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顯示,食物「趁熱吃」恐會增加患食管癌風險,建議控制在呢個「熱度」以下。
「趁熱吃」會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
據《新浪熱點》報導指出,不少人偏好在食物熱騰騰時進食,認為「趁熱吃」會更加美味,而許多食物確實在冷卻後的口感與風味會有所下降。然而有研究指出,長期食用65℃以上的熱飲或食物恐會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因此,在日常飲食中,控制食物的「熱度」至關重要。
示意圖
過熱的食物會導致粘膜細胞受傷害進而導致細胞癌變
研究顯示,食物從口腔到胃的過程需要9秒鐘左右,若進食的食物過熱,就意味著從口腔到食道再到胃的這段過程會一直被燙9秒,期間很多粘膜細胞都會受到傷害。因此經常「趁熱吃」,粘膜細胞就會一次次受到傷害,甚至可能在受傷的細胞還未來得及修復時,就要面臨再一次的傷害,久而久之受傷害的細胞就會不斷增多,極易誘發癌變。
示意圖
過熱的食物恐會引發胃炎和胃糜爛
口腔耐熱溫度大約在65℃至70℃,而食道黏膜的耐熱溫度僅為45℃至50℃,胃黏膜的耐熱溫度更低僅40℃。因此,即使食物在口腔中覺得入口不燙,卻仍有可能對食道、胃「燙傷」,引發胃炎、胃糜爛等。
示意圖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攝氏65℃以上的熱飲列為潛在致癌物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將65℃以上的熱飲列為「2A類致癌物」,由此可見食用熱食的嚴重性。此外,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因食道癌致死的比例佔全球死亡率的2%,是不常食用熱食的國家的近3倍,這其中就和「趁熱吃」的習慣相關。相比之下愛吃三文治、漢堡為主食的美國,1年因食道癌致死的人數尚不到2萬。
示意圖
食用熱食時應稍等食物降溫再進食
研究指出,「趁熱吃」滿足了味蕾卻傷害了粘膜,因此建議民眾在享受熱騰騰的火鍋或其他熱食時,應稍作等待,讓食物稍微降溫後再食用,以減少對食道和胃的傷害,從而降低患癌的風險。
原來糖分也分「好壞」,配料表常見呢3類糖對身體無益建議少吃!
糖分也分「好糖」和「壞糖」
據《新浪健康派》報導,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關注飲食中的糖分攝取,不少人「談糖色變」,擔憂進食過多糖分可能對身體不利。然而,並非所有糖都有害,糖分也有「好壞」之分,而且無糖的食品不一定更健康。因此,學會正確識別和選擇糖分類型對維護健康至關重要。
示意圖
配料表常見的幾種糖分
1. 蔗糖
蔗糖也是白糖,是從甘蔗或甜菜提取的糖分,也是日常最常用的糖。然而,過量攝入可能會引發肥胖。長期過量攝入,還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甚至損壞牙齒。
2. 果糖
主要存在於水果和蜂蜜中,雖然甜度高,口感柔和,但應適量食用,和蔗糖一樣,攝取過多會導致發胖和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因此建議,攝取蔗糖和果糖這類添加糖時,每天不應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儘量避免飲含糖飲料。
示意圖
3. 乳糖
存在於牛奶及乳製品中,對嬰幼兒來說是重要的能量來源,可以視為「好糖」。
4. 麥芽糖
由澱粉分解而成,常見於麥芽糖漿、飴糖等。配料表裡有麥芽糖的,盡量少選。
5. 葡萄糖
葡萄糖是生物體內重要的單糖,可直接被人體吸收。
6. 代糖
除了各種添加糖,還有一種糖就是代糖。諸如木糖醇、山梨糖醇、阿斯巴甜、甜蜜素等,常標榜無熱量或低熱量,但關於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總是存在爭議。雖然代糖可以在無需攝取額外熱量的情況下提供甜味,但近年來的實驗顯示,代糖也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健康風險,如影響腸道健康甚至致癌等。
示意圖
對身體有益的2類「好糖」
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好糖」對身體有益,可以多多留意。諸如,低聚果糖和果膠既不屬於添加糖,也不屬於代糖,而是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有助於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他們在人體內分解較慢,有助維持血糖穩定。
1. 低聚果糖
屬於水溶性膳食纖維,對腸道益菌有增殖作用,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選擇。
2. 果膠
一種多糖物質,也屬於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於控制血糖和血脂。
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