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署近年致力推動「港資港法」及「港法港仲裁」,建立香港成為區內仲裁調解中心,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表示,這有助吸引外國企業,將資金引進來,企業走出去 ; 此外對法律人才的需求也大增,給法律界帶來新機遇。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右)與《巴士的報》副社長黎廷瑤(左)對談。
「港資港法」容許在內地的外資企業,選擇根據香港法律,及以香港為仲裁地點 ;內地企業進軍海外,也可根據香港法律仲裁,最初深圳前海為試點,「港資港仲裁」指深圳自貿試驗區註冊的港資企業,可約定將商事爭議提交香港仲裁。張國鈞說,這兩項發展有助增加外企信心,因香港法律制度普遍獲認可,從而可把資金引進來及帶出去。
由於涉及跨境事務,張國鈞說,律政署須走訪內地多個部門,除了北京的中央部委,包括人民法院、司法部、法工委,還須與廣東省、大灣區9個城市各個司法局層級溝通,令大家同步、認同和支持,也讓不同的法規銜接,才可順利達成。
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訂明容許「港資港法」範圍擴大,張國鈞表示,很快會有好消息公佈。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
網上調解服務擴至大灣區
「港資港法」擴大,對人才需求增加,張國鈞稱,去年中律政司與國家司法部簽訂紀要,拓大人才培訓,訂定大灣區調解仲裁員名冊,包括香港、澳門及廣州的仲裁員名單。這是香港法律界的新機遇,在香港市場服務700萬人,而整個大灣區人口逾8000萬人,市場規模是香港10倍,商機非常大。
調解也可以透過現代科技,他透露,一家非牟利機構設計「一邦」網上調解平台,他們最近與大灣區9市簽訂合作協議或諒解備忘錄,服務已擴展至大灣區。
法律界將可發展大灣區市場。(資料圖片)
籌劃建立體育仲裁制度
《施政報告》提出設立體育爭議解決制度,張國鈞透露,香港兩個律師會曾不約而同提出,發覺香港真的有此需求,律政署即將成立工作小組,尋找合適的仲裁機構作平台,專責體育仲裁。當局將跟香港律師會、大律師工會等等,討論仲裁的規則、流程、仲裁員的培訓等。
較早前張國鈞與體育業界和相關政府部門會面,包括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兩個律師會等會面,是各持份者首次一起開會討論體育仲裁,他表示,體育業界組織本身已有很好的章程規則,只是一旦有人不服,希望有機制進行體育仲裁,建立完善、有階梯的程序解決問題。
他認為,這對運動員來講是很重要,解決爭議的時間要快,讓運動員有足夠時間準備比賽。此外體育仲裁不只服務香港,在建立之後可以面向海外。
特區政府致力發展體育仲裁,以解決涉及運動員及體育組織爭議,冀成為區內仲裁中心。(圖片來源: 啟德體育園官網)
談及熱門的人工智能(AI),張國鈞表示,AI幫助業界減低成本、加快工作流程,例如打官司,涉及很多電子的證據,AI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將所有電郵排序,令整個程序更簡單更快,幫助客戶節省金錢,律政司將在這方面,幫助業界應用這一法律科技,為客戶服務。
足本11周年系列專訪,可瀏覽石榴台:https://www.bp-links.com/p/7536
在周四(12月5日)舉行的「巴士的報11周年午宴暨創新論壇」,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和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查毅超,與與會者深入探討了香港創新科技的未來發展。論壇由《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主持,圍繞多個關鍵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巴士的報11周年午宴暨創新論壇」由《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負責主持。《巴士的報》記者攝
