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間電力公司明年1月1日起加電費,按年加幅少於1%。中電加0.98%,港燈加0.9%。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認為,加幅相對溫和,估計在燃料費增加下,原本加幅應該高過1%,但兩電動用「電費穩定基金」,令加幅少於1%。
劉國勳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對於一般市民,加電費並非好事,連同巴士公司稍後亦可能加價,令市民覺得「甚麼都加」。他認為,政府的把關角色可以控制兩電開支,包括日常營運費用及投資是否必要等,令基本電費可以更準確預測到。
世界綠色組織創辦人兼行政總裁余遠騁在同一節目說,電費加幅接近預期,相信基建部分,包括新天然氣機組等帶來加價壓力。他指出,氣候變化越來越嚴重,影響露天接駁電纜及輸電系統等,兩電有需要保持設施抵禦能力,否則會不時發生停電事件。
能源諮詢委員會主席黃傑龍認為,電費加幅低於通漲屬可接受範圍,本港電費較一些國際城市低,例如倫敦及紐約等城市的電費高過本港一倍以上。他認為,電費始終受制於燃料價格,當中受到國際因素,例如戰爭等影響。
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三間相關公司涉嫌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控方繼續盤問黎智英。黎智英承認自費贊助並安排美國前陸軍副參謀長基恩及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伍夫維茲到訪台灣。控方展示訊息,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向他交代,向基恩及伍夫維茲到訪亞洲國家的支出及顧用費用,支付了1490萬港元。
控方又展示Mark Simon於2017年的訊息提到,美國司法部已批准基恩及伍夫維茲與台灣的「獨立諮詢合約」。
控方問黎智英是否與兩人簽署「合約」,黎智英否認,表明「合約」只是指基恩及伍夫維茲,就向台灣提供獨立諮詢服務一事,向美國司法部申請許可。法官杜麗冰指,訊息寫明「合約」一詞,黎智英不可能不知道,又指出,黎智英安排及自費贊助基恩及伍夫維茲訪台,並為蔡英文提供獨立諮詢,黎智英與基恩及伍夫維茲必定簽了合約。黎智英承認,有口頭協議基恩及伍夫維茲獲聘為顧問,忘記曾否簽訂書面協議。
控方展示Mark Simon於2018年向黎智英交代,基恩及伍夫維茲在2018年到訪日本、新加坡、越南及台北。法官李素蘭問,基恩及伍夫維茲是否不只受聘為台灣提供獨立諮詢服務,亦受聘為日本、新加坡、越南等提供諮詢服務。黎智英否認,但曾建議兩人除了台灣,亦可到訪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地。聆訊下周一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