信託委員會成員、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前主席史美倫(左)主持。

澳洲前總理、Wellcome信託基金主席、全球女性領導力研究所主席Julia Gillard(右)在香港國際慈善論壇上以「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公益慈善在不同社會的差異及如何更有效地協作?」為題發表首個主題演講,並由洛克菲勒基金會信託委員會成員、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前主席史美倫(左)主持。

第二場主題演講由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院菲爾・奈特管理學榮休教授、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Michael Spence教授就「捐贈經濟學:為何捐贈?為何不捐贈更多?」發表精闢見解。

第二場主題演講由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院菲爾・奈特管理學榮休教授、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Michael Spence教授就「捐贈經濟學:為何捐贈?為何不捐贈更多?」發表精闢見解。

「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宣佈啟動

論壇第一日,馬會和公益慈善研究院聯合支持分別在三間大學成立健康衛生項目,並與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就大灣區傳染病預防工作加強合作。至於第二日,則宣佈啟動為期三年的「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由公益慈善研究院和Asia Philanthropy Congress 共同推行,匯聚亞洲區重要基金會和慈善機構,一同推動慈善業界專業化,釋放亞洲慈善業界潛力,普惠社群。

為加強大灣區傳染病預防工作加強合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三間本地大學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由馬會主席利子厚(後排右二)、馬會董事、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後排左一)、馬會行政總裁、公益慈善研究院董事應家柏(後排右一)和香港特區政府衞生署署長林文健醫生(後排左二)見證。

為加強大灣區傳染病預防工作加強合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三間本地大學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由馬會主席利子厚(後排右二)、馬會董事、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後排左一)、馬會行政總裁、公益慈善研究院董事應家柏(後排右一)和香港特區政府衞生署署長林文健醫生(後排左二)見證。

論壇的第二日,由一場名為《「亞洲公益慈善計劃」啟動 亞洲捐獻之道:釋放亞洲公益慈善力量 共鑄可持續未來》的座談演講掀開序幕,並正式啟動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

論壇的第二日,由一場名為《「亞洲公益慈善計劃」啟動 亞洲捐獻之道:釋放亞洲公益慈善力量 共鑄可持續未來》的座談演講掀開序幕,並正式啟動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

應家柏:構建「植根亞洲、惠澤亞洲」的慈善生態系統

馬會行政總裁、公益慈善研究院董事應家柏,在閉幕禮發表演說,感謝各演講嘉賓點出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的重要性:「亞洲公益慈善研究計劃與十家在亞洲頂尖的基金會攜手合作,構建『植根亞洲、惠澤亞洲』的慈善生態系統以加強亞洲慈善業界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研究計劃矢志鼓勵百家爭鳴而非千篇一律。相反,研究計劃的目的是學習和分享亞洲公益慈善事業的豐富多樣性。」

馬會行政總裁、公益慈善研究院董事應家柏在香港國際慈善論壇發表閉幕演說。

馬會行政總裁、公益慈善研究院董事應家柏在香港國際慈善論壇發表閉幕演說。

為響應今屆論壇主題,公益慈善研究院出版了兩本分別委託麥肯錫和Bridgespan編撰的研究報告;公益慈善研究院亦與《史丹福社會創新評論》聯合發表一份與衡量慈善事業影響力有關的特別補充報告。

論壇的閉幕座談演講,由2009年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創作獎得主、美籍編劇、導演及監製Dustin Lance Black;奧運跳水金牌得主Tom Daley;2023年浪琴國際騎師錦標賽冠軍、香港賽馬會騎師何澤堯;2007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得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中心總監楊紫燁;聯同「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體育學院前院長李翠莎,一同探討體育和藝術投資如何換取社會收益。

論壇的閉幕座談演講探討投資藝術和體育如何換取社會收益。演講嘉賓包括(由左至右)Dustin Lance Black;楊紫燁; Tom Daley;何澤堯。演講由「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體育學院前院長李翠莎主持。

論壇的閉幕座談演講探討投資藝術和體育如何換取社會收益。演講嘉賓包括(由左至右)Dustin Lance Black;楊紫燁; Tom Daley;何澤堯。演講由「賽馬會樂動人生計劃」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體育學院前院長李翠莎主持。

一如其他慈善捐助項目,馬會對香港國際慈善論壇的支持,有賴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透過賽馬和博彩業務所得收益,帶來稅收及慈善捐款,同時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回饋社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