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軍第六代戰鬥機計劃太貴 擬將B-21打造成「空中武庫機」應急

博客文章

美軍第六代戰鬥機計劃太貴 擬將B-21打造成「空中武庫機」應急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軍第六代戰鬥機計劃太貴 擬將B-21打造成「空中武庫機」應急

2024年11月01日 14:49 最後更新:14:59

為了爭奪未來制空權,美國想盡辦法。讓轟炸機充當「空中武庫機」計劃,就連美國空軍也沒有自信。

美國空軍重點打造的第六代戰鬥機計劃「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項目陷入成本高漲的困境,五角大樓設想未來將由研制中的B-21隱形轟炸機承擔NGAD的部分作戰任務。

應急之舉

據美國《防務新聞》10月29日報道,隨著美國空軍重新考慮其先進的第六代戰鬥機計劃,即將推出的B-21「突襲者」隱形轟炸機可能最終在美國空軍未來的制空權計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報道提到,美國空軍多年來一直在推動NGAD項目,它由一系列不同用途的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戰機組成,核心是準備取代F-22「猛禽」隱形戰鬥機的第六代戰鬥機。按照美國空軍最初的預計,NGAD項目將在2024年正式簽署合同。但今年夏季,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透露,NGAD的成本實在太高,單價可能是美軍現役F-35隱形戰鬥機的3倍,相當於3億美元,很可能成為史上最貴戰鬥機,遠超五角大樓的承受能力,最終導致美國空軍暫停了NGAD項目,並進行全面審查和評估,「以找出一種更經濟地對抗中國等主要對手的方法」。

但在五角大樓眼中,中俄等主要對手正在快速縮小第五代戰鬥機領域的技術差距,因此美國空軍需要盡快在第六代戰鬥機方面取得突破。在10月25日舉行的媒體通氣會上,美國空軍參謀長戴維·阿爾文被問及美國空軍對NGAD項目的審查是否會使B-21獲得更突出的地位時表示:「我們沒有把這個問題排除在外。」美媒分析稱,這意味著未來B-21將承擔部分NGAD的作戰任務,作為後者繼續推進的應急之舉。

報道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將B-21吹捧為全球第一架第六代飛機,其最大優勢在於先進的隱身和數據共享能力以及開放的系統架構。第一架B-21於2023年11月在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開始飛行測試,此後相關測試相對順利地持續推進,這與五角大樓其他新武器研制時常見的成本超標、進度延誤頗為不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首席執行官凱西·沃登10月24日在電話會議上表示,相比於此前宣佈的「購買至少100架B-21」,美國空軍暗示有可能增加B-21的採購量。但阿爾文隨後表示,「至少到目前為止」,美國空軍仍在堅持購買至少100架B-21的計劃。

設想已久

美國「動力」網站透露,其實美國空軍早就在設想讓B-21承擔更多的作戰任務。早在2019年,時任美國太平洋空軍空中和網絡作戰負責人斯科特·普萊斯少將接受美國《空軍雜誌》採訪時表示,如果將「NGAD」的概念限制在傳統意義的戰鬥機上,那麼考慮「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需要什麼樣的飛機時就會「過於狹隘」,而一架「具備空對空作戰能力的」B-21利用其隱形能力、與「一系列系統」協同展開防禦,也許這就是某種意義上的「第六代飛機」。美國防長奧斯汀則在2022年首架預生產型B-21下線儀式上稱,B-21具備多功能性,可以處理從「情報收集到戰鬥管理的所有任務」。

「動力」網站分析稱,根據B-21本身的尺寸、航程、升限和寬頻隱形性能,以及「其他能力」,B-21可能非常適合支持「某些形式的空對空作戰」。例如它具備相當可觀的內部彈艙有效載荷能力,能夠作為大量空對空導彈發射平台,包括大尺寸的「超遠程空對空導彈」或者大量較小的空對空導彈。B-21還可能使用空地彈藥來執行「防空壓制/摧毀」任務。而除直接作戰之外,B-21或許還可以作為更重要的「空中神經中樞」以支持制空任務,比如在「高作戰烈度空域」,憑借隱形優勢,靠前部署以控制美國空軍計劃中的「協同作戰飛機」和「忠誠僚機」編隊,而無人機也可以通過對空載荷將數據回傳給B-21,而B-21甚至也可以具備某些無人機的掛載和發射能力。

挑戰重重

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專家表示,美國空軍重點打造的B-21隱形轟炸機,如今出現的多用途化趨勢的確值得相關國家關注,但將其作為空中武器發射平台的設想,其實並不新鮮。

早在2016年,美國空軍部長德博拉·李·詹姆斯在一場空中戰術研討會上就展示了五角大樓的新概念「武庫機」。它是基於B-52和C-130等成熟型號進行改裝,擁有向敵方雷達和防空系統發射網絡化「小直徑炸彈」的能力,還能與F-22、F-35等隱形戰機協同作戰,充當大量導彈的空中發射平台。同時美國空軍近年重點打造的「迅龍」計劃,即利用空投的巡航導彈彈藥托盤,將大量運輸機轉為巡航導彈的空中發射平台。這些計劃本質上都是借助網絡化戰場數據鏈,為這些空射的導彈分發目標信息,至於這些導彈到底是從戰鬥機、轟炸機還是從運輸機上發射的,已不那麼重要了。但另一方面,如今美國空軍都在考慮將運輸機改裝後充當簡易轟炸機,也證明五角大樓對於轟炸機規模的急迫需求,因此如今又讓數量有限的B-21去承擔NGAD戰鬥機的部分導彈發射任務,就有些「拆東牆補西牆」了。