在論壇中,孫東表達了對香港創科未來十年的堅定信心,並指出香港在創新科技領域的基礎和潛力。針對報章媒體對香港科研中心資金不足的質疑聲音,孫東予以澄清,強調香港的創科資源將會持續增長,而不會減少。他還指出,香港的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應與國家平均水平看齊,希望在2035年前能達到至少2.5%。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巴士的報》記者攝
孫東在論壇上多次強調,政府必須在科研行業中堅定投入。在目前政府財赤的情況下,他呼籲增加新的發展動力,並盡可能在香港創造應用場景,促使新質生產力轉化為「優質」生產力。
《巴士的報》記者攝
查毅超則感謝政府的正確政策方向,使科學園得以迅速發展。他展望北都加新田科技城的規模,預計將相當於17至20個科學園,這將使創科人員的數量增加四至五倍,從而推動研發及提高GDP。
在討論到香港畢業生的職業選擇時,孫東指出,家長對子女的影響仍然很大,許多畢業生選擇法律和醫生行業。他建議,香港應加強上下游的協調,迅速發展高科技產業,鼓勵家長支持子女選擇創科科目。查毅超則強調,親身體驗創科相關崗位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了解科技領域的多樣性及出路,並認識到即使成為律師或醫生也能進入科技行業。
科技園公司董事局主席查毅超。《巴士的報》記者攝
另外,查毅超還意外曝光,原來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在考察科學園時在私下說過「香港創科既有基礎,更有潛力」,這些講話猶如「定心丸」,令大家對香港創科前景的認識更加清晰。
《巴士的報》記者攝
今次論壇為香港創科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見解,並促進了各界對創新科技的關注與支持。以下為論壇全場文字稿:
盧永雄:大家好,今日很高興可以邀請到孫東局長和查毅超主席同我們一齊討論創科,我知道好多人不太認識創科這個概念,但他們二人肯定是專家。我經常看到他們的訪問,其實都講了很多很重要的東西,希望他們今天可以給到一些貼士,看看我們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第一個問題,國家定立2035年是重大發展的一個目標,你們設想 10 年後即 2035 年,香港創科產業10年會做出怎樣的成果?我見到今日有新聞報道稱,香港財政赤字,想要創立科研中心可能資金不足,借這個機會我想採訪局長,不知道局長如何看待這個說法,報道內容是否屬實呢?
孫東:您的第一個問題就這麼「硬」。我也注意到相關新聞報道,內容一如既往不是很準確。實際上,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改革創新,特區政府從去年已經開始對香港創科生態佈局做研究,包括一些公營研發機構的定位,重點發展的方向和政策,都重新做了審視。有一些我覺得我們應該繼續堅持,譬如有些機構專注於科學的應用,已至最後產品的落地,我們不僅不會調整,而且會繼續加大支持力度。有些我們要謹慎,包括金融,要檢視今後與香港發展藍圖的契合度有多高。實際上我們已經做了這些調整,比如說我們有兩個中心已經明確提出,一個是香港生產力局,另外一個應科院做一些整合。過去兩年來,特區政府推出了很多新的措施,實際上都是做加速。未來包括像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微電子、芯片等都是政府發展的大方向,而且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發展平台,我們在增加的同時,必然會做些調整,在調整過程中,我們最關心的是怎樣保住這批人才,因為現在這些中心的很多人都是香港難得的人才,是除了大學之外人才密度最高的地方,所以一定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平台將人才留住。我想再多說一句,我們今天的調整是為了明天更大踏步的前進,香港的創科資源只會越來越增加,不會減少。
盧永雄:所以並不像報道所說的那樣要「收縮資源」。
孫東:是的,絕對不會。
盧永雄:司局長可否同我們介紹一下,未來10年你覺得最重要的創科發展是哪方面?
