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特朗普「大驅趕」迫近 外國留學生陷恐慌 校方紛發警號 無證「黃友」震騰騰

博客文章

特朗普「大驅趕」迫近 外國留學生陷恐慌 校方紛發警號 無證「黃友」震騰騰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特朗普「大驅趕」迫近 外國留學生陷恐慌 校方紛發警號 無證「黃友」震騰騰

2024年12月01日 20:35 最後更新:21:45

特朗普一連串「驚天行動」正蓄勢待發,頭砲料是針對無證居民的「大驅趕」,大批外國留學生也恐受池魚之殃。《BBC》和《紐約時報》都有報道指,多間大學校方近日已向將放寒假的國際學生(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學生)發出警號,建議應在明年1月20日特朗普就職前返回美國,並入住學校宿舍,避免入境時被踼走。據當局數據,現時美國專上院校中,有逾40萬名無證學生,許多都人心惶惶,擔心成為「大驅趕」目標。此外,香港反修例動亂後被准暫時留美的「手足」,看來也難逃遭遣走的厄運,如今只能震騰騰等運到。

特朗普委任「殺神」霍曼出任「邊境沙皇」,正準備出辣手驅趕百萬計無證居民,包括外國留學生,《紐約時報》和《BBC》都指多間大學已向國際學生發出警示。

特朗普委任「殺神」霍曼出任「邊境沙皇」,正準備出辣手驅趕百萬計無證居民,包括外國留學生,《紐約時報》和《BBC》都指多間大學已向國際學生發出警示。

特朗普競選第一承諾,是向以百萬計的無證居民動刀,誓必強力驅趕,他隨即委任以勇悍出名霍曼為「邊境沙皇」,更揚言會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不惜為此調動軍隊。霍曼近日到訪德州,聲稱「大驅趕」勢在必行,而過渡團隊正積極規劃相關工作,包括在德州邊境設立龐大拘留中心,偷渡者將被即捕即解。

驅趕行動來勢洶洶,有大量國際學生就讀的大學校方,神經也大為緊張,深恐學生在特朗普就職後返美時,可能被摒於門外,即時遣返回原地。

據《紐約時報》報道,多間大學的1700名管理人員近日召開綫上會議,討論如何向這類學生提供支援。而《BBC》也指,一些大學已就此向國際學生提出警告,其中麻省大學校方給國際學生和外國教職員發出電郵,強烈建議他們應在明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前,結束寒假提前返回校園,以免入境時遇到大麻煩。

這並非杞人憂天,特朗普於2017年「登基」後,立即出辣手,禁止來自穆斯林國家和委內瑞拉的人士入境,不少返美繼續學業的留學生不得其門而入,十分慘情。前車可鑑,而且今次所用手段將更加嚴厲,所以大學校方警告學生必須避險,早返為妙,並最好住入學校宿舍,恐防「大驅趕」時有捉錯、冇放過,被當局搜出,當偷渡者遣走。

政圈朋友擔心,內地和香港留學生也可能陷險境,受到池魚之殃,皆因特朗普新班子「鷹派」當道,出任國務卿的蓬佩奧,更一直仇恨中國和香港特區,對待來自兩地的留學生,可能特別嚴厲。

中國內地和香港留美學生,如在特朗普就任後返回美國開學,入境時有被遣返風險。

中國內地和香港留美學生,如在特朗普就任後返回美國開學,入境時有被遣返風險。

同樣在「大驅趕」下震騰騰的,是一批於2019年反修例動亂後遠走美國的「手足」,他們是透過「延期強制離境」計劃(DED),臨時停於「避風港」內避難,但這計劃是於2021年8月由拜登頒布,去年1月他宣布延長24個月,到明年2月5日就到期。如果特朗普決定不再延長計劃,這批人便成為無證居民,將被遣離境。

《德國之聲》記者近日訪問了一名居美港人,她說認識不少人是以DED計劃獲准暫居,他們多對計劃能否延長感到憂慮,惟有寄望換屆之後,繼續讓他們留低,並制定一個長期居留的方案。

政圈朋友認為,這只是這批「手足」的良好願望,特朗普的首要政策,是用鐵腕把無證居民「瘟神」掃走,看來不會對某個群體手下留情,他們現在能做的,只是天天祈禱等運到。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拜登

