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正在籌組下屆政府班底,外交最關注兩個重要位置。特朗普宣布將委任共和黨佛羅里達州美國國會眾議員沃爾茨(Michael Waltz)出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現年50歲的沃爾茨是對華鷹派。另外亦盛傳共和黨佛羅里達州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將任國務卿,但消息未獲特朗普證實,盧比奧亦是強硬的對華鷹派。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是一個重要角色,若得到總統信任,其在外交問題上的影響力甚至比國務卿更高。
沃爾茨是特朗普的忠實擁護者,2020年特朗普敗選後,他支持推翻 2020 年總統選舉的結果。沃爾茨被視作眾議院「對華鷹派頭號人物」之一,認為中國對美國的生存構成威脅,他曾主導發起多項涉華法案。
沃爾茨是軍人出身,有近30年軍旅生涯,以上校軍階退役。他在2021年聲言「中美處於冷戰之中」,認為美國要為印太地區衝突做好準備。
在特朗普今年競選總統期間,沃爾茲出版了新書《鐵一般的事實:像綠扁帽一樣思考和領導》(Hard Truths: Think and Lead Like a Green Beret,綠扁帽指美國陸軍特種部隊),認為要通過威懾中國,以防止中美發生戰爭,包括加大對台灣武裝支持,安撫印太地區盟友,以及推動美軍戰機和軍艦現代化等。沃爾茲顯然是一個強硬的好戰份子。
至於盧比奧的任命尚未確定。《紐約時報》在11月11日引述與特朗普關係密切人士指出,特朗普將任命參議員盧比奧出任國務卿一職。特朗普預計將任命盧比奧為國務卿的消息傳出後,引發「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鐵桿支持者的質疑。他們認為盧比奧的政治立場不夠「美國優先」。消息人士指,雖然特朗普經常反覆無常,總在最後一刻改變主意,但截至本星期一,他似乎已經確定盧比奧作為國務卿的選擇。
沃爾茨和盧比奧都非常反華,但盧比奧更多議論香港問題。
盧比奧是古巴移民後代,長期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對台灣親善,曾經因為新疆和香港議題兩度遭到中國制裁。
他早在2018年,就曾經提名香港的反對派學運領袖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角逐諾貝爾和平獎,隨後在2019年就發起並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到2020年7月,中國制裁三名美國議員、一名官員等,以反制美方制裁新疆高官,其中就包括制裁盧比奧。到一個月之後,即2020年8月,中國就香港問題制裁11個美國人,以反擊美方在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後對中方官員的制裁,盧比奧再度名列其中。
無論盧比奧是否出任美國國務卿,單看沃爾茨的任命,都明白特朗普要組成一個強硬反華的外交團隊,自然要預計美國和香港的關係會進一步惡化。
特朗普要和中國開打貿易戰的時候,很可能藉攻擊香港向我國施壓。不過,如果你認為這些美國政客真的很關心香港問題、關注香港的利益,你就真是「諗多咗」了。
一件舊事值得一提,美國兩名記者就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撰寫了新書《勇者之中》(《Among the Braves》),書中提及黃之鋒於2020年《香港國安法》生效前夕,曾經想到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尋求庇護,黃之鋒同時亦向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反華議員盧比奧發電郵求助。
不過,蓬佩奧等美國官員商討後,認為讓黃之鋒進入總領館或安排他離開香港皆不可行,因為當時美國已計劃關閉中國駐休斯頓總領事館,美國憂慮一旦美國駐港總領館收容黃之鋒後,會引起中方報復,直接關閉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甚至拘捕美國在港公民,以交換黃之鋒。
估計當時盧比奧亦有與蓬佩奧聯繫,但結果因為美國利益,就犧牲了黃之鋒。
這件事件充份表明,香港問題只是中美棋局的一隻細小的棋子,無論美國政客口講得如何漂亮,實際上都只是想藉香港問題,攻擊我國。而特朗普如果和中國開打貿易戰,以特朗普上次執政的行事方式,是會先加徵關稅,開出一個高價,然後雙方進入談判,尋求協議以獲取美國最大的利益。