孫東:剛才看到您對於2035年的一些設想,我們也有一些設想。我想2035年第一個希望就是創科產業初具形狀,過去一年香港製造業的產值超過2400億,比去年增加了12%。去年的製造業增加值達到了接近300億元,比之前增加了6%。在去年經濟這麼不好的情況下,我們取得了回歸以後第二好的成績,我覺得成績來之不易,我們希望10年以後創科產業的規模起碼超過萬億,我們還起碼要在GDP總值裡超過5%。除了創科產業發展以外。
第二個希望是我們的研發投入要增加,我們現在研發投入只有1.07%,太少了,10年以後的2035年,希望可以達到至少2.5%。2.5%是什麼意思呢?新加坡的研發投入比例是2.5%,我們國家的平均研發投入比例是2.5%,我希望10年後香港至少要達到這個規模。
第三個期望是,10年之後河套香港園區能夠建成,因為國家提出要在2035把河套發展成世界科研樞紐,到時候河套加上新田科技城會取得非常不錯的規模。我還期望10年後的科學園比現在更好。
盧永雄:查主席,我聽到孫東局長提出研發投入佔GDP的2.5%,不會減縮而是增加,包括私人同政府研發投入。科學園是香港科技發展大戶,您看到香港發展的焦點和方向何在?
查毅超:如果看今時的狀況,科學園在白石角,是一個0.2平方公里的地方,目前有2萬5工作人口,裡面有1.5萬研究與開發(R&D)人員。這是甚麼概念?全香港做R&D的人,包括大學的研究員大概5萬人,即為3至4個研究員就有1個在白石角。剛剛盧社長在演講中提到「不要錯過」,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運用政府給的資源,做好創科發展。10年來,香港政府投入了2000億在R&D。7年前,科學園只有1萬1千工作人口,大概600至700間公司,今時今日,科學園已經有2.5萬工作人員,2000間公司。好多謝政府,資金到位,政府支援,政策支持,這些都支撐著我們去做事,政府給到這樣的資源,今天我們做到不是因為做得好,而是因為政府政策方向走對了,孫東局長剛才說到,北都加新田科技城相當於17至20個科學園,簡單計數,創科人員又多了4、5倍,甚至是起碼20萬以上,整件事就已經足夠推動R&D、提高GDP。
盧永雄:我想問這20萬是本地人才還是海外人才?
查毅超:要再多謝政府,就好像我跟你分享的,小弟我去年在政協提案提出,可否加多內地收生百分比,這是現今很多大學校長都提出的,這是人才的第一個來源。第二個來源是高才計劃,五花八門的配套一出,很多優秀人才進來香港,亦都要多謝局長,我們在科學園或是數碼港基建先行,比如超算中心,以及科大和科學園有合作,這些在將來會更加多,好多做AI的朋友說no money no talk,這些不是我們厲害,而是政府政策、資金投入才能推動。
盧永雄:人工智能、新能源科技、生物醫藥,都是全球重點創新領域,我想問問司局長和主席,這幾個領域裡可以怎麼樣攻堅,搶佔重要位置?
孫東:首先要做好科學佈局,實際上您剛才說的這幾個都是我們近年提出未來10年重點發展的領域,不僅是科研而且是產業,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看到政府投入的資源無論是「產學研1+計劃」,還是新型工業加速計劃,包括我們即將推出的產業引導基金,我們重點支持的板塊都包括您說的這些領域。
以人工智能為例,我們近年在基建投入了很多,包括算力建設,研發培養,包括郭毅可教授引導的innoHK的研發中心,做香港自己的大模型,政府現在幾乎是在全面的試用。除了應用以外,我們產業針對性的政策,鼓勵人工智能相關的產業在香港迅速地發展起來,各種資金的支持,還有人工智能的治理,在許多政策方面都提供治理和人員的培訓,還有我們政府推出的智慧城市,數字政府方面大量應用人工智能的技術。舉個例子,一個科技產業的應用,要有一套組合拳出去,要有科學的佈局。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堅決地投入。我們不是說投入少了,其實在現在財政赤字的情況下,我們會有些措施,再繼續重點科技投入。我們現在財政赤字的原因是甚麼呢?賣地收入少了,印花稅少了,說明以前香港傳統的經濟結構已經收縮,唯一的解決辦法,除了盡量克服暫時的困難以外,還要增加新的發展動力,全世界無一例外要創科,新質生產力引領新的策源地,這個方面我們會堅定地走下去。
當然還有一個,我們希望盡可能在香港創造應用場景,以人工智能為例,是個很好的東西,但是不落地,沒有應用場景,就變成了不良生產力。下一步在這方面我們會多做功夫。
盧永雄:查主席,就科技園而言,目前在這幾個領域攻堅會否遇到限制?
