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雖然公務繁忙,但仍不忙繼續進修自我增值,早前他就成功完成香港大學的公共行政博士課程。曾出席子女畢業禮的他,還反客為主邀請了女兒出席畢業禮,台上台下角色對調。
張國鈞。資料圖片
張國鈞在社交專頁上表示,猶記得當年剛當上行政會議和立法會議員不久時入讀了香港大學的公共行政博士課程,幾位教授都擔心他工作太忙而走不完DPA這條路。他指博士論文真的是一條不易走的路,求學問的過程猶如馬拉松般考驗意志和毅力,甚至要學會習慣孤單。
張國鈞FB
他感激博士論文導師卜約翰教授 (Professor John P. Burns)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的指導和鼓勵,尤其是他對追求學問的嚴謹和認真態度,令他獲益良多。他更要感激家人的支持,容許我經常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安在家中閉關修煉。
張國鈞又表示要恭喜他的政助Nicole(陳倩雯)以優異成績(Distinction)畢業於公共行政碩士(MPA)課程,希望她繼續努力。而他就希望自己能學以致用,把在特區政府崗位上的工作做得更好。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表示,隨著全球體育市場快速崛起,相關糾紛越趨複雜,從傳統的體育管理糾紛,如運動員參賽資格、選拔事宜、賽事爭議、紀律違規事宜,現今擴展至形形色色的商事爭議,如賽事轉播、贊助及門票銷售的合約爭議及知識產權事宜等。由於需要特定的專業知識和理解,且涉及多方持份者利益,體育爭議相對一般民商事爭議更具特殊性。加上運動員的職業生涯一般較短,快速解決爭議能讓他們更專注於訓練和比賽,享受精彩的運動生涯。他認為香港在發展體育爭議仲裁和調解方面極具潛力。
網站截圖
張國鈞說調解作為一種非對抗性排解糾紛程序,強調爭議各方的溝通和合作,能有效保持大家的關係。調解的和解方案亦十分靈活,可以不受傳統法律框架的限制,使得爭議各方較容易達至互利共贏的結果,十分適合用來解決體育爭議。
律政司副司長。政府新聞處圖片
他說香港擁有穩健可靠的仲裁和調解法律及制度,匯聚具備專業知識及豐富經驗的仲裁員和調解員。國際調解院的總部今年將正式落戶香港,成為全球首個專門以調解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政府間國際法律組織,旨在為解決國際爭議提供友好、靈活、經濟和高效的新選擇,助力打造香港成為國際調解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