香港的問題並不是美國最大的利益,談判時只會作為一張牌打出來,最後會被放棄掉。但無論如何,香港都要準備打這場硬仗了。
盧永雄
歷史最終會作出結論,法庭終於對2019年黑暴事件其中一個重大章節----「721事件」,寫下定論。
2019年黑暴風波兩大高潮是「721事件」和「831事件」。「721事件」是白衣人和黑衣人的衝突,而「831事件」是所謂「太子站打死人」的謠言。當時這兩件事件熱度極高,在社交媒體上大爆發,激發大量的示威者投入這場運動,但事後看來,完全是虛幻的炒作。
831太子站所謂「打死人」事件早有定論。當日謠傳6個示威者被警察打死,結果證明完全是虛構,不但有調查報道證明沒有一個失蹤者,另外還有被傳遭打死的示威者「韓寶生」(真名:王茂俊),最後流亡英國,還現身受訪。但這些人在謠言滿天飛時,卻不會出來澄清。
至於721事件就複雜一點。事發前幾日先有黑衣人去新界元朗區示威,由於明言要踩入鄉事的地盤,到7月21日元朗再有黑衣人示威時,就激發當地的勢力,即是所謂白衣人出來對抗,結果在港鐵站爆發大衝突。事發時網上謠傳警方和白衣人夾好,任由他們被人毆打,當時就激發大量民眾湧出來示威,令黑暴運動推向一個高峰。早前法庭已裁定,白衣人當日聚眾用藤條打人等行為是暴動行為。
案件審訊經年後,法庭在12月12日裁定,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和6名男子,當日在元朗暴動罪名成立,將在2月27日判刑。法庭認定支持黑衣人和他們的支持者同樣是暴動,區域法院法官陳廣池的判決,釐清了幾個重要的觀點。
第一,白衣人暴動並不等於黑衣人沒有暴動。陳官在裁決時,表示控辯雙方都同意在721相關時段,在元朗港鐵站內有一群白衣人暴動,問題的關鍵是當時港鐵站內,有沒有另一組人同樣暴動。
泛民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當日知道元朗區有衝突,就在網上發布3篇帖子,渲染說黑社會介入元朗的衝突,還叫助手開直播,以提高自己的政治氣勢。陳官列舉林卓廷當日的言行,包括林卓廷曾在港鐵站內大聲向對方說「警察嚟緊,拉晒你地班X街,你夠膽唔好走,你千祈唔好走,你班黑社會唔好走,各位兄弟唔好埋去」。
陳官反問這些說話和姿態,到底是緩解還是烘火澆油,其實一目了然。陳官用兩場颱風來形容,指同一時間可以有兩個颱風出現而互相影響,他就要判斷到底同一場景有沒有兩場暴動產生,結論是的確有兩場暴動同時發生。
陳官的解說釐清了很多人的誤解,以為只要對方犯錯,自己做什麼反應都沒有問題。我過去曾經在法庭聽審,是很簡單的不小心駕駛案件,案情是甲車直行,乙車從右前方切線切過來,結果兩車相撞。我聽審的案件是甲方司機被控不小心駕駛,他在庭上說是對方先沒有打燈就切線過來,是對方有錯,不應告他。不過裁判官最後判定,甲方司機沒有做足足夠的防範措施,同樣是不小心駕駛,罪名成立。所以他人犯錯,不等於自己沒有犯錯,這是很簡單的法律原理。普通人或許不知,曾任職廉署調查主任的林卓廷不會不知。
第二,是暴動不是調解。現實上包括林卓廷在內,這批去現場聲援的人都是支持或保護黑衣人的示威者。在當年多個暴動場合,這些知名人士經常都有兩種身份,既是支持者,又是保護者,身份隨時轉易。他們在有人示威或暴動的時候會推波助瀾,當警察到場維持秩序時,又會從中作梗,阻礙警方執法。當日很多其他在暴動現場的不知名所謂醫護、糾察甚至記者,其實都是示威者的一部分,只不過是用不同的身份出現,客觀就鼓勵了暴動,助長了暴動者的聲勢。
法庭今次很清楚的判定,聲稱到現在調解糾紛並不是一個辯解的理由,只要你到場是有刺激群眾的行為,這就是暴動。
第三,警方不執法毫無根據。當日有大量網上謠傳指警方和白衣人夾好,鼓勵白衣人打黑衣人,並讓事發時的元朗變成「無警時份」。就是這些謠言,令721事件大大鼓動了其後的示威。
陳官提到有關警方部署,形容2019年7月21日對整個香港而言是「多事之秋」,當天早上在港島有警方不反對的遊行,後來在晚上演變成中上環的暴亂及在中聯辦外的暴力行為。很難以平常日子、以普通巿民的角度去看警方當日的部署。陳官強調,警方及救護員在某種原因遲來現場,並不能成為挑釁對方,甚至以暴易暴的藉口,亦不應用「陰謀論」的眼光,來看警方當晚的部署。
總括而言,這件案件的判決,為2019所謂兩大懸案之一的「721事件」劃上句號。其實不單是事件本身,而是這些知名人士當日大批湧入元朗聲援, 在社交媒體上得到極大的響應,加上大量撒播謠言鼓動群眾,令整場運動推向高峰。現在要這些人為暴動付出代價,合理之至。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