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表示,律政司在2022年初主動成立跨部門的「保護易受傷害證人及兒童專責小組」,成員包括警務處的代表。自成立以來,小組已處理超過200宗涉及易受傷害證人的案件。
張國鈞在網誌表示,受害者的心理壓力會隨着等待漫長審訊過程而不斷增加,甚至可能會遺忘部份證供,或證供會受到他人的干擾。小組在竭力維護易受傷害證人利益的同時,亦要與時間競賽,盡量縮短處理案件所需的時間,減少刑事程序對他們的衝擊和傷害,全力以赴將違法者繩之於法,工作毫不簡單。
政事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表示,律政司在2022年初主動成立跨部門的「保護易受傷害證人及兒童專責小組」,成員包括警務處的代表。自成立以來,小組已處理超過200宗涉及易受傷害證人的案件。
張國鈞在網誌表示,受害者的心理壓力會隨着等待漫長審訊過程而不斷增加,甚至可能會遺忘部份證供,或證供會受到他人的干擾。小組在竭力維護易受傷害證人利益的同時,亦要與時間競賽,盡量縮短處理案件所需的時間,減少刑事程序對他們的衝擊和傷害,全力以赴將違法者繩之於法,工作毫不簡單。
粵港澳三地法律部門在上月30日公布統一的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員名冊,共有146名來自香港及廣東、澳門地區的調解員,當局今天頒發證書。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在其Facebook表示,名冊是由香港律政司、廣東省司法廳及澳門行政法務司各自經過本地評審及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工作委員會考慮,由粵港澳法律部門聯席會議最終審議確定,為首批香港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員。
他在致辭時說,香港在調解方面一直處於領先的地位,特區政府除了在政府部門推廣調解為先之外,律政司也一直在海內外地區推廣調解服務。
張國鈞說,近年,內地更十分肯定和推崇香港的商業調解,不但加強兩地的交流互鑑,內地法院更於去年引入香港調解員為案件進行調解,香港調解員在前海法院去年的一宗涉款以千萬元計的商事糾紛案件中成功調解,為香港的調解服務「省靚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