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港澳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近日在北京,會見在京出席會議的特首李家超,夏寶龍充分肯定特首和特區政府的工作。
特首回港後,社會有一些議論,認為夏寶龍要求香港銳意改革,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所以香港應該大力推動制度性、結構性的全面改革。
香港需要改革這個大方向無容置疑,問題是香港是不是應該大幅度全面推進改革,甚至在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內,就推出一份全面改革的藍圖。這一點值得商榷。
在夏寶龍和李家超見面之後,中央港澳辦很快就公布了會面的情況,從中央港澳辦公開夏寶龍對特首的講話內容當中,可以總結出以下兩點:
第一,夏寶龍肯定特首李家超一件事一件事地抓,逐步推進改革。夏寶龍對特首說,特區管治團隊堅決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敢於擔當、善作善成,全力拚經濟、謀發展,大力搶企業、搶人才,努力解決民生痛點難點,著力加強國際交往合作,以鮮明的改革理念、實實在在的改革舉措,一件事一件事地抓,有力推動特區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展現新氣象。
第二,夏寶龍希望社會各界特別是工商界,支持政府施政。夏寶龍見面時提到,相信特區政府一定能夠乘三中全會東風,團結帶領社會各界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積極穩妥推進各領域改革,抓具體、重實效,在國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展現更大作為。希望香港社會各界特別是工商界、企業家堅定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團結一心搶抓機遇,拚經濟、搞建設、謀發展。
從夏寶龍的講話可以見到,他肯定特區政府「一件一件事地抓」的做法,而不是提出一個翻天覆地的改革藍圖,一下子把所有事情全面改變過來。
其實本屆政府在推動改革方面,已經推展了多項工作。在政制方面,提出完善地區治理;在國家安全方面,已就23條立法;在經濟方面,大力拼經濟,搶企業、搶人才;在解決民生痛點時,特別在房屋方面,全力回收濫用公屋,並推出簡約公屋,以提高市民上樓的機會。這些工作單獨來看,每一件都並非容易做的事情,特區政府一件一件去做,都做出了一定的成效。
現在亦都有人將焦點純粹放在特區政府,甚至認為特區推動的改革並不全面。其實改革很多時候都要摸著石頭過河,並無先例可援。推出快速而全面的改革,當中未經深思熟慮,就容易出亂子。回歸之初的教育改革,無論是過急推出母語教學,或是推出通識科等,後來都證明是失敗之作。所以改革不能一哄而上,務必深思熟慮,穩妥推行,特區政府一件一件抓的做法,未必是壞事。
其實推動香港社會改革向前,亦不純粹是特區政府的工作,還需要社會各界配合,而夏寶龍主任就突出工商界要堅定支持特首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支持特區拼經濟、謀發展。這個可以說是中央為香港問題把脈後,特別對工商界喊話。
總括而言,我們很難期望十月公布的施政報告,會推出一個轟天動地的藍圖式改革,甚至是香港特別搞一個推動改革的架構。應該期望特區政府沿著現在的路線,將改革的項目一件一件的做下去,久久為功,必有所成。
盧永雄
經濟環境麻麻,中小企面臨的經營壓力日增,做出口的生意不錯,但做零售的就要捱。如今出現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局面。
特首李家超昨日到生產力促進局訪問,與得到生產力局資助的中小企業座談,了解他們的經營狀況。在座有不少是捱過巨大風浪,最後成功轉型的中小企。原來政府設有40多個支援各行各業、特別是創新行業的計劃,其中部分由生產力局操盤。看完特首的訪談,令人重新思考香港企業、特別是中小企的處境。
經濟有周期,有高低起落。在熱度高漲的時期,生意升價錢升,但原材料、人工和租金都同步上升,但由於賣到好價,成本貴一些都有錢賺。到經濟由高潮走向低潮時,熱度急降,生意可以跌得很快,但成本不一定同步下跌,特別是租金和人工受供應影響,下跌的速度和幅度,很多時會比生意下跌得慢,企業由賺變蝕,可能執笠收場。中小企面對這些逆境,首先要有求變的決心。
可以從三方面探討一下。
第一,生意。經濟好的時候人人願意花錢,經濟差的時候就撳住荷包,整體生意規模收縮是無可避免的現象。在經濟低迷期的時候,消費者用平價的產品取代貴價產品,正常不過。北上消費就是這種現象的體現,如果香港賺錢很容易,叫港人搭一個多小時車到深圳消費都會嫌麻煩,但收入減少時,心態就會改變。
在這樣的環境下,新消費模式應運而生。現在很多食肆甚至茶餐廳都頂不順要執笠,但是兩餸飯店舖就蓬勃發展起來,原因很簡單,30、40元買一個兩餸飯,相對於60、70元坐下來食一個餐,其效益不言而喻。有時花50多元買兩個淨餸,回家只煮白飯,已夠兩口之家食用,甚至比自己買餸煮飯更省錢省事。這種新消費模式,就是以性價比取勝。兩餸飯其實是一種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將提供服務模式簡約化,砍掉客人坐下來吃飯的營運成本,將所有收益回饋客戶。這種模式和砍了動物表演的太陽馬戲,以及取消各種附加服務的廉價航空,基本理念相通,就是一種藍海戰略。所以做茶餐廳做不住轉做兩餸飯,就會搵到新的生意。
第二,人力。香港人力成本頗貴,即使說經濟不好,現在多數行業請人仍然十分困難。很多年輕人沒有打長工的打算,做斜槓族,做一日不做一日,勞動力就折半。甚至有些家長說見到子女工作辛苦,就叫他們索性不要做,年輕人順勢啃老,亦造成年青勞動力減縮。企業應對這種場景,透過自動化甚至智能化的方式減低使用勞動力,是唯一可行出路。
特首在生產力局和位元堂執行董事鄧女士談起,了解到他們的藥品生產線在政府和生產力局的支援下,改造成為智能生產線,包裝產量增加1倍,人均產量提升10倍,能在較少人力成本的情況之下,大量擴大生意規模。未來各行各業都要考慮智能化自動化的運營模式,減低運營成本。
第三,租金。香港租金是另一個頑固的領域,下跌速度很慢。試想一下,如果做生意本來有100元收入80元開支,賺20元,毛利率20%。經濟一差生意跌至70元,但成本維持在80元的話,本來20%的毛利率化為烏有,變成虧損10元。但如果人工和租金快速下跌,由80元跌至60元的話,即是在減縮生意規模的情況下,仍然有錢可賺,獲得一個新的平衡。這就是經濟衰退、企業執笠、成本下降、新周期重臨的基本形態。但如果成本下跌得不夠快,例如租金不跌,就惟有用新方式運營生意。
如何在不需要租金或減縮租金成本之下仍做到生意,是另一個思考方向。上述的兩餸飯從給客人坐下來吃飯半個小時然後收60元,變成為買個飯一分鐘收35元,節約了的租金成本令到生意的周轉速度更快,同一個面積的舖頭生意規模可以做大10倍以上。其實網上銷售就是一種去除租金的主要運營模式,例如和特首對談的母嬰產品公司希望轉型開拓電商市場,但入場門檻成本甚高,他們申請了政府「BUD專項基金」等資助計劃,做跨境電商開拓內地網上零售市場。
無論如何,特區政府推出大量計劃協助企業創新和轉型,中小企如果能用好這些計劃,學習新技術,思考新生意方向,就有望找到新出路。關鍵就是要求變。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