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擴大貿易戰略2.0版  

博客文章

中國擴大貿易戰略2.0版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擴大貿易戰略2.0版  

2024年11月25日 19:34 最後更新:19:44

最近特首李家超到秘魯開亞太經合組織會議,香港和秘魯簽署自貿協定。秘魯十分重視中國,在大合照時也安排習近平主席和特首在重要位置,一右一左站在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身旁。

秘魯處於南美洲的西邊,面向太平洋,遠眺亞洲。而中國投資在秘魯西岸錢凱港建大型貨櫃碼頭。秘魯選了早前亞太經合組織開會期間,在11月14日宣布錢凱港啟用。中國投資興建錢凱港,是另一個大戰略的開始。錢凱港正在見證著亞洲連接拉丁美洲的一條陸海新通道的誕生。

錢凱港第一階段耗資13億美元,涉及4個碼頭及附屬建物,最近落成完工。錢凱港最終計劃建15個碼頭和一個工業園區,總投資34億美元,使錢凱成為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樞紐港和轉運中心。錢凱港一期工程4個碼頭啟用後,可以將秘魯到中國的海運時間由30多天縮短至23天,節約20%以上的物流成本,每年為秘魯帶來45億美元收入,增加1.8%GDP,創造8000多個直接就業崗位。

秘魯交通部長皮里斯對錢凱港充滿期待,「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拉丁美洲的新加坡。」

在錢凱港建成前,由於秘魯沒有可以停靠大型集裝箱船舶的港口,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等地發往南美的貨物,需要先運到墨西哥、加州等地停靠中轉,產品分裝後才能運送到秘魯等國,貨運成本比較高,時間也長。至於南美對中國的出口,其實不止秘魯,南美多國出口中國的大宗貨物,也大多需要先向北繞行巴拿馬運河,走遠路才運到中國。這條海運路綫又遠又貴,巴拿馬運行一塞,貨物就運不走,最大問題是巴拿馬運河由美國控制。

秘魯錢凱港打通一條更便宜的新海運路線,未來整個拉丁美洲包括巴西這個拉丁美洲的大國的貨物,可以經陸路運到秘魯錢凱港,再出口到中國。這是一條全新的陸海聯通大動脈。過去由於整個拉丁美國和亞洲的運輸不暢通,物流成本昻貴,運輸時間又長,等如把拉丁鎖死為美國的後花園,結果全部發展不起來,部份國家如阿根廷人均GDP一早到達了 1萬美元的水平,但最後都跳不出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發展停滯不前。如今中國就要為拉丁美洲的經濟解鎖了。

中國和東盟國家的關係就是這樣,東盟國家在2次大戰後跟了美國70年,經濟都無大發展。中國近年大力加強和東盟國家基建聯通,加強貿易關係,東盟大國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經濟就動起來。到2018年特朗普發動對中國的貿易, 中國利用一帶一路的網絡,大力加強和東盟的貿易聯繫,這可說是中國的貿易多元化1.0版,以對應美國貿易戰的壓力。這不止是把中國貨借道東盟出口到美國,而是著實發展中國和東盟的雙邊貿易,把區域經濟帶動起來,要東盟國家人民富起來,他們才有錢買中國的電動車。

看看今年頭9個月中國對外貿易數字,東盟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今年頭9個月,以美元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7158億美元,同比增長7.4%。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是歐盟,貿易規模為5880億美元,同比下跌0.9%。美國只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頭9個月貿易額是5044億美元, 升2.3%。

過去10年,中國成功培育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將美國壓到第3位,這樣中美有貿易糾紛,對中國的影響也會下降。

那麼拉丁美洲和中國貿易額有多少? 中國沒有綜合拉美國家的貿易數字,但我嘗試把拉美人口5大國加起來,就睇到不同的景象。

今年頭9個月,有2.3億人口拉美人口最大國巴西,和中國的貿易總額 1462億美元 ,同比增長10.1% 。其中中國對巴西出口大幅增長24.8% ,從巴西進口只上升2.8%。加上其他4個人口大國墨西哥,哥倫比亞,阿根廷 和秘魯,拉丁美洲頭5大人口國今年頭9個月和中國貿易總額有2881億美元,是同期美國對華貿易的57%,試想若特朗普對中國再打貿易戰,中美貿易額降1000億美元,可否做大中國和拉美貿易1000億美元來填補呢?

中國和東盟貿易漸趨成熟,較難高速增長。但中國和拉丁美洲利用秘魯錢凱港打通一條更便宜的新海運路線,中國又銳意增強和拉美國家的貿易,中國拉美的貿易確實存在大幅上升的空間,這可說是中國的貿易多元化的2.0版。

不要睇少阿爺的大戰略,她要帶動全球南方崛起,取代七大工業國,成為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香港也可以從中發掘商機。

盧永雄

Tags:

GD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從《彼得原理》看局長換馬

2024年12月05日 18:33 最後更新:19:15

特區政府班子換馬,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免職,由羅淑佩出任文體旅局局長,陳美寶出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兩位新局長都是AO(政務主任)出身,在政府工作35年,在政務職系經驗豐富。

特首講到換人的原因。他說,本港經過疫情及黑暴後,損失很多時間,需要追時間追成績,他希望未來可以做大量工作,服務市民,創造最大經濟價值。特首指兩位新局長具豐富經驗,欣賞兩位的領導能力、解說能力,認為她們都有改革理念,亦認同其施政理念。相信兩名新局長加入後,政府團隊可以做到團結一致、優勢互補,為香港作出更多貢獻。

有人問為什麼換人?

或許《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這本書提供到一個答案。管理學大師勞倫斯‧彼得(Lawrence Peter)認為,升遷就是組織的常態,每位主管級人馬在升職之前,可能都是表現優秀的職員,卻逐漸被升遷到自己不勝任的位置。所以人總是升到不勝任的位置,才會停止升遷。

我未出來工作時,不能領略《彼得原理》之妙,覺得只是在講「阿媽是女人」的道理。但工作時間久了,見識的事情多了,就發覺《彼得原理》,的確可以解釋到不少職場現象。

林世雄是工程師出身,2016年升任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2018年轉職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專責工務),他是非AO出身的常秘。到2020年本屆政府組班時,出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由專業職系轉任常秘再出任局長,轉的跑道轉得較遠,他雖然來自政府,但和外來局長一樣,面對不少挑戰。

至於楊潤雄就是AO出身,官至食物及衞生局首席助理秘書長(PAS職位),在2012年轉軌出任教育局副局長,後升任教育局局長,再在本屆政府轉任新設的文體旅局局長。這個局兼管旅遊、體育、文藝幾個不同範疇,性質各異,極富挑戰性。

林世雄和楊潤雄做本來的工作原本都可以,但轉入新領域,就跌入了《彼得原理》的分析架構中,又是「上位容易坐位難」的鮮活例子。

也有人問為何在本屆政府任期中段換人?

恐怕也和大環境有關。特區進入由治及興階段,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來已是頭等大事。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中美隨時開打貿易戰,香港會被視為攻擊對象,形勢更加風高浪急。

如果文體旅局和運輸及物流局是特區施政的軟肋,換人強化班子,做好準備明年去打大仗,都是居安思危的部署。

在上述兩個局中,文體旅局更為吃重。明年啟德體育園開幕,全運會開鑼,已是兩大重頭戲。加上要催谷旅遊,絕非易事,新局長要加把勁。

山雨欲來風滿樓,打鐵還需自身硬。特區政府得到中央支持,重組更強班子,為應對未來挑戰,作好準備。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