查毅超:其實不是的。可以這麼說,第一,政府提出創科藍圖的方向,我在香港做科技幾十年,其實創科藍圖是第一次有,真的要多謝局長。第二,剛才局長說了,之前創科香港有一個平台innoHK,兩個tester,馬上就會有第三個,是與material和greentech相關,正正體現了香港的幾大優勢領域:綠色科技,綠色金融,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等。這些領域香港有很多優秀人才,在科大中大有很多人才。超算大模型的建立令到有AI公司進來,香港有特色的場景,香港建立的大模型同北京上海倫敦的不同,香港一定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
盧永雄:我覺得香港家長的想法好像很傳統,孩子厲害最好就讀醫學,一畢業出來就身纏萬貫,或者文科讀法律,覺得律師事業很好,我很少見到狀元報讀創科相關科目,其實創科在香港是一個比較冷門的領域,二位作為香港創科的關鍵人物,會怎麼給家長建議,讓他們的子女去挑選報讀創科科目?
孫東:今時今日,很多小朋友選擇創科以外,還包括你說的律師、醫生等等,很多也是受到家人的影響。因為他們一畢業以後可以得到較高的薪水和相對穩定的工作,這是香港現在的生態和產業結構是緊密聯繫的。全世界的趨勢來看,這是創科的發展趨勢,而且在很多國家創科是高收入的行業。香港下一步一定要做上中下游協調發展,要把產業發展起來,要讓家長覺得小朋友走入創科行業,今後可以做到名利雙收。這是為甚麼我們現在要特別提出香港要快速發展高科技產業,在美國很多進入IT產業的畢業生,拿的薪水比律師、醫生要高,希望香港今後也能發展到這樣的狀態。
查毅超:我個人是不會責怪父母的。因為我自己也是為人父,我的三仔現在中三,也很優秀,也在考慮是讀醫學還是法律,聽到這些我也不會反對,因為醫學界有很多優秀的科學家,都是由醫學轉去做生意。他5月說想讀醫學,我說好,但到了7、8月把他捉去公司8個禮拜,每個星期兩日,理解整個組織裡面做的東西。到了暑假尾我問他是不是還讀醫學?他改口說想讀Triple E(Elect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或者Electrical mechanic。讓他自己去看,所以科學園和工業總會辦了3年工業創科之旅,帶了很多中學生去科學園和InnoPark,看完之後就知道出路還有很多選擇,不只是律師或醫生。但我也要強調,做律師和醫生是沒有問題的,做這兩個行業都可以走入科技領域的。
盧永雄:最後一個問題,你們會怎麼形容2035年香港創科景況?
孫東:一定會非常好。昨天我們剛剛送走了中國老科技部長萬鋼主席,他時隔幾年回到我們香港,看了科學園和innoHK研發中心,一路讚歎不已,說沒想到香港這幾年創科發展得這麼快,他明年回到政協兩會要講香港,希望大家都來香港看一看,因為香港創新的DNA確實不錯。所以外人看香港是非常客觀的,我們自己也要對自己有信心,我相信10年後的今天,香港創科,也不僅是創科,一定是一個更美好的景象。我對此堅信不疑。只要我們大方向對,不要受其它的干擾。
查毅超:我就引用習主席在香港回歸的時候在科學園說的一句話:「香港創科既有基礎,更有潛力」。這句話烙印在我的腦子裡。
盧永雄:聽完兩位的講話,我對香港創科的前景更有信心了。政府方向如此清晰,有如此大的資源投入,孫東局長的話猶如「定心丸」,科學園亦在當中做了很多功夫,匯聚創科人才。多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