往下看更多文章

英外相演「雙面騷」耍鍾劍華 終於見識英式「虛偽政治」羅冠聰早領教過

2025年01月24日 20:04 最後更新:20:12

流亡海外的國安通緝犯有「兩慘」,一是同香港斷六親,家人怕受牽連,紛紛避不聯繫,甚至斷絕關係(例如羅冠聰哥哥);二是在異鄉寄人籬下,初時被捧為「英雄」,如今熱面孔漸漸貼到冷屁股,變成Nobody,政府官員即使出於政治需要,與他們見見面,亦擺明是敷衍「做騷」。流亡英國的「香港民意調研究所」副總裁鍾劍華,近日便同時嘗到這「兩慘」,特別是親歷英國外相的「雙面騷」,令他終於領教到英式虛偽政治,十分心淡。

英國工黨政府近日對華大吹和風,外相林德偉和財相李韻晴前後腳訪北京,多談合作,少講分歧,所謂「香港政治犯問題」則輕輕帶過,保守黨與反華政客自然連珠發砲,猛轟政府「無腰骨」。面對這波攻勢,政府要做點門面工夫,卸卸壓力,故外相林德偉上周三會見4名居英通緝犯,包括落腳不久的鍾劍華,藉此塞住反對派把口。

英外相林德偉(中)近日會見在英的國安通緝犯,在場的鍾劍華心水清,指對方僅快閃逗留15分鐘,影完相就離席,只是「做一場騷」。

英外相林德偉(中)近日會見在英的國安通緝犯,在場的鍾劍華心水清,指對方僅快閃逗留15分鐘,影完相就離席,只是「做一場騷」。

今次會面由外交部政務次官衛倩婷發出邀請,除了外相林德偉出席,內政部也有官員在場
,會後衛倩婷火速在社媒X平台發帖,更圖文並茂,慌死外界唔知,循例說「港人社群的安全,是政府首務」,明顯是立此存照,表示「政府好關心佢哋㗎」,宣傳意味大於一切。

鍾劍華不愧是學者,心水較清,他同黃媒講,林德偉只在中途現身,只逗留15分鐘就快閃離場,而他一坐低,即有攝影師拍照,態度相當敷衍。我翻看林德偉的X平台帳號,他在會見後,馬上轉載衛倩婷的帖文,同時附上照片,可見他有備而來,證明自己「做過嘢」,交足差。

鍾劍華又說,當他們提出「中港政府在英國進行跨境鎮壓」時,在場官員沒有說什麼,反而問他們有何建議,又問其他國家怎樣做。這種模稜兩可態度,令他很勞氣。他拆破對方此舉的真目說,說因為工黨政府屢受在野黨質疑,才安排這次會面,「只是做騷表達關心」。

鍾劍華看透英政府這台戲,所言一點也沒錯。工黨政府面對千瘡百孔的經濟爛局,急於與中國友好,加快「東水西輸」救亡,故外交政策主調是「互利至上」,豈會為了流亡港人和香港「政治犯」,與中方反枱?由於保守黨和鷹派政客咄咄逼人,為卸壓力,只好做一做騷,以示關心這批人,不讓反對派有口實。

有份出席的通緝犯劉珈汶,談到這次會面時比較正面,但也疑慮官員「得個講字」。她說對方也有提及黎智英的狀況,「但大家最在意的,是他們有什麼實際行動」。

看英政府近期做過的事,她那問題的答案是「No」,林德偉雖見過黎智英兒子,但同樣是影吓相就散band,再沒具體跟進行動。大家見到的,反而是英官訪華與訪港時的「柔性表現」,例如衛倩婷去年11月來港,見過政務司長陳國基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崔建春,態度十分友善,盡顯「以和為貴」。

羅冠聰2020年底亦獲時任內政大臣彭黛玲(右)接見,對方同樣是敷衍了事,之後大批流亡「手足」申請政治庇護都碰釘。

羅冠聰2020年底亦獲時任內政大臣彭黛玲(右)接見,對方同樣是敷衍了事,之後大批流亡「手足」申請政治庇護都碰釘。

英國官員的「雙面騷」,其實羅冠聰早在2020年底已領教過,當時他剛逃英不久,即獲內政大臣彭黛玲接見,十分之威水。他因知名度高,其後獲批政治庇護,但大批流亡英國的「手足」,甚至通緝犯鍾瀚林,卻苦候庇護幾年,一直無聲無息,慘成半天吊的「無主孤魂」。

更搞笑是,當時的首相約翰遜揚言會派「伊利莎伯女王」號航母往東亞巡弋,就香港問題向中方示威,但之後全無下文,約翰遜則因脫歐搞到英國雞毛鴨血,拍拍屁股黯然下台,如今已聲沉影寂。

鍾劍華等今次終於見識了英式「虛偽政治」,大夢應醒,不要對英美撐腰有任何幻想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