此外,對於將寶貴的B-21作為無人機空中指揮平台的設想,美國空軍也另有規劃。「動力」網站稱,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近來多次談到,美國空軍正考慮將另外一種價格相對便宜的載人隱形飛機用於無人機控制任務。     

專家表示,美國空軍在未來戰鬥機項目上陷入的這一系列困境,本質上是五角大樓盲目追求技術絕對優勢,與自身相關技術儲備不夠的現實相矛盾的結果。在軍工利益復合體的綁架下,美軍新武器研制領域的坑只會越來越多。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美國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媒設想最大核彈在北京爆炸 利用「核地圖」預估殺傷範圍

2024年12月03日 18:11 最後更新:18:31

核武器是人類社會公認的「潘朵拉魔盒」,自從二戰結束以來,儘管全球數次進入核戰爆發前的危機時刻,但核大國領導人最終都理智地選擇了「向後退一步」。但最近美國《新聞周刊》竟然瘋狂地渲染五角大樓使用威力最大的B-83核彈頭(最高爆炸當量120萬噸)對莫斯科、北京和平壤進行核打擊的後果。

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稱,《新聞周刊》探討的是空中核爆炸的結果,這種襲擊主要用於摧毀城市目標,而非摧毀地面加固目標。「空中核爆炸的具體毀傷效果與爆炸高度密切相關,該模型假設爆炸高度為3319米,以達到最大化的殺傷效果」。

《新聞周刊》使用了美國物理學會核技術歷史學家亞歷克斯•維爾萊斯廷教授的程序,評估美國武器庫中威力最大的B-83核彈頭對中國、俄羅斯和朝鮮首都的打擊效果。

內地軍事博主「憤怒熊貓」查閱的相關資料顯示,早在2012年維爾萊斯廷就發布了這個「核地圖」程序,用於展示核武器可能造成的破壞程度。它基於Google地圖,允許用戶自由選擇任何一個指定地點投下核彈,並估算可能的後果。

《新聞周刊》刊登的核彈在平壤爆炸的評估效果

《新聞周刊》刊登的核彈在平壤爆炸的評估效果

《新聞周刊》刊登的幾張地圖顯示了核爆炸殺傷效果與距離的關係。其中核爆炸核心火球的半徑(內黃色圓圈)將達到1.59平方英里,在這個範圍內,所有東西都將被高達上百萬度的高溫蒸發。較為溫和的爆炸破壞半徑(內灰圈),覆蓋67.7平方英里的爆炸區域,將摧毀住宅樓,並可能引發大範圍火灾。在爆炸211平方英里的熱輻射殺傷範圍(更寬的橙色圓圈)內的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整個皮膚的三度燒傷,可能導致嚴重的疤痕、殘疾和截肢。在爆炸地點周圍535平方英里的輕度爆炸破壞半徑(更寬的灰色圓圈)內,窗戶可能會破碎,從而造成傷害。

根據《新聞周刊》的說法,「核地圖」程序顯示如果B-83核彈頭投放在莫斯科,平均有10222930人處於爆炸殺傷範圍內,將造成約1374840人死亡,3747220人受傷——更直白地說,137萬人死亡、374萬人受傷;如果在平壤引爆,將造成132萬人死亡、110萬人受傷。至於說北京的傷亡情况也同樣慘重。

《新聞周刊》刊登的核彈在莫斯科爆炸的評估效果

《新聞周刊》刊登的核彈在莫斯科爆炸的評估效果

令人憤慨和警惕的是,《新聞周刊》宣稱相關核爆炸模擬的結果是針對可能的未來末日戰爭。報道提到,俄羅斯不久前剛剛修改了該國的核威懾學說,本月早些時候美國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警告說,「與中國或俄羅斯的戰爭並非不可能發生,它隨時都可能發生。」《新聞周刊》甚至通過電子郵件聯繫了美國和俄羅斯國防部以及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請其置評」,其惡意和挑釁意圖實在是明顯。

事實上,「核地圖」程序從發布之初就充滿爭議。維爾萊斯廷原先的設想是利用該程序讓沒有經歷過冷戰恐怖的新一代年輕人認識到核武器的可怕。他承認,由於穀歌地圖的局限性,該程序並不能準確計算出死亡人數,但通過估算核彈毀壞地區的人口數去計算死亡人數並不困難。維爾萊斯廷說:「核地圖程序的計算結果和歷史事件基本相符,它顯示了廣島市的傷亡情况,雖然只是近似值。我們談論的是核彈給不同地形造成的毀壞,不管木制還是混凝土建築物,都將毀於一旦。但核地圖能讓你充分認識核彈造成的主要影響。」

然而「核地圖」程序的使用情况令維爾萊斯廷感到震驚。他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說,該程序上綫的頭3天就共有700人在全球投下1500枚核彈,批評者嚴厲譴責「核地圖」程序助長了某些人的暴力傾向——從《新聞周刊》的瘋狂行為看,這樣的批評非常有道理。

衆所周知,美國在冷戰期間曾謀劃過針對中國的大規模核打擊行動。冷戰後的解密文件顯示,美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計劃對中國30個主要城市發動核攻擊,將「摧毀人口作為衡量摧毀敵國社會有效性的主要手段」,「旨在讓中國社會徹底被摧毀」。五角大樓1961年所作的評估認為,這種「一次性整體行動會抹去53%的中國城市人口」。

一直到中國成功試爆了核武器並成功驗證了核彈頭與彈道導彈的結合後,美國才最終放弃了這種喪心病狂的想法。但《新聞周刊》的種種舉動顯示,最近美國又有相當一部分人試圖再次拿出核大棒威脅中國。

當然,美國媒體的想像是一回事,美國社會能不能承受相應後果,能不能正確理解核戰爭的真實威脅,又是另一回事了——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之前向南太平洋發射的東風-31AG洲際導彈,實在是射的次數少了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