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宣布北大嶼海岸公園即日成立。
北大嶼海岸公園成立。 政府新聞處圖片
北大嶼海岸公園面積約2400公頃,是香港第8個、也是面積最大的海岸公園,亦是為緩解三跑道系統項目的建造及營運對中華白海豚和漁業生境所造成的影響而推展的其中一項措施。北大嶼海岸公園的成立令香港受保護的海洋棲息地面積增加至超過8500公頃,加強保育中華白海豚和北大嶼水域的海洋環境及生態系統。
發言人表示,北大嶼海岸公園連同附近的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以及大小磨刀海岸公園形成相互連接的海洋保護區網絡,面積共約4570公頃。北大嶼海岸公園亦毗鄰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強保護中華白海豚的核心棲息地。漁護署正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討成立「粵港中華白海豚海洋保護區網路平台」,加強兩地在管理和執法、生態監察和提升措施、教育和宣傳等合作。
北大嶼海岸公園成立,加強保護中華白海豚的核心棲息地。政府新聞處圖片
發言人補充,北大嶼海岸公園採取與其他現有海岸公園相若的管理措施,包括日常巡邏執法、限制船艇航行速度至最高10節、海洋資源監察和優化、推廣保育教育和便利生態康樂活動等,以及接受已根據《漁業保護條例》登記本地漁船,申請北大嶼海岸公園捕魚許可證。漁護署與海事處協調,今年下半年已兩度提醒海事業界有關規定。
漁護署公布「香港珊瑚礁普查2024」結果,指出本港珊瑚今個夏天受白化影響,但健康狀況仍然大致良好,物種多樣性維持高水平。
珊瑚礁普查員進行珊瑚調查。 政府新聞處圖片
果洲群島的鹿角珊瑚。政府新聞處圖片
署方說,為期5個月的普查在6月展開,普查範圍涵蓋多個具重要生態價值的地點。潛水隊依照國際標準普查及蒐集數據,在各個普查地點錄得不同的珊瑚覆蓋率由12.8%至75.1%不等,當中以海下灣珊瑚灘的覆蓋率最高。共有11個普查地點錄得超過50%的珊瑚覆蓋率,其中5個地點位於海岸公園。
赤洲的短腕岩蝦。 政府新聞處圖片
漁護署說,本港水域前年曾出現較大規模珊瑚白化,並於今年再次出現。普查結果亦顯示,今個夏季出現珊瑚白化的地點較去年夏季多。署方積極研究應對珊瑚白化的方法,並於8月邀請專家分享對保護本地珊瑚的看法,共同探討相關研究和保育工作的未來方向,隨著上月開始海水溫度下降,大部分出現白化的珊瑚已陸續開始恢復健康。
果洲群島的藍花蟹。政府新聞處圖片
橋咀洲的蝴蝶魚及鹿角珊瑚。 政府新聞處圖片
署方說,所有普查地點均沒有發現破壞性捕魚作業的痕跡,其中12個地點發現有棄置漁網,但影響輕微,漁護署將安排清理。
橋咀洲的珊瑚群落。 政府新